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优化途径

点赞:23746 浏览:1075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的现状,例如通识概念认识不清,课程管理审核不到位等.从而提出了其优化途径,例如理清通识选修课办学理念,完善审批制度,课程设置合理化等.

[关 键 词 ]农业院校 通识选修课 优化途径

[作者简介]徐虹(1979-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英语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教学法.(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培养应用创新人才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887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147-01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选修课是通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如何开设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根本所在.如今,各地农业院校也开始尝试通识教育,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两课”、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导与评价,课程体系已比较完善.但通识选修课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优化的途径.

一、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

1.通识教育概念认识不清.透彻掌握通识教育的理念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前提,明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则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开端.与国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相比,我国农业院校通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还是偏重知识的获取,现有课程强调全面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

2.课程管理审核不到位.审核过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开课老师资格问题.有的院校由于老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热情不高,缺乏课源,所以只要有老师申请开设通选课,一般就会同意其开,不会考查老师专业领域、教学经历及对所开课程的研究程度.二是所开课程问题.学校没有系统的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为了使通识选修课“丰富多彩”,通常是因老师设课,使各门选修课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支离破碎,学生无法得到通识教育的真谛.

3.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和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当前通识教育课程普遍存在课程种类繁多与学生所学甚少的矛盾.课程内容杂乱、教学质量差、学生混学分现象普遍.用人单位要求的、需要过级的计算机、外语等科目或是高数、大物等自然基础学科的学分仍占通识总学分的70%以上.有些学校把通识选修课简化为外语、瑜伽、美食、礼仪等课程.这样的选修课对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其优质公民素质的形成无大裨益.

4.任课教师水平不高.通识教育要想成功,需要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专业素质的培养.很多国内外的知名大学,通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主讲教师都是术业有专攻又博学多识的知名教授和著名专家.但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开课教师中高级以上职称偏少,一些高职称的教师主要进行研究生的培养或是专心于科研,师资队伍资历职称总体偏低.通识选修课的重担落在了基础课教师或是年轻教师的肩上,效果不佳.

5.学生选课盲目性大.依照本专业知识体系并遵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职业构想和社会需要来选课,这本是学生选课的宗旨.但是很多学生由于懒惰,对欣赏、健康、美食等课程趋之若鹜.再有,学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和英语、计算机考级、或是出国语言培训类相关的课程,人满为患;有些考核松散,不计考勤的课程也是学生选择的重点;而前沿性的自然学科的课程,选修人数寥寥无几.

6.通识选修课考核不够严格.在很多农业院校,教务处对通选课的考核没有什么具体要求,普遍存在教师对学生考核不严的情况.有少数老师为了能让自己所开设的选修课生源不断,“口碑良好”,在课堂上从来不计考勤,也不布置课后作业.课程结束后,又很少有教师出试卷考试,多以提交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而论文多是网上原文下载,老师也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即使是笔试也往往是开卷考试,考试多流于形式.

二、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优化途径

1.理清通识选修课办学理念.通识教育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高校领导深刻认识了通识教育,花精力财力狠抓;高校全体教师都具有通识教育理念,并主动参与到通识选修课的建设中去,通识教育才会开花结果.许多农业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没有进行全校性的理念普及,这就使得许多高校领导和教师对通识教育认识不充分,把通识教育的实施看得过于简单.因此,必须理清通识教育的办学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内涵,确定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大对通识教育的投入力度,只有这样,我们的通识教育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完善审批制度.有开设通识选修课要求的教师必须填写由学校统一制定的申请表,向所在学院教务科提出开课申请,并由教研室主任及系主任进行初审,包括教师的开课资格、教学大纲等,然后上报学校教务处.教务处委托相关专家进行盲评,以决定该教师是否具有开课资格、所开课程是否具有可行性、所提交的教学文件是否完整充分.设立校级通识选修课精品建设项目,对精品课的任课教师给予经费的支持,激励其他优秀教师的开课积极性,增大课程的总量,优胜劣汰,提高选修课的质量.

3.课程设置合理化.我国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基本分为核心和基础两大类,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所在;公民应具备的优质素养;学生今后生存的技能等.然后在本学校广泛争取选修课源,组成专家团队,对课源进行筛选及合理化配置,使其具有内在联系,形成系统,从而打造学生完善的通识知识系统.

4.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选课指导.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育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及专业课;教务部门怎么写作不到位,对通识选修课内容和开课教师只作简单介绍,学生对课程缺乏必要的了解,盲目选课后又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学的东西,从而影响上课质量.因此可以从各学院抽调有经验又热心学生工作的老师,组成选课顾问团,在每学期选课之前,可以分年级举办全校性的选课讲座.学生在顾问的指导下,合理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完善知识体系,增强个人素质.

5.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对本专业知识和邻近学科有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学校应重视对教师的再培训和再开发,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给他们提供与外校外国交流接触的机会.其次,建立激励机制,让学生聆听到优秀的一线教师的讲授.对完成通识选修课任务的老师给予额外的课时补助,甚至可以考虑把这作为评选职称的一项优势条件.这样可以从多方面调动一流教师的积极性,良性竞争,提高教学效果.

6.把选修课纳入学生评教体系.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多用于专业课的教学,由于学校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选修课一直居于次要地位,甚至评教都不曾把其包括在内.应该在每学期期末对通识选修课进行评估,为了保证通识选修课的质量,纠正学生和教师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评估评教应该更加严格.除了常规的学生打分和主观评价,还可以与教师的评优和评职结合起来.对于不合格的课程取消老师的开课资格,对于学生喜爱、教学效果好的课程进行全校推广,增加班数和课时,形成良性循环.

7.加强校园通识环境建设.只有课堂教学的通识教育是不完整的,应该从新生入学开始就通过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所大学的办学理念不同,校训不同,培养的人才类型也不同,但是通识教育要培养优质公民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通过各级各类学生团体组织的宣传引导,形成学校独特校风综合体,客观创造一种通识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参照美国大学的经验,把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宿舍,文科、理科、工科、农科、艺术混合在一起,这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

总之,农业院校的通识选修课构建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全校从上到下的通力协作,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加大投入,不断探索,积极实践.

[参考文献]

[1]刘潮.地方院校通识选修课开课现状与教学管理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0).

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优化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通识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马燕.高校通识选修课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3]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视角下的通识教育[J].科教文汇,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