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

点赞:29440 浏览:1340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国家相继制订出台了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西南科技大学对实践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进行了长期探索.作者尝试对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模式进行总结,希望对其他兄弟院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一、学校卓越工程人才教育培养的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是中国科技城(绵阳)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以工科为主、多种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秉承传统工科特色,主动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自身的人才定位、怎么写作面向、学科优势,结合实际工程需求及其发展趋势,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在卓越工程人才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1.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情况

学校自2010年启动“卓越计划”工作以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2011年9月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高校;2012年2月学校机械设计制造等3个专业获批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同年11月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获批了四川省“卓越计划”专业.2013年10月,教育部批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11月,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为四川省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截至目前,学校共计有15个省级以上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

2.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模式

2010年学校开始试点,第一届卓越计划班从2009年学生中选拔,学生总人数94人.以后每年都从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大约30人组成卓越计划培育班.卓越计划班实施完全学分制、执行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采用“3+1”模式培养本科工程型人才,即前3年学校主导、企业参与,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设计.

普通高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计划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条件保障

1.管理机制保障

学校成立“卓越计划”指导委员会,负责总体协调,全面组织和领导“卓越计划”工作,指导、决策和协调运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学院成立“卓越计划”指导小组,指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院领导牵头,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教研室主任、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并邀请行业企业人士参与工程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指导小组负责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完善、落实、实施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开展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以及确保企业学习计划的有效执行.

2.教学资源保障

学校为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配置优质资源,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和实验资源优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放;为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配备科研和工程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导师,在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以及今后发展方向予以具体指导;配备具有丰富科研经验、掌握最前沿工程技术知识的教师上课,全面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支持.

3.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重大专项教改项目,支持相关部门和学院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和分析,制定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作方案.与此同时,学校鼓励学院和教师积极参与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同时,加大实习经费支持力度,保证学生实习或企业挂岗实践需要.除正常运行经费外,另外单独设立“卓越计划”试点专项经费,每个试点班每年投入10万元.

三、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措施

1.修订人才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依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学校以“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未来优秀工程师为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修订遵循以下几条原则:①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②采用“3+1”分阶段培养模式;③实施综合改革,突出学校特色;④注重能力和人格培养;⑤强化工程教育.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实行“工程教育不断线、创新实践不断线、企业合作不断线”的课程配置体系,加强工程师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等方面按不同比例分别设置一定的学分,构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大集成观”的工程知识体系,注重工程系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训练.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围绕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重新设计课程体系,重新考虑课程衔接,增加导论课、项目课、研讨课的比例,把以工程项目设计为主线的思想贯穿其中,体现工程教育面向实践的思想.

3.教学方法改革

贯彻“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理念,鼓励各实验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支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早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积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由以授为主向以导为主转变,学生由被动依赖向研究型学习转变的“四个转变”.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自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作以来,学校与董事单位、合作企业共享人才资源,采用内选、外聘、培养、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建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1)校内师资队伍建设

确定教师选聘办法,保证教师队伍具备工程实践背景.公开招聘具有工程师经历的教师,明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原则上应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讲师及以上职称,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和参加科研活动的经历,不少于一年的工程实践经验. 建立教师工程背景培训的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培训经费,通过校内岗位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出国考察、参与工程项目研究和到工程现场实践等方式,提升每位教学一线教师工程能力素养,强化工程背景.工程类专业教师教学上岗前,应经过一年半以上的岗前锻练和培训.

建立激励措施,保障教学效果.从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师,其岗位考核强化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怎么写作等.同等条件下,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公派出国、申请教改项目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加强工程教学团队建设.以具有丰富工程教育经验的教授、企业高级工程师、企业高管为带头人,组建校内外专教师共同参与的工程教学团队.

(2)企业师资队伍建设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组建企业教师队伍.引进企业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具有5年以上实践经历的高水平教师作为学校较为稳定的教师;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题教师,完善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担任“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任务的企业教师,应为在企业一线工作5年以上,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工程经验,且具有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聘请“产业教授”.邀请工程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产业教授”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参与指导学生,并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推动所在企业与学校的联合共建培养基地.

5.推进“校企合作工程”,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平台

(1)加强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实行开放办学,优化“政府主导,资源共享,协议约定,互利共赢”的运行机制,强化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创新群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区域产学研联盟.自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以来,学校积极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目前已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东方汽轮机厂、中软国际ETC等160多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联合办学纵深发展、人才互聘互用、实践教学与科研平台的共享.此外,学校每年开展校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遴选及建设工作,旨在资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运行效果良好、共享机制健全的实践基地.

(2)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工作

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第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名单,学校组织联合申报的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