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精神利益补偿机制的完善

点赞:9808 浏览:354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都存在着教师人才队伍的差距,这就需要人才的合理流动.然而要促进人才之间的流动,就要给教师以合理的待遇和补偿,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补偿,而且还要建立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精神利益补偿机制,其价值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在教育发展上得以体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然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这样为人才流动机制的改变提供了机会.现今教师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城乡之间的人才流动还受到一些阻碍.这就使得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应该在政策制定上为制度性人才流动产生的不便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应该使用多种方式对那些在贫困乡村地区、教育困难乡村地区的教师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从而能够促进优质的城乡教师资源能够在城乡之间流动,也能够促进优质教师由城市向乡村流动的积极性.为此,政府不仅应该提供在物质方面的待遇,如提高乡村困难地区的教师经济待遇,并且能够通过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设立专项基金,从而为城乡教师流动提供物质保障,这是首要因素.其次就是教育及相关政府部门要为城乡教师流动提供精神激励机制.

这就表明经济激励对促进城乡教师流动虽然很重要,但精神激励更加不能忽视,这也将是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支柱.这就要求除去对城乡教师根据教师流动的不同情况对其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外,更是要在政策层面建立相应的精神补偿机制.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政策努力:在城乡教师流动的考核机制上应该建立单独的考核机制,对其在考核中予以倾斜,给予其更高的待遇;一旦遇到流动教师的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等情况,视流动教师在城乡教育上做的贡献,在优先权、加分等各方面予以便利;给城乡流动中的教师在工作上予以更多的便利,给予更多的培训机会,让其在专业上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还要在生活上应该给予更多的便利,这不仅涉及到城乡教师流动个人的生活便利,更是涉及到城乡教师参与者的家属,如其子女在就学上提供一定的便利等.这些必须是政策层面强制性的措施,从而能够使这些精神补偿机制在政策上得以保障,甚至可以强制性地予以法律上的规定.从一定程度上,城乡教师流动的精神利益补偿机制的完善必然会存在着“非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因为这必然会导致部分人利益的损害,因此必然要通过一定手段或措施去弥补这种损害才能促进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点上,我国还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如日韩在推行教师定期轮换制度上的成功就是如此,其中精神补偿机制就是关键之一.可见,只有完善城乡教师流动的精神利益补偿机制,才能促进教师定期轮换制度的推行,这样也可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不仅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加有利于促进整个国家的教育和谐发展.

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精神利益补偿机制的完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师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建立城乡教师流动的精神利益补偿机制就需要在法律法规和政策上做出完善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建立法律和政策支持,并能够完善法律政策相关环节,从而能够逐渐合理地引导城市优质教师资源向乡村流动,再把乡村教师资源流向城市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其素质和专业能力.这种精神补偿机制在法律政策制定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在法律政策上为城乡教师在职称晋升、精神奖励等机制上提供平衡机制.促进城乡教师流动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待遇,在我国普遍长时间以来基本情况是农村学校教师不仅在物质补偿,而且在精神补偿上都是低于城市教师,这就很难促进城乡教师流动.其次,要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居住条件、伙食等方面改善基本条件,还可以建立交通专项补贴和医疗保障等优惠机制,这样可以更多地为城乡教师流动解决后顾之忧,从而让在城乡之间进行流动的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应用在教学和学习等各种提高自身素质上,从而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发展.第三,在精神补偿机制上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将城乡教师流动与教师的各项评定进行结合;二是在人事制度上,让城乡教师流动与职称评定相结合,逐步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第四,让参与城乡教师流动的教师有着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目前城区学校的教师在进修、参与学术会议以及各种教研活动方面与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办法相比,有着两极分化的缺失,这就需要在城乡教师流动过程中对此问题加以思考和考虑.

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将促进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更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的利益补偿机制的研究上却是很少涉及,缺乏针对性的理论及对策研究,多是从笼统的角度去谈这些问题,多是从一个角度探讨,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等等,需要加强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