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处境里的人

点赞:3823 浏览:140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他们是承接末流和一流社会的正在成长中的二流角色

他们也许过着二流的物质生活,但却追求着一流的精神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二流处境,并愿意顺应自己的业内秩序.

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温和阶层.

“二流”教授:按部就班地忙碌

作为一个经济类院校的哲学教授,鲁喻觉得“同样是教授,但是差别却是十分巨大.”

二流处境里的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类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种差别先是从经济待遇上反映出来.鲁喻在外给自考类学生带课,课时费是一小时50元,而经济类教授们所带的考研班,一上午的报酬是1000~2000元,这还并不是名教授的价码.

最令鲁喻不快的并非这些,而是每年到了申报课题时,类似哲学、逻辑学这样的学科在学校里似乎永远也排不上队.

每年国家级课题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少量的几个,即便是大家轮流去做,也要等到十多年才能转到这里.而真实的情况是,能拿到课题的永远有课题做,而没有课题的就只能在一边等着看.

“我几乎对这个没有报什么希望.”鲁喻说,在她眼中,高校里申报课题就好像给教授们贴标签,“谁是贫农,谁是地主,谁是富农,一清二楚.”每当课题分下来,首先是校级领导们分掉一批,其次是院系主任,再剩下的才能轮到普通教授们争抢.而校领导们大多并不亲自做课题,而是采取转包的形式将课题分配给手下.

虽然对于这种并不算公平的局面,鲁喻有些不满,但却已经习惯了.毕竟,自己的状况比起那些还在讲师层面上奋斗的年轻人来说,要好了许多.

在学校里,到了教授这一层面,上课的压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科研任务虽然很重,但想想办法还是能够完成,而自高校改革之后,教授们的待遇提高了不少,维持生活稳定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鲁喻说.


在鲁喻所在的学校中,这似乎是大多数教授们的状态:忙忙碌碌地去上课,忙忙碌碌地找课题,忙忙碌碌地带研究生,一切都在按部就班中进行.“如果没什么变化,到退休之前大概也就是这种状态吧.”鲁喻说.

演艺圈:分流与分层

“这个圈子中的人对自己的定位都非常准.”在提到演艺圈,跑了多年娱乐新闻的记者李杨说,大多数演员对自己的定位比较客观,都愿意坦然地说自己是几线演员,因为毕竟三流也是公众人物,有自己的观众群.

当然,评判一个演员在演艺圈中地位的高低,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关于他(她)们新闻,一流明星日常生活都能成为新闻,二流明星工作上的动态才能成为新闻,三流明星必须发生特别劲爆的事情或者特别惹眼的行为才能成为新闻.

在演艺圈,一流明星永远是最少数,而二流演员才是这个圈子的主流人群.相比于那些时刻处于镁光灯的一流明星们,这个层次的人维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久.大多数一流明星在3~5年之内,慢慢就会星光褪去,但是对于二流演员们来说,10年时间都在演配角也并非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二流演员自有二流的生存之道,但对于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意外的事情,晋级到一流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多数人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慢慢淡出公众视界,直至最后谁也想不起来,就当从来没有这个人出现过.

一本时尚杂志的封面编辑林晚是这样描述这个人群中的尴尬,“做封面女郎的永远是那些最红的明星.”而对于那些更多的中间层的演员来说,这样的机会只能是一种奢望.

为了引发公众的关注,这些中间层的演员们也会想各种办法来制造轰动,甚至包括策划出一些关于自己的负面新闻.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多上镜,多宣传,多跑动才是维持圈内位置的不二法门.

二流作家:同样给读者带来快乐

天海认为自己是二流作家.

出身于青岛普通工人家庭的天海,11岁之前没看过一本文学名著.刚开始的冬天,在工厂上班的哥哥,带回了即将烧掉的一包书,包括《红岩》《苦菜花》和《林海雪原》等,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天海夜以继日地看了一个月, 迷上了文学,到处借书,并开始练习写作.19岁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他苦心创作的童话和小说都无缘发表.

时常感到苦闷的天海23岁时来北京做了记者,他决定利用采访的便利条件写报告文学.那时报告文学正在崛起,但很少有人把视角投向少年儿童题材,天海在这个领域下足工夫,写到1985年逐渐开始有了名气.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由曾经评价说,报告文学是亚流文学,少年儿童报告文学是次亚流文学,他对天海能坚守在此领域表示钦佩.虽然写儿童报告文学为天海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并使他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但是在与众多著名作家接触的过程中,他们对文学的全心投入让天海深感自己更像一个票友.

一直都是用业余时间来创作,对文学的投入其实很少.加之先天基础不好,让他陷入深刻反思.

38岁时,天海的一部教育题材的报告文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促使他最终决定由文学向教育转型.“虽然热爱文学,但我更爱教育,而且转向教育领域对社会贡献更大一些,也更能实现我内心的渴望.”如今,天海在教育界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举足轻重的程度,但他笑称自己依然只是个文学上的二流作家.

天海认为,中国非常大,谁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二流甚至三流作家都是需要的,他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要.

他说,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文学热潮,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每个人都梦想成为一流作家,但真正顶端的人毕竟是少数.这些二三流作家虽然没有成为一流作家,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也给读者带来了快乐.

到现在,天海还坚持着写诗和每年创作两篇报告文学,并计划着写一部谈教育的长篇小说.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