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跨越式的路径

点赞:5140 浏览:156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尽管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囿于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因素、地理环境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制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本现状是总体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继续教育普及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师资队伍建设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明显,弱势群体教育滞后;网络远程教育实现程度不高,教育技术手段比较传统.因此西部地区有必要依托高等院校,找到实现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主要包括促进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适度扩张,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和强化办学特色,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 键 词 :西部高校;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继续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高等院校作为优质教育资源的聚集地,是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主要场所,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继续教育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逐步树立,近年来,西部高校在发展继续教育方面勇于担当,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也不能忽视,由于西部地区特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因素、地理环境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西部地区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大力促进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不断适应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不仅对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促进教育公平,不断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有着长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人力资本,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逐步缩小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仍处于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

近年来,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规模逐步扩大.在学历教育方面,成人本、专科的招生数量从2008年的443,657人上升至2010年的505,735人,增长了13.99%,其中本科招生人数从2008年的174,394人上升至2010年的180,932人,上升了3.75%,专科招生人数从2008年269,263人上升至2010年324,845人,增加了20.64%;在校生人数从2008年的1,222,764人上升至2010年的1,304,845人,增加了6.71%;毕(结)业生人数从2008年的409,293人增加至2010年的451,068人,增加了10.21%.在非学历教育方面,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从2008年的424,457人上升至434,381人,增加了2.34%,其中除了自考助学班注册生人数从2008年的128,066人下降至80,562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普通预科生和进修及培训注册学生规模均有所增加.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规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数据分析显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规模的攀升速度甚为缓慢(如图1、图2所示).成人本、专科招生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74%,在校生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59%,毕业生人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0%,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53%.在继续教育规模基数较小的情况下,总体规模的发展缓慢表明了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发展仍处于初级不发达阶段.

(二)继续教育的普及程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内部发展呈现非均衡状态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部高校的继续教育普及程度较低.如表1和图3所示,2010年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招收成人本、专科学生数约为14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人;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为36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1人;西部地区每万人中成人本、专科毕业生人数为12人,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实现跨越式的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继续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同理如表2和图4图5所示,西部地区每万人口中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数为12人,仅为全国平均水平25人的约1/2,其中,除了普通预科生注册学生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自考助学班、进修及培训注册学生数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程度不一,呈现非均衡的状态.在成人本、专科每万人口招生数中,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宁夏(20人),最少的省份为贵州(不到8人),仅为宁夏的约1/3;成人本、专科的每万人口在校生数最多的省份为陕西(53人),最少的省份为西藏(不到27人),约为陕西省的1/2;每万人口毕(结)业生数也遵循同样的情况.

西部高校非学历教育的非均衡状态更加明显,例如,进修及培训指标的数据所示,每万人进修及培训注册学生数最高的省份为宁夏(47人),不仅远远高于全国和西部的平均水平,同时是注册学生数最少的省份内蒙的(1人)的47倍,相差悬殊. (三)师资队伍建设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低

师资力量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因素,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继续教育乃至教育总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以聘请普通本、专科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为主,尚未组建起一支专门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而在成人高校或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多数教师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非学历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由于教师还要承担纵、横向科研任务,而继续教育、尤其是非学历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技能导向性,因而教学的备课任务较重,如果无法和年终考核挂钩,那么教师的积极性则难以提高.

(四)城乡二元教育结构明显,弱势群体教育滞后

目前,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开展主要面向城市地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中、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机会,对于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无法与农村人口比例相匹配.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城乡人口比例为51.27:48.73,而西部地区城乡人口比例为42.99:57.01,这表明我国的贫困人口和农村人口大多集中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原因和观念落后,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状况相对落后,更容易成为开展继续教育的盲区.

此外,由于自然及人为原因,西部地区伤残人口较多,其中的教育适龄青少年中不少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因此也几乎失去了摆脱贫困与弱势地位的机会.其他弱势群体还包括长期失业者及其子女、民族贫困人口、女童等.这部分人员继续教育的滞后更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网络远程教育实现程度不高,教育技术手段比较传统

西部高校继续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不高,与东部地区相比,网络远程教育等手段应用不足.根据2013年5月27日教育部网站刊登的《教育部发出2013年高校网络教育招生预警》中“2013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点高校名单”,目前可以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共计68所.从试点高校分布的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高校数量居首,为47所,占到高校总数的69.12%;西部地区的试点高校数量为13所,仅为全国总数的1/5,东部地区高校总数的1/4,略高于中部地区,并且多为部委属高校,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省市区高校未能利用现代化手段推进继续教育的发展.

二、西部地区继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当前制约西部继续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政策、地理及观念等.

(一)经济因素

经济的发展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影响继续教育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首先,充足的经济条件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和师资队伍,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其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继续教育的需求强度和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决定着劳动力的类型结构和层次结构(尤其是区域内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进而影响了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规模以及需求类型.

与东中部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尽管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但人均经济水平较为低下,工业化发展仍呈现粗放、低效的模式,同时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农业在西部GD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农民在就业人口中也占有很高比例,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总体来说,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明显不足,使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

(二)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再由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方针.这种带有浓重计划色彩和指令性质的政策导向,使西部地区的能源和原材料与东部地区的消费品长期处于“调出调入”的不等价交换境地,使西部的资源优势因不合理的经济秩序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这种状况同样体现在继续教育方面.西部地区本身就存在教育基础差、底子薄的特征,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取得先机的地区和学校更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造成区域教育的非均衡发展.

在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西部地区高校无论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以及现代化设施的配备方面,均无法与东部地区比肩.如果按照全国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来核准试点院校,那么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即使西部地区有高校、有能力尝试举办现代远程教育,却囿于政策标准的种种限制而无法开展.在西部资源禀赋优势下降和人文教育基础资源整体贫乏的情况下,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经济制度必然会使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边缘地位,因此,有必要发挥政府的社会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社会怎么写作职能,积极为西部继续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三)地理因素

东部地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有利于与域外和域内建立广泛的联系,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空间上快速合理地流动.根据资源最佳配置原则,教育资源倾向于流向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域,从而更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相反,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全国大部分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分布于该地区的广大山区和边远地区,使包括教育在内的各种资源流动不畅,从而导致继续教育资源在西部地区难以得到合理的配置.

(四)观念因素

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政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者的传统观念均未发生根本转变,对发展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首先,作为发挥着政治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由于晋升激励和政治经济周期等原因,往往会选择能源消耗型和大规模投资的短期快速的经济增长方式拉动GDP的提升,而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长期报酬,因而不仅是继续教育,高等教育也难以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其次,作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聚集地的高等院校,是人力资本形成与提升的主要场所.目前,西部地区的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由规模扩大型向内涵提升型发展的转型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将重心放在了发展普通高等教育上,难有精力和余力将优质办学能力转化为继续教育发展实力,而成人高等学校和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往往面临能力不足的缺陷,使得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最后,西部地区教育理念大多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受教育者仅仅把教育看作是“跳出贫困地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提升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东部地区在强调终身教育理念方面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从胎教、幼教、基础教育以及社区教育、老年教育都较为重视.

三、西部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路径选择

继续教育作为面向学校教育之外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当前,西部高校在继续教育规模、师资力量和经费投入等方面,都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西部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提升继续教育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办学能力,增强西部地区继续教育的整体实力,从而找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一)促进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适度扩张

西部地区继续教育的规模远低于东部地区的教育规模,主要体现在接受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学生规模与东部地区有差距.西部地区继续教育规模的扩大,并非无限扩充继续教育的受众范围,而是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保持在继续教育资源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一是制定合理的继续教育招生计划规模,逐步扩大生源范围,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二是应积极鼓励举办继续教育的高等院校广开思路,与社会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学校、团体、行业、系统和社区等进行合作,采取多形式、多方式,形成新的办学体系,向社会开放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三是高等继续教育学校应注意进一步优化配置现有资源,提升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力度

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但西部省份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力有限,用于支持继续教育的经费也非常有限.因此,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应是缓解继续教育经费紧张的必由之路.

1.政府应加大对于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

为实现区域继续教育的均衡发展,财政应改变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策略,给予西部地区教育必要的扶持和倾斜,实行继续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调整与地方两级政府对于继续教育的投入比例.

2.应面向社会补充部分教育经费

由于继续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使其投入于教育领域,却受益于社会生产领域.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可以加大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规模,大力推行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由企业负担和补偿部分继续教育经费的途径,使继续教育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此外,社会人士也可以成为继续教育成本的直接补偿者,使接受社会捐赠成为继续教育经费补偿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西部地区受到经济因素、地理因素、用人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教育人才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应当创建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从事继续教育工作,或者采取特聘、客座等灵活方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第二,创建继续教育机构教师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为教师创造多种进修、学习机会,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第三,还应着力加强对于重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此带动教师团队建设水平的提升.

(四)培育和强化办学特色

学科建设的内容及目标通常是紧紧围绕高等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任务来确定的,西部高校的学科建设底子薄、任务重,大多数院校的学科建设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有选择地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学科应成为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学科发展的战略选择.

1.正确定位特色学科

高校应首先确定自身的特色是什么,优势学科是什么,国际前沿的信息动态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学科发展方向,据此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突出发展重点,制定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形成立足省市、辐射西部的学科和专业及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以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需要,为西部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人才支持.

2.积极申建新兴学科

西部高校继续教育应注重发展农村教育、民族教育、特殊人群教育,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获得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就沉淀了独特的人文风情和文化传统,因此继续教育机构在学科设置方面既要立足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又要寻求突破现有学科专业设置的限制,与当地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发挥丰富多彩的民族人文资源优势,发展以民族教育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新兴学科,以实现区域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手段

当前,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相对普遍匮乏,但现代化网络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不受时空和区域的限制,能克服地理因素的影响,弥补资源不足的缺陷.因此,应逐步构建西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推进西部继续教育网的建设、完善和升级,使继续教育机构能够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扩大接受教育群体,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西部地区整体特别是西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进而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继续教育水平的差距.

(五)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能力培养

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独具特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

2.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应鼓励教师围绕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相同课程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以人为本”的“知识取向”向“能力取向”转变.

3.因材施教,突出成人个性化特征

要在努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着重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培养,为每一个成人学习者制定发展目标,为其个性培养提供条件.具体应做到在教学安排上,尽可能满足各类学习者的求学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减少必修课程,按模块化设置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发展方向的学习者的要求,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人才的个性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