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舌尖上的毒,80后青年敲响中国人健康警钟

点赞:5429 浏览:148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前不久,在成都购书中心,有一位年轻人被一群购书后的读者围着,祈盼着能得到他在书上的签名.读者购写的这本书不是小说,不是诗歌,也不是散文,更不是风花雪月的轻松读物,而是一本名叫《舌尖上的毒》的基调沉重的书.

在这个轻阅读时代,这样一本如拳击心的书何以受到这么多读者的追捧?这本书里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揭秘舌尖上的毒者是个80后

一天夜里10时许,沈阳郊区一家小型屠宰点里传来牲畜凄厉的叫声,伴随着叫声的是空气中浓烈的味.

一个隐蔽于屠宰点外的人正在偷窥.他看到,屠宰点有两个穿着溅满血渍工作服和长筒黑色套鞋的工人,边说边用一个塑料小桶,把屠宰区池子里的牛血舀到旁边4个脏兮兮的、原来用来装化学涂料的蓝色塑料桶里.随后,一辆农用货车载着4桶牛血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屠宰点,向东陵区长青桥驶去.

这个隐蔽的人连忙钻进自己先前停在离屠宰场很远地方的车里,一路尾随跟踪.一个半小时后,农用车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前卸下牛血,搬进屋子.

尾随跟踪的男子也远远地停车,并通过长焦镜头看到,那间10多平米的小屋里有3口直径达1米的大锅,锅里煮着水.两男一女在热气腾腾的小屋里忙得团团转,进院前的4桶牛血,在加了水,加了各种化工原料后,竟然变出了24桶血豆腐.

之后,这个男子又追踪发现,这些血豆腐分别批发到了沈阳五爱市场、大南市场、南塔农贸市场,血豆腐生产者一晚获利640元.

这触目惊心的一幕,是一位名叫孙焕平的江苏农民于2007年秋亲眼捕捉到的信息.

这一幕现在已经被再现于一本名叫《舌尖上的毒》的书里,而将之还原到书上者,则是四川省资中县人事与社会保障局一个80后小伙子.

一个在四川上班的小伙子,何以把一个江苏人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这个小伙子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与掀起收视狂潮,同时也好评如潮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唱反调的书?他何来胆量敢揭开美食中国“皇帝的新衣”,且敲响中国人健康的警钟?

这个小伙子名叫曹永胜.曹永胜并非吃了豹子胆,更没有坚强不可撼动的“后盾”,他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公民.

曹永胜1980年7月生于四川资中罗泉镇一个农民家庭.

曹永胜的童年时代是孤独的,好在孤独和爱,却也让他学会了观察与思考.而观察与思考的结果,他则喜欢写在日记本上.1996年初中毕业后,曹永胜被内江医科学校录取,成了该校中药专业的一名学生.

第一次远离故乡,去张大千的故乡内江上学,曹永胜爱上了看书.有一天,他在新华书店写到一本打折的散文集子,这本书激起了他强烈的思乡情绪和写作,于是,他用一个很簿的日记本模仿该书,写了一些关于故乡的文字.那是他的“第一本书”.也就从那时起,写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便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舌尖上的毒食品成了他的痛

1999年7月,曹永胜毕业后成了资中县血站的一名员工,之后又通过了自考.然而,当他拿到自考文凭的那天,却传来了父亲患上肺癌的消息.

曹永胜还记得那天,当他把自考书拿给病床上的父亲看时,疼痛中的父亲开心地笑了的情景:不停地夸他,说他很争气.之后父亲鼓励说:“你一直都喜欢写东西,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你的东西发表出来.”

然而,半年后,曹永胜的父亲没有等到他发表作品那一天便去世了,去世之前,父亲吃了一种看上去很诱人的豆腐而加重了病情,最终不治.弥留之际,父亲告诉曹永胜说,可能他吃的豆腐有啥问题,胃里很难受.

是的,可能父亲吃的豆腐有毒,因为家里人吃了这种豆腐后也觉得恶心,但好在家人毕竟健康,身体并无大碍.

父亲去世后,悲伤笼罩了曹永胜的整个生活,他寻思着写写食品方面的稿子.

之后,曹永胜又参加公,并最终在他参加第6次公时,被录取了.考上公务员以后,闲暇的时间相对多些,这时强烈的写作愿望再次涌上他心头——他告诉自己,此生一定要圆自己的写作梦,也一定要圆已经去了天国的父亲的梦.

自从决定把自己的人生献给文学后,曹永胜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更广泛的阅读之上.通过阅读,他发现,一个作家要让自己的作品接地气,其作品一定要关注现实.

虽然曹永胜心里一直寻思着写食品安全方面的东西,并为此努力地挖掘独家题材,但他写的第一本小说却是职场小说.

2009年的一天,当曹永胜走到一个建筑工地,看到热火朝天的装修场面时,头脑中突然闪出一个强烈的冲动:要是有一部作品去讲述装修行业的故事,也许很吸引读者.于是,国内首部室内设计行业职场小说《空间玩主》的创作便开始了,他边写边上传到网上.

虽是第一次写长篇小说,经验不足,且手法稚嫩,但令曹永胜自己也吃惊的是,这部处女作小说几经修改,竟签约于广西人民出版社,并常规出版.

拿到散发出油墨馨香的书,曹永胜来到父亲的坟前,一字一句地给父亲读起书里的内容来,不知疲倦地读了一上午.虽然父亲再也听不到他那虔诚且琅琅的读书声,但他却执著地以这种祭奠的方式告诉父亲,自己终于有作品发表了!不仅如此,还是厚厚的一本书!他相信如果父亲在天有灵,一定能够分享他的喜悦的.

小试牛刀所写的小说处女作就得以常规出版,还挣到了一大笔稿费,曹永胜信心大增,又继续琢磨和寻找起与食品有关的创作素材来.

但是第二本书,却也与食品安全无关,而是与“爱情”有关.

2009年12月,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为代表的一系列电视相亲节目以“井喷”之势被强档推出.参加或观看电视相亲节目已成为年轻人最时尚的人生体验.于是曹永胜再生灵光,萌生了创作一部电视相亲小说的想法,以让读者跟随他的笔尖去体验电视相亲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电视相亲节目背后的故事,更深层次地对“剩男剩女”们的情感生活、生存状态、婚恋观、价值观进行思考.于是,长篇小说《非诚勿爱》,又在曹永胜熬更受夜的笔下诞生了. 小说写就之后,又幸运地于2010年10月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策划发行,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常规出版.因为这是国内首部电视相亲节目题材小说,该书上市后,新华网、《华西都市报》、四川在线、《扬州时报》、《黄河晨报》等媒体纷纷刊发书讯和书评,《金陵晚报》还用20期报纸连载了该书的部分精彩内容.

由于自己不辍笔耕,2011年2月,曹永胜加入中国青少年作家记者协会,2011年6月又加入了四川省作家协会.

良知让他挑战舌尖上的“毒”

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苏丹红工业添加剂事件、雀巢婴幼儿奶粉转基因及碘超标事件、三鹿奶粉事件、龙口粉丝事件、毒黄花菜事件、金华敌敌畏火腿事件等一桩桩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令人痛心疾首.

就在这一年,电视台纪录频道播放了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其目不暇接的精美画面、质朴生动的美食故事,以及所展现的独特东方智慧的美食制作技巧,立时征服了无数观众,使得观众观看该片的热情一度超过了观看电视剧的热情.

一部纪录片,何以如此被追捧?其实,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食品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每个人都依赖,且割舍不了的餐饮.

揭秘舌尖上的毒,80后青年敲响中国人健康警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曹永胜也是一个喜欢美食的吃货,但他却有过被有毒食品深深伤害的经历,有过父亲吃了问题豆腐加重病情而离世的痛苦,因而当《舌尖上的中国》播出时,他却产生了逆向思维,想写一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小说,以此来增强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曹永胜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江苏淮安一个名叫孙焕平的普通农民,他从在黑豆腐坊打工,为谋生学习发豆芽菜、卖豆芽菜,到有意识地探访黑作坊,揭露有毒食品的查重过程以及相关的利益链.

从2009年4月7日起,孙焕平开着自己购写的一辆厢式小卡车,和志愿者一起走遍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历时7个月,行程5万里,义务宣传《食品安全法》.这一路周游,他吃过很多苦头,经历过很多风险.

曹永胜被其事迹感动了,于是主动联系孙焕平,并通过网络和采访他.在采访的过程中,孙焕平给曹永胜讲述了他亲历的很多故事,既触目惊心,又惊险刺激.

这么了不起的一个人物,我为什么要写小说,而不写实呢?于是他决定放弃写小说的初衷,而将孙焕平的事写成报告文学.因为小说看上去可能有些虚,而报告文学却很震撼人.


于是,《舌尖上的毒》的写作计划就这样产生了.

在写作的过程中,曹永胜认识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主任费小琳女士.当得知曹永胜的写作计划后,同样很有社会责任感的费小琳大感兴趣,觉得我们这个正在腾飞的、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国梦的社会需要这样一本书,当即便决定出版这本书,以期通过该书,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唤醒社会的责任、正义和道德,还人们一个安全放心的餐桌.

《 舌尖上的毒 》出版后引起轰动

2012年12月,《舌尖上的毒》出版以后,毒豆芽、人造鸡蛋、转基因食品、检测、黑心粉丝、血豆腐、检测醋、检测海参等等让人听起来就毛骨悚然的有毒食品,一览无余地展露在了读者面前,顿时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网、《法制日报》、网易、《中国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凤凰网、《深圳特区报》等媒体开始宣传评论此书.

2013年3月3日电视台一套《新闻30分》又点名报道了曹永胜对医改的建议;

2013年3月28日,澳大利亚广播电台时事旗舰节目“时事追踪”栏目,也播出了对曹永胜的独家访谈;

2013年4月18日,《英国侨报》也对《舌尖上的毒》进行了新书推荐;该书出版以来,国内外先后有200多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舌尖上的毒》出版以后反响很大,有读者觉得触目惊心,也有读者觉得危言耸听.但多大数读者都认为,这是一部引领政府关注食品安全的书.

父亲去世后,自己通过奋斗,不仅让习作变成了铅字,还出版了三本书,且终于写了一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书,并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反响,曹永胜曾经一直绷紧的心有了稍许平复.在父亲生日到来的那一天,回想起父亲对自己的遗愿,独坐在屋里思念父亲的他既欣慰,也感慨,更是泪水涟涟.

曹永胜没想到自从《舌尖上的毒》一书出版后,母亲也成了他的粉丝,不仅仔细地读每一页,还学以致用,比如哪些菜该写,哪些菜尽量少写或不写等等.不仅如此,母亲还在阳台种了菜,偶尔自己“发豆芽”.

看到母亲这么注重食品安全,曹永胜很开心.他觉得一个作者能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幸福感,便是写作最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