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与实践

点赞:19647 浏览:853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构建基于职业能力渐进提升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和课程教学内容衔接,探索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建立中职学生的学历提升和技术技能提升的渠道,增强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课程衔接;职业能力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Research and Practice

CHEN You-fen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33, China)

【Abstract】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onvergence of integrated vocational training plan gradual improvement of professional petence, the vocational curriculum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convergence convergence, the ability to explore career progression based on job training i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converge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cademic upgrading and technical skills upgrading channels, enhance their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prehensive vocational ability to further improve.

【Key words】Convergence in vocational;Articulation;Professional petence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中高职衔接,优化三二分段教育.广东省粤教高函〔2011〕126号提出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开展2012年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招生试点工作.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1.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1.1 当前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在中高职衔接模式上进行探索,其中北京市的分级制和广东省、天津市的“三二分段式”较为相似,都是在五年一贯制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上海市的贯通式和江苏省的贯通一体式较为相似,都是在对口升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招生模式的探索.概括起来我国中高职衔接主要有四种模式:

1.1.1 分段模式

即一个高职院校与几个中职学校形成的衔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贯制,具体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即学生在受完中等职业教育(3年或2年)的基础上再接受高职教育(2年或3年),毕业后发给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中职和高职学校之间是有合作协议的.在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上是有具体规定的.

1.1.2 对口模式

即中职与高职各自根据自己的学制年限进行教育,部分中职毕业生(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完成三年中职学习,通过口升学考试进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职教育模式.中职毕业生自由选择报考高职院校,中、高职学校没有合作关系.

1.1.3 直通模式

是在一所高职院校内部实施的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前三年按中专教学计划实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优选拔部分学生升入专科,再学习两年,完成高职专科学业,考试合格颁发专科书;未升入专科的学生,完成了中专学业达到毕业条件的,毕业时发给中专书.

1.1.4 自考衔接模式

是在校中职或高职学生通过自考衔接获得相应专科或本科学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中,中职或者高职院校通常与上一级学校或助学园区签订有合作协议,这种模式学生不考文化课,只需考专业课,学生通过中职学习期间获得的技能证或者高职学习获得的学分,免考部分课程.由于这种模式结合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技能考核结果、实际操作能力,高职学生在校已经获得的学分权重比例较大,中高职学生中衔专、专衔本统考科目较少,总体上通过率较高,在学生中受到一定欢迎,解决了部分学生对学历的需求.

现阶段分段模式和对口模式是我国中高职衔接的两种主要模式.

1.2 当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我国中高职衔接尤以课程衔接问题最为突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 专业培养目标不衔接 各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实现完善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标准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与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相对独立,没能建立起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1.2.2 课程设置不衔接

课程内容重复: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构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中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造成一些专业课程在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基础课程薄弱: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基础性课程.这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的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有关,反映出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想和原则的差异.技能训练重复: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不少高职院校技能训练定位低,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有些实践训练项目与中职相差不多,存在重复训练的现象,极大的消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对策

2.1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目标

目前,在我校进行中高职衔接模式试点招生的专业,目标在于探索招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探索基于岗位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建立中职学生的学历提升和技术技能提升的渠道,增强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培养更多的适用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打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中级技能与高级技能的晋升通道.并将研究成果辐射到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为我国中高职教育探索适合的衔接模式,构建完善的职教体系.


2.2 建立校企串并行的衔接培养机制

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串并行的培养机制,通过分阶段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我国中高职教育探索适合的衔接模式.在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教学标准制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遴选与教材的开发、工学结合形式的探索等工作.具体包括:

(1)通过试点研究的方法,改革现有中高职衔接模式,总结合理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特别是招生制度方面.

(2)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在调研考查中职学校课程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针对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完善教材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必须面向行业、企业岗位,构建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为了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基于项目构建,针对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产品项目流程和制作情景的课程内容,是构建校企合作的基础.

(3)研究中职实践教学开展和实施情况,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主动适应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扩大和加强先进制造业、现代怎么写作业等产业需求旺盛专业的规模和结构.建立并晚上专业强制推出机制,关、停、并、转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要求,长期就业前景差,社会需求小,教育教学水平低的专业,以达到专业发展的动态平衡,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与企业携手,协同建设专业,包括专业协同建设专业群、院系协同打造特色专业、校企协同推动专业校企合作形式,是高职专业建设上水平的必然选择.专业协同共建,取得“1+1>2”的校企协同效益是目的,优势互补、互动共赢是基础,整合力量、共享资源是核心,形成长效协同机制是关键.制定相关制度激励院系开展专业协同共建,将“协同”水平作为专业建设水平评估的重要评审指标,将“协同”成效纳入院系和教研室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改革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制定体现中高职衔接特色的新的监控评价指标.

同时在研究推进的过程中,重视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对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要求,重视用人单位对中高职教育教学的评价.

2.3 提升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衔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以职业教育的有关理论为基础,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课程衔接为落脚点的的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在研究在过程中,需要解决如下关键性问题:

(1)基于职业能力渐进提升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和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的研究.

(3)中高职衔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转段考核研究.

3.结束语

本文在理论上根据职业教育的能力观、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等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渐进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观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职业性原则,从工作岗位任务所需的能力出发,实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衔接.

【参考文献】

[1]刘晓.顺应变革:“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新动向[J].职教论坛,2010(5):27-29.

[2]吴秀杰.香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及启示[J].成人教育,2009(6):10-11.

[3]杨碧珍.从毕业生质量引发的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11).

[4]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58.

[5]周文清.高职与中职有效衔接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47-49.

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6]吴金林,石一民.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12):117-120.

[责任编辑: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