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修辞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

点赞:8793 浏览:342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交往的日益密切,信息技术已成为时怎么发表展的最强音,带动了媒介形态的变更与发展,促进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扩大.随着受众的思想意识变化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某种观念,转而更冷静、更理性地接受新闻事实,媒介对受众的依赖性逐步增加,这就促使媒介必须从宏观角度来运用新闻修辞,以更好的达到“劝服”的效果,帮助人们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和享受生活,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关 键 词 :修辞艺术 新闻传播 运用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2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交往的日益密切,信息技术已成为时怎么发表展的最强音,带动了媒介形态的变更与发展,促进了新闻传播研究领域的扩大,激发了受众的思想意识变化与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了修辞的妙用,因为它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语言和生活,也可以使我们较为深刻地认识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媒介更好的达到“劝服”的效果,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本文旨在以新闻传播角度,从修辞艺术运用的实际出发,在现有修辞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特征来研究修辞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探寻适合新闻传播的修辞规律,为传媒发展走上适合自身特色发展道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修辞即依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增强言辞,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其表达方式不同,对象的心里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它是语言的实际应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修辞可以使表达更加的生动形象,突出被表达对象或事物,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加深受众的印象,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与效果.

修辞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是通过辞格尽可能收到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辞格即具有特定的构成方式和相应的表达效果的格式和具有生动性和高度形式化的积极修辞方式,它在修辞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新闻传播中,作为传媒人我们除了在形式语体方面做到准确具体,新鲜生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在内容方面遵循事实、平衡、客观,还要掌握相应的修辞手法与技巧,增强新闻话语的文学性和美学色彩,使其在信息传播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从而引导受众,启发受众,以下就对新闻传播中修辞艺术的运用进行逐一阐述.

探析修辞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闻传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而使用一个事物来比成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它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部分组成.白岩松在《面对面》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共鸣:“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就像水一样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流过,就像一杯好茶、亲人的一张笑脸、午后一抹温馨的阳光、半夜下班时万家灯火中为你点亮的那盏灯”......短短的几行文字,却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道出了幸福的真谛,启发人们幸福其实并不需要你家财万贯抑或是身份显赫,只要我们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态,细细的去品味生活的点滴,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会满足,学会感恩,幸福便无处不在,包围着我们,给予我们正能量.《光明日报》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惟妙惟肖:有一瞬间,她那修长优美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它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增添了文章色彩,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还使文章自然地组合了起来,成为一个和谐有序而又跌宕起伏,不落平白无奇的整体,吸引人们的眼球.如新闻标题人生终点站的怎么写作员-访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工刘瑞安,采用借喻的方法,根据刘瑞安的工作性质将其比作人生终点站的怎么写作员.标题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通过暗喻手法强调时间和效率的重要性,人们应加大力度解决问题.再如《四川日报》中,食品库成了老鼠的天堂,霉变香肠竟然还削价出售,突出了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重视.运用比喻描述事物,可以使被描述的对象具体化、形象化、大大提高人们的感知度,强化真实感.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分为拟人、拟物两种.《北京日报》中 :主席台旁那只引人注目的“京白”大公鸡,也扑楞楞抖动起翅膀,“引吭高歌”起来,全场立时一片笑声.它使用了比拟辞格,使新闻事实更加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更加鲜明的印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吸引读者阅读全文.《北京青年报》曾用标题《睡美人》再度访华,《文摘报》中硬币正悄然“退休”,《北京晚报》中,元素周期表又添新兄弟,俄罗斯合成第114号元素,《人民日报》中西伯利亚来客――红嘴唇重游春城,这样以物喻人,可以富于情趣,吸引读者,生动形象描述事物特征,突出表达情感.

排比通过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加强语势、语言气氛和节奏感.朱军在《艺术人生》温暖2012特别节目中以这样结尾:致谢2012,你让我们彼此相伴;致谢2012,在相伴中感知彼此的温度,温暖心灵;致谢伟大的祖国,致谢伟大的时刻,能够让我们站在这里说出致谢2012.一环紧扣一环,突出节目主题,唤起人们心中的感动.谢娜在一期节目中这样理解快乐“快乐是感染,是本领,是成长”,认为只有自己真正快乐,才能去感染他人,将快乐传递,是快乐的心让自己在《快乐大本营》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取得成功.月亮姐姐在做节目宣传时这样传递自我:微笑是我的问候 樱花是我的贺卡 清风是我的拥抱 快乐是我的礼物.给人无限清新之感.汪涵在《天天向上》里这样定义一个好的主持人,忘掉这个“主”,忘掉这个“持”,记住这个“人”,“主”是头脑,“持”是一种技巧,“人”是一种情怀,把技巧也忘了,把头脑也忘了,你用你的情怀去跟大家交流,大家一定会被打动,强调了用心传播的重要性.贺红梅在南京广播学院校庆上这样启迪同学们: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爱心滋润.我们只有付出努力,才可能会有收获,要珍惜宝贵的时间,为自己的青春画上绚丽的一笔.

设问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先提出问题,然后再进行解答.《新闻1+1》在农夫山泉,我们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期节目中,主持人在引导观众深入走进问题背后时,不停这样的发问:公众想知道,《生活饮用水新国标》强制实施已近一年,为何理应比它更安全可靠的包装饮用水标准却没有更新,又是否应该更新?而公众更想知道的是,这些不如自来水的旧国标们迟迟不改,到底是有关部门在揽政,还是企业在阻挠?接下来便是专家的解答与对策,使受众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引起注意,启发思考;《新闻1+1》中立交桥下,难过的冬天这期节目中,主持人随着节目的推进,提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我们又能为农民工兄弟做些什么;对事情本身问题出发提问专家,法律上是没有任何责任的,但是我们来设想一下这个救助站,从救助站这个名字,有“救助”这两个字,即便是没有法律上的责任的话,从道义上,您觉得虽然有法律的规定,他们不在被救助的范围之内,另外一个他们自己不主张,他们就可以不来,在道义上他们应当承担一些什么样的责任?有一期节目中主持人这样发问,带着这样的一种心态,中国人就更加疯狂地购物,哪怕在吃和住的方面去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思考了,我们有哪些事情要改变,我们不是要扩大内需吗?难道肥水就要流外人田吗?来,我们继续关注.还有在《出门了,我们会玩么》这期节目中,白岩松这样发出质疑:我们看看,去年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了7025万人次.多可怕的一个数字,这要是算作是一个国家的话,咱们在世界上都排在前几位.我们看看一共花费了多少钱?我们花费了690亿美元,写东西,刺激国外的内需和您看,我们这钱花得多猛啊,所以我在国外的时候听过最多的三句中国话,那就是“太便宜了.”“还有吗?”“我全要了”.你看,咱们就是在外头疯狂的在支援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这种腾飞,但是还没留下好印象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不着急,咱们出去的太晚了,出去的太少了,等咱们出去多了,也出去的时间长了.另外自己去为了满足自己心情了,咱们的形象应该能慢慢变好.您说呢?接下来看看其实好多中国人已经在改变,他们已经开始会玩了,比如说这样的老两口,看看他们玩得开心不?这样设问使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紧凑,引发人们持续关注.

借代为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可分为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新华社新闻:美国一位“老煤炭”说:我平生几十年去过好多国家,但还没有见过这样量大而质优的煤田.使用了借代辞格,借用了同其密切相关的名称代替煤炭专家,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免于呆板.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对重阳节关爱老人问题进行这样评论,关爱今天的老人,就等于关爱明天的自己.提醒人们学会感恩,尊崇孝道,使其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因为今天的老人其实就隐含着我们明天的自己,引发思考.《北京晚报》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和子女争为父母做红娘,单位邻里为老人“搭鹊桥”,这是海淀区老年婚姻发生的可喜变化,老年人再婚人数,正逐年增长.以具体带抽象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人民日报》中拉萨街头出现英语热,年轻也念ABC,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使言在此而意在彼.如《新闻1+1》的一期节目主题,“中国黄金周,世界得黄金”,揭示出黄金周期间一边是国内消费增速开始出现下滑,而另一边确是我国境外消费大幅增加的现象,引发人们思考,新闻标题中也常出现这样的巧妙结合,例如献出友谊,赢得友谊,北京友谊医院受到社会赞誉 ;石景山添石景 ;天锡有锡了;《人民日报》中调“茶”团不要再来了和成都正在变“尘”都,大气污染高于五大城市,语言犀利深沉,鞭辟入里,使人增加警觉,从而致力于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钱钢的《唐山大地震》报道中写道这些不幸而又万幸的孩子,使语言表达得含蓄,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传媒话语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综合体,包含着许多既有区别而又互为联系的话语类别.作为传媒人,我们在运用话语进行新闻传播时,要对语言进行选择调配、润色加工.使用恰当的修辞艺术,以贴切吻合的表达方式,使语言恰如其分地传情达意,提高稿件的新闻性,为多数大众所接受,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这将是一种趋势,最终成为每一个传媒工作者在新闻信息传播时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