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术语翻译引发的:语言经济原则与非同质术语翻译

点赞:15874 浏览:630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当代的语言环境下,非同质术语做同质化翻译的现象并不鲜见.作者以地理术语“南极”一词的翻译为例展开讨论,阐明具有不同内涵概念的术语在翻译过程中会被简化为同形异义词,从而违反了术语学“一词一义”的原则.作者主张,对于非同质术语应力避同质化翻译:概念相近、内涵不同的同类词应有明显区别,专词专译,使它们的中文译名的区别如同英文原名那样鲜明.同时指出,社会文化导向对于非同质术语的正确翻译也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这一方面应予以重视.

关 键 词 :关 键 词 :南极,非同质术语,语言经济原则

中图分类号:N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3-0032-03

中文关于“南极”的术语来自西语,即拉丁语系.它们在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中的表达方式基本一致①.为了表述方便,这里立足英语,讨论和评论这些术语的中译,并进而讨论非同质术语翻译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南极”术语翻译引发的:语言经济原则与非同质术语翻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术语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作为地理学术语,“南极”在英语中有含义不同的两种表达方式,即:①south P0le;②Antarctic.前者是一个地理点概念,指南极极点;后者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指与“围绕这一极点的整个区域”有关.可见,South Pole和Antarctic虽然均与南极有关,但有着不同内涵,属于“非同质术语”.这样,在英语中,与南极极点有关的术语和与南极地区有关的术语,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示.如:Polar icesheet不同于Antarctic ice sheet;South Pole Station不同于一般Antarctic station.它们各自作为一个地理点的术语与作为地理区域的术语,在英语使用中是不会混淆的.


在将上述术语介绍到中国时,所有英汉词典均将The South Pole译为“南极”――应当说,是一个符合中国语言修辞传统的精炼且又传神的翻译;将Antarctic(adj,n)译为“南极(区,圈,地带,的)”.并且,当Antarctic用作形容词时,它意指“南极区域的”;当Antarctic用作名词时,即the Antarctic,则意指“南极区域”或“南极地区”.由Antarctic派生的专有名词Antarctica则称“南极洲”.应当说,这些译解是对的.

然而,这两个术语在中文实际应用中却发生了嬗变.

在英语文献中,绝大多数与南极有关的术语多指Antarctic(南极地区),但它们的中文翻译和使用,均径直以“南极”呼之.如:地理科学领域的Antarctic Circle(南极圈),Antarctic ice sheet(南极冰盖),Antarctic Peninsula(南极半岛),Antarcticstation(南极科考站);气象科学领域的Antarcticclimate(南极气候);生态、环境和生物科学领域的Antarctic ecozone(南极生态区),Antarctic ecosystem(南极生态系统),Antarctic ozone hole(南极臭氧洞),Antarctic meteorites(南极陨石),Antarctic hairgrass(南极发草),Antarctic krill(南极虾);社会领域的Antarctic expeditions(南极探险),AntarcticStamps(南极邮戳),Antarctica Marathon(南极马拉松),Antarctica tour(南极旅游);国际条法领域的Agreed Measur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Fau-na and Flora(《保护南极动植物区系协议》,1964)The Convent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Seals(《保护南极海豹公约》,1972),Convention for the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1980),The Conventionon the Regulation DfAntarctic Mineral Resource Activi-ties(《规范南极矿物资源活动公约》,1988,迄今未实施),Protoco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theAntarctic Treaty(《南极条约的环境保护议定书》,1991);等等.最具代表性的译作是The AntarcticTreaty,其中Antarctic译为“南极的”,Antarctica译为“南极洲”.这样,The Antarctic Treaty(1959)的中文译名是《南极条约》.

与Antarctic相对的是与South Pole有关的术语的中译.我国无论是传媒还是地理学界,现在多将The South Pole译为“南极极点”;将Polar icesheet译为“极点冰盖”,以区别于一般的Antarcticice sheet(南极冰盖);将South Pole Station译为“南极极点科考站”,以区别于一般的Antarctic stolon(南极科考站).

可见,South Pole与Antarctic的中文实际使用已经颠覆了它们在英汉词典中的译名.在中文使用中,“南极”成为一个地区名称,而非极点;而“南极极点”才是词典所称的“南极”.

应当说,这样的使用并未造成中文的理解困难.中国人不会将“南极生态系统”(Antarctic eco-system)理解为“南极极点的生态系统”,而是正确理解为“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样使用符合中文语言习惯.

任何语言在使用中都不得不遵循“语言经济原则”,即“在正确达意的前提下,用语愈少愈好”.这样,在中文中,一个有着“地区”含义的术语,其“地区”字样往往隐而不提.比如说一个人是“北京市人”,一般可将他称为“北京人”,其中“市”字可省.据此可理解South Pole和Antarctic在中文实际使用中的命运.由于Antarctic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South Pole,因此,将Antarctic译为“南极”、South Pole译为“南极极点”,远比将Antarctic译为“南极地区”、South Pole译为“南极”更能节省语言成本,更符合语言经济原则.这样,在使用与Ant,arctic有关的术语时,基本是将其中的“地区,圈,大陆”等字样隐去的.试想,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这些字样一一加上,语言上该是何等累赘!由此可见,语言经济原则应是翻译工作者,尤其是术语译制者,必须考虑和自觉遵循的翻译准则.当然,这一改变也是有缺点、有代价的.它使“南极”一词失去其原初的中文精致含义.

“南极”术语翻译和使用出现的上述问题,主要技术起因是对非同质术语做同质化翻译.前已指出,The South Pole与Antarctic的英语含义不同,是不同质的.但它们的中译都采用“南极”作为核心词素,从而同质化了.又由于语言经济习惯,使它们在中文实际使用中易于发生雷同与混淆.因此,对于非同质术语应力避同质化翻译;应有明显区别,专词专译,使它们的中文译名的区别如同英文原名那样鲜明.如果我国翻译界在最初翻译Antarctic时就考虑到它与South Pole的非同质性,考虑到语言经济习惯,将它们做完全不同的处理,比如保留The South Pole的“南极”译名,而将Ant-arctic试译为“南陆”.这样做,既可保持“南极”这一精致术语的原初含义,又能避免现时出现的混淆.

这里不能不提及,当代中国的文化导向是不利于非同质术语的正确翻译的.应当说,我国文化上是有着精致地处理相关但非同质的地名的传统的.五岳自古是中国名山.与它们相邻的县镇的命名很能体现中国文化.相邻东岳“泰山”的县镇,名“泰安”;相邻西岳“华山”的县镇,名“华阴”;相邻南岳“衡山”的县镇,名“衡阳”、“衡东”和“衡南”;相邻北岳“恒山”的县镇,名“浑源”;相邻中岳“嵩山”的县镇,名“登封”.这些县镇名既体现了对名山的尊崇,又隐含了与名山的关联.然而,当代中国在地名方面,非同质术语的同质化命名正愈演愈烈.作俑者是地方政府,驱动力是逐利动机,支持者是民政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旅游经济,轻率地将古城屯溪市改名为黄山市,与黄山雷同;将福建南平市改名为武夷山市,与武夷山雷同;将茨坪与宁冈县合并、升级为新的井冈山市,与井冈山雷同;等等.这些改名罔顾原地名的历史、地理、文化意义,以及地名专有性与唯一性原则.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能期望我国对地理和地名术语的翻译更有精进吗

致谢:2010年6月,作者在桂林调研时与桂林市副市长周卫同志讨论到南极术语问题.本文因这一讨论而成,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