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曾三同志两三事

点赞:3794 浏览:133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悉心培养年轻人

1954年11月,档案馆筹备处(当时称档案馆筹备处,对外称第三处)配备了专职干部,选定了办公地点.11月6日起于毗邻颐和园的中直西苑机关大院开始接收各大区局的档案,同时集中了6个大区130多名档案工作干部,其中80%1)2上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第三(专职)副处长阎希文同志也只29岁.这时,身为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办局长兼中秘三处处长的曾三同志虽把主要精力放在城里,放在刚刚组建起的国家档案局,但定期和不定期到西苑进行指导,关心三处同志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组织大家参加机关政治理论学习.他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教员为同志们讲授档案专业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解决已婚、热恋同志两地分居问题,悉心培养年轻人.这些青年同志有许多后来成为档案战线或其他工作领域的领导、骨干、专家、学者.

忆曾三同志两三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档案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005年11月20日我收到数十年未曾联系的、远在陕西杨凌的当年三处战友魏久远同志的一封长信,我俩1954年从西安进京时都只有21岁.他在信中列出了逯苏琴(勤)、王树盛、时元第、吴以文等36位老三处同志姓名后深情地写道:“咱们处长裴(指裴桐同志,时任副局长兼三处第一副处长)及主任曾三(实为中办副主任,档案局、局长兼三处处长)对年轻干部培养教育永世不忘”,足见曾三同志当年关心青年成长影响之深远.

礼贤下士访专家

1981年7月下旬,我陪当时已75岁高龄的曾三同志到山西参加由中国历史学会召开的全国地方志学术讨论会,会址在太原晋祠招待所.曾三同志是以全国地方志领导小组组长的身份应邀与会的,到会的还有中国社科院秘书长梅益.会议由史学会会长梁寒冰主持.

我们在开会前两天就到了太原,住在代表们下榻的楼房里.但招待所院落深处还有一栋“”前为国家领导人到太原时留宿修建的200多平方米的又高又大的平房,比起前边的楼房要宽敞、舒适得多,且有专门的会客厅.当时,张稼夫同志住在平房东牛拉写回忆录,他邀曾三同志住西半拉.起先曾三同志不愿去,稼夫同志说这叫“废物利用”,硬是把曾三同志劝去了.会议期间曾三同志经常和梅、梁等在这里商量如何开好会议及如何开展编修地方志问题.


代表们到齐后,我将名单拿给曾三同志,他得知来了许多历史学、地方志学的专家、学者,叫我立即陪他去楼里看望代表,特别提出要拜访80多岁的老专家谭其骧.谭老1932-1934年在北平图书馆工作时曾著录过5000多馆藏方志目录,他自己谦称“只是编目,并未读志”,“所搞与方志有关,但非史志专家”.但他在大会上的长篇讲话,从地方史与地方志的关系到编修地方志的指导思想、原则、方法,做了很有见地、很详尽的论述.曾三同志拜望过谭老,又到其他房间看望了北京和各省市来的代表.

收橘付钱待乡亲

1982年8月底,曾三同志要去参加十二大、列席十二届一中全会和出席中顾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他的秘书突患肝炎,我临时奉派陪同前往,替他签收、保管会议文件.他视力不好,在不开大会、小组会的时候为他选读会议文件.

会议文件密级不同,保管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会上没读完的文件允许会后拿回家继续阅读.会开了半个月,9月15号以后,我带着许多文件到曾三同志家中给他读.一天上午,正在他家的约十来平方米的客厅里读文件,“当、当、当”一阵敲门声,我放下手里的文件去开门,进来两个农民装束的中年人,每人肩上扛着一只竹筐,先进门的一位看见曾三同志坐在沙发上,便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喊着叔叔问好,同时把筐放在地上,转身向曾三同志介绍同来的他们村子的那位村干部.我给客人沏上茶,收起了文件,坐在一旁.两位客人先后说明他们的来意.原来是几年前曾三同志用自己的工资为湖南常德家乡生产队里写了许多橘子树苗,现在苗已成树结果,乡亲们请他俩做代表,带着丰收的蜜橘来京登门致谢.曾三同志说家乡山水养育了他,给写点树苗理所应当,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对千里迢迢送橘进京深表感谢和不安,乡亲们的情意他领了,但一定要付橘子钱,不然不能收橘子.客人们拗不过他,只好依了他.这时曾三同志才让我打开竹筐,拿出橘子一起品尝,并吩咐家人做午饭款待客人.

(作者离休前系中国档案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