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装,革命女性的标准时尚

点赞:4256 浏览:132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世纪30年代末期,作家孙犁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延安的土布,深蓝色,布质粗而疏,易下垂拉长.冬季以羊毛代棉絮,毛滑下坠,肩背皆空.有棉衣,甚少.

在延安,服装的式样和颜色比较单一.鲁迅艺术学院师生们的穿戴有着文化人独特的风格.在延安早期的纪录影片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窑洞前唱歌的年轻人,他们服装各异,显示出在城市生活过的痕迹.有人曾这样描述说:在延安,一看见歪戴帽子的,就知道是鲁艺的文化人.


进入抗战后期,革命者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变化.在影片资料中,同样的窑洞前唱歌的场景,人们的服装已经变成了统一的灰布军装.

对于很多奔赴延安的文化人来说,脱掉旧长衫,穿上灰布军装,这就告别了过去的生活,成为新人延安人了.

在延安的各大礼堂里,每到周末和节检测日的晚上,几乎都有文艺晚会或交际舞会.乐器大多是临时手工制作的.最能渲染舞场气氛的定音鼓、爵士鼓,是用废弃的美孚汽油桶改制而成.

在一个周末交谊舞会上,何其芳被有意安排跟一个同样腼腆的舞伴跳舞.她就是文学系第三期学员牟决鸣.后来,同样是在一个周末晚上,何其芳、牟决鸣在窑洞里举行了婚礼.他们身穿由灰色洗得发白的土布制服,先向画像鞠躬,再向来宾们致谢.当时延安的婚礼很简单,称为“花生米婚礼”.大家拉起手风琴、唱起祝福歌,分着花生米,用轻快的交谊舞向新人表示庆贺.

1942年3月,王实味在著名的《野百合花》一文中,形容当时延安的供给制生活待遇是“衣分三色,食分五等”,大发牢骚.这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当时艾青作了说明:王实味讲的“衣分三色,食分五等”是怎样的呢?所谓“衣分三色”,就是高级干部的深蓝色斜纹布、中级干部的灰青色平布、基层干部的黑色土布之间的分别;并非什么哔叽、华达呢和灰布之间的分别.艾青还指出:我们也不止一次看见同志,穿了他那件右肘上破了一大块、褪色的灰布衣服.

1946年至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男干部服通行灰布和黄布军装或中山装,而女干部服则通行“列宁装”.此后很快在新解放区流传.

列宁装,革命女性的标准时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从延安时始,女干部们就逐渐流行灰布列宁装.夏有单衣、冬有棉衣,统一制作发放.列宁装既不同于西式女上衣,也不同于男式中山装.目的当然是制服化,冬天大掩襟挡风寒,夏天可以不系扣,形成敞领,穿着方便.这种不加衬里、不加垫肩、简易的苏式服装,在那种革命高涨的岁月里,实在是很具有时代精神的.投身革命的女性一穿上列宁装,就塑造出一个“女干部”的形象.

列宁是男性,为什么要用他的名字称呼女干部服呢?之所以叫列宁装,是因为要革命化,与西装决裂;男有中山装,女装也要以革命家命名(其实仍来自西装式样),而且表示男女平等,服装式样也可以类似.采用朴素的灰卡其布面料,带有无产阶级革命派的风采;何况中国领导下的革命,一直以苏联老大哥为榜样呢.

女式列宁装主要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后来略加改制,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现在就罕见了.

列宁装的基本款式为:衣领是开、合两用,领口可以敞开,也可以闭合.敞开时翻作V形领口,闭合时左领子上角纽扣与右领子上角相扣,如同中山装.

双排四档纽扣,第一档纽距特别长,与第二档以下的几档纽距不等,以便于领部翻敞开来,这是列宁装的特色之一.左胸部置手帕袋一只,袋型比西装大,用以插放钢笔和笔记本.两侧对称置有宽袢斜插袋各一个.后背有背缝但无开叉;肩缝用包缝式,使得线条清晰.腰部系一根宽腰带用以收腰,多为与服装面料相同的布制成;下摆到臀部.列宁装有单衣、夹衣、棉衣之分,面料以棉织卡其、华达呢、哔叽为主,少数也用精纺毛织物.颜色主要是灰色、黄绿色、蓝色等.1960年中苏论战开展以后,妇女穿列宁装的就少了,逐渐为春秋两用衫和军便服所取代.

接近抗战胜利时,各根据地都拟订了比较完善的供给制度,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8)的供给制规定:

1.衣着方面,供给单、棉、衬衣和鞋袜,毛衣、大衣;

2.伙食方面,供给粮、菜、油、盐、肉、炭;

3.日常生活用品方面,供给牙刷、精盐、肥皂、草帽,学习用的笔、墨、纸张、书报;

4.病号除免费治疗或入休养所外,还发给营养补助.年老体弱的发给保健费.

女同志生育,除发给生育费外,还提高其伙食标准.对于女干部所生婴儿则发给做衣被所需的布及棉花,还规定发给奶费;需要请人照顾的,发给保姆费或免费住托儿所、幼儿园;幼儿达到入学年龄,可以免费入学,生活费用全由公家负责.革命军人及工作人员的家属,凡在解放区内居住而又不能生产自给的,当地政府负责组织群众代耕;随同干部同居的,则帮助安排适当的工作或组织生产.生活困难时,给予适当的补助.

在供给标准上,也因工作上和实际生活上的需要,由没有差别而逐渐变为有所差别,如一些负责同志吃中、小灶伙食,电台人员发夜餐费,对老弱妇孺伤病员的伙食、津贴从优,发给技术人员较高的津贴等.

(责任编辑/亚闻)

(电子:2003xyw@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