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珍:身着戎装的“提灯女神”

点赞:33684 浏览:1571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灯女神”,原是人们对现代护理工作奠基人南丁格尔的尊称.100多年前,出身贵族的南丁格尔,不顾世俗偏见,投身于当时只有社会最底层妇女和教会修女才做的护理工作,提着一盏小小的风灯,在克里米亚战场救护了大批英国伤员,并终身致力于护理工作.

21 世纪的今天,从事护理工作已有31 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医院(下称海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第 42 届国际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全国道德楷模王文珍,也用行动救护了许多生命,用爱心温暖了许多病人,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 “身边的提灯女神 ” .

2012 年1 月 16日,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海医院,记者专访了王文珍.

“每一位患者对他的家人都很重要”

数十年如一日,每一天,王文珍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病人:感冒发烧的、疼得满头大汗待产的、打架斗殴混身是血的、跳楼骨折的、遭遇车祸面目全非的等护理工作是平凡的,为病人送药打针,测量体温,修甲擦身,喂水喂饭,梳头翻身,这就是王文珍日常工作的常态,其中有一些是病人亲属也不愿干的脏活、累活.

她1978年从天津塘沽五中考入海医院护校,1981年6月分配到海医院任护士,一直工作至今,其中有22年坚守在任务重、险情多的急诊科.对于王文珍来说,医院这个人们平常最希望避开的地方,却是她终身守望的地方.

有关王文珍与患者之间的故事,从她的领导、同事、病人们那里可以听到一箩筐,主题却都是同一个:王文珍护理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但是,她总是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亲人来看护,尽心尽力地给他们最好的照顾.

王文珍毕业不久刚工作时,一位病重不能自理的老人住院没有家属陪床,她就主动承担起陪床的任务.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长期卧床却从未得过褥疮.

1993年,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病,绝望地跳楼,造成脊柱外伤致截瘫.小伙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昏迷,呼吸道内有大量分泌物.王文珍立即为他吸痰,结果呕吐物突然喷了她一脸.抢救需要争分夺秒,王文珍来不及擦去脏物,继续吸痰,小伙子终于逐渐恢复了意识.在急诊观察室的20多天里,王文珍细心地为他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患者排便出现障碍,她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出院时,小伙子泣不成声:“自从得了艾滋病,很多亲友都故意疏远我,你却像亲姐姐一样照顾我!”

1999年,一名十岁、患化脓性脑膜炎的农民工在急诊室门口休克,抢救过来后,发现他身无分文.“你只管救人,其他的我负责.”王文珍说这句话时的语气让当时任急诊科主任的王海龙觉得似乎“救的就是她的家人”.随后,王文珍垫钱治疗了这个独自在异乡的打工者,还在科室里为他组织捐款.几天后患者康复出院时,他的父亲从江苏老家赶来,郑重地向医院赠送锦旗致谢.

照顾病人从来不怕脏不怕累,帮看不起病的病人垫付费用,给吃不起饭的患者写饭,为生活困难的临时工写衣物等王文珍就这样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做了大半生.

问王文珍,为何要做许多本职工作以外的事,在做这些事时她是怎么想的?她说,起初报考海医院护校,是冲着当军人去的,甚至没听说过护士这个职业.但是,就在她刚进护校的1978年,她的父亲因心肌梗塞被送到一家医院的急诊科,却因医院的呼吸机损坏和接诊的进修医生经验不足,错过了急救时机,导致年仅48岁的父亲最终不治身亡.母亲因受不住这个打击,一病不起,断断续续住了两年院.

王文珍动情地说:“每一位患者都是平等的.他对社会的贡献或许有大有小,但是,每一个生命对于他的家人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她决心,要做一个称职的护士;她希望,不要再有像父亲那样的悲剧发生;她愿意,把每一位病人当做亲人来照顾,当看到病人痊愈,得到病人的肯定和感激时,她也真心地感到快乐.

“我不是英雄,他们才是”

王文珍的外表不算特别精致,但她很爱笑,身上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女性特有的温柔和慈爱.一袭护士的白衣好像格外适合她.然而,在她温润如水的性情里,又包裹着一颗刚强果敢的心,往往越是辛苦、危险、困难的工作,她越有种舍我其谁的精神.

王文珍:身着戎装的“提灯女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护理工作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003 年非典,是王文珍护理生涯中最困难的一场硬仗,却也正是在此次 “战役”中更凸显了她的性格和能力.海医院院长钱阳明清楚地记得,2003年3月11日,海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北京第一例非典病人,是一名重症女病人,已传染3人.一时间,恐惧、焦灼的情绪在医护人员中蔓延.钱阳明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新组建的非典病房派谁去当护士长?当时没人知道,非典究竟多严重,一旦进了病房是否还能走出来.在一片沉默中,王文珍率先表态:“不管非典的传染性多大,治愈率多低,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

于是,王文珍成了最早和非典病人一起进入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之一.在死亡威胁无处不在的非典病房,王文珍坚持了122个日夜,护理发热病人3000多名,3次放弃轮休.王文珍坦言,早期因为大家都对非典不了解,所以心里多少也会害怕.但是,对于进驻非典病房这个决定,她却没有丝毫犹豫.她最担忧的是,如何医治好病人们,如何保护好她带领的护士们.为此,她耐心地跟护士们谈心,要求大家将每一项防护措施都做到比要求的更严一级.最终,因防护措施得力,王文珍带领的护理组无一例感染,接治的病人无一人死亡,护理组后来被评为2005年 “全国巾帼文明岗”.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文珍再次主动请缨.当时,由于她刚做完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海医院原本没有把她列入奔赴灾区的医疗队.但是,王文珍找到院长,表示自己的身体恢复得很好,并以自己处理突发事故经验丰富为由,坚决要求前往灾区.最终,她作为医疗队的护理主任,5月13日即赶到地震重灾区四川绵阳.


连续70多个夜夜,王文珍带领护理小组,背着沉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随医疗队转战绵阳、北川、九州等多地.她和同事们在危楼间穿行寻找幸存者,为获救伤员急救包扎,在废墟中配合实施截肢手术,在余震不断中千里护送伤员.她休息时总和衣而睡,为的是有突发情况时能快速转移伤员.一次余震发生后,在电梯停运的情况下,她迅速组织并带头用担架转移位于6层楼的重伤员30多名,累得几次摔倒在台阶上,小护士们哭着请求她休息,可她硬是强挺着直到撤出所有重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