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教职工学生对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调查

点赞:15075 浏览:612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及大学生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为引导高校师生合理正确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6年3-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共4 980名进行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调查.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98.2%,知识获得途径占首位的为医务人员,占32.89%.每个年龄段都有60%以上的人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误区,有16.16%的人自己选择药物,有16.95%的人听他人建议选择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有2.27%的人选择自行更换药物,0.38%的人选择继续用药.结论 高校大学生及教职工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较低,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社区内民众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及教育,严格医生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关 键 词 】 抗菌药,药物毒性,认知,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16-02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抗生素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抗生素滥用导致的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成为了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比例超过40%,有46%的家庭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自行使用抗菌药物.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其中40%死于抗菌药物滥用,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恰当地使用耳毒性药物造成耳聋,其中95%以上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造成[1].2006年3-10月,笔者对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及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合理指导高校师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对某高校参加健康体检的教职工及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6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4 980份,其中学生3 462名,占69.52%,教师966,占19.39%,教辅人员318名,占6.4%,工人234名,占4.7%.

某高校教职工学生对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调查问卷是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自行编制,应用SPSS 14.0及Microsoft Access 2007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 药物不良反应知晓率 4 980人中有98.2%的人听说过药物不良反应.

2.2 药物不良反应知识获得途径 来源于医务人员为最高,占32.89%,其次分别为:新闻媒体(32.80%)、家人(13.86%)、亲身经历(5.67%)、朋友(4.60%)、其他(10.18%).

2.3 抗生素的认知程度 能够正确辨认抗生素的4 780人,报告使用过抗生素的3 482人.

在问卷中将校医院常用的抗生素药名列出,供被调查者辨认,结果占首位的为青霉素,占83.02%,其他依次为先锋霉素,占60.66%,罗红霉素,占59.22%,氟哌酸,占23.78%.有3.05%的人认为维生素是抗生素,4.32%的人认为乳酸菌素片是抗生素,2.55%的人认为舒氟美是抗生素.

自己常用的抗生素占首位的是阿莫西林,占70.82%,其他依次为先锋霉素,占39.22%,螺旋霉素,占37.49%,环丙沙星,占23.88%,克林霉素,占18.13%,洁霉素,占15.66%.

被调查者中报告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的有919 人,其中只有201人可以说清药物名称,分别是青霉素198人、磺胺103人、链霉素19人、阿莫西林15人、奥复星7人、四环素5人、克林霉素3人、洁霉素3人、利复星2人、先锋霉素1人.

结果还显示,被调查者中有67.72%以上的人错误地认为不是每种药物都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其中学生及30岁以下的教职工有上述认识的达68.90%,有15.28%的人使用药物时不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有54.28%的人就诊时不会主动告知医生自己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此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减小,且与年龄呈负相关.

4 980名被调查者中有66.89%的人听医生建议选择药物,自己选择药物的为16.16%,听他人建议选择药物的占16.95%.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有97.00%的人报告能够选择立即停药并找医生咨询,而有2.27%的人选择自行更换药物,在各职业中工人比例最高.在被调查者中还有19人选择继续用药,其中仅学生就有15人.

3.讨论

3.1 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及使用存在误区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有3%~4%的被调查者把带“素”字的药错认为是抗生素,自主用药者占了近1/3.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自行换药和继续用药的人有132人,其中学生占了60%以上.年龄小于30岁的被调查者对药物认知度最低,这些被调查者普遍否认每种药物都会发生不良反应、使用药物时不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并且不主动告知医生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被调查者对药物、对抗生素缺乏基本的辨认和了解,是药物及抗生素正确使用的障碍.

目前,在大学生群体中自备药情况非常普遍,有调查显示,自主用药占44.7%[2].自主用药存在很大的隐患,主要表现在:(1)把抗生素当成万能药物,(2)给药方式不当,剂量不准,(3)不合理联用抗生素,(4)自觉症状好转就随意停药,或疗效不佳就加大剂量,更换品种.

3.2 社会对抗生素的认知及使用存在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国不能在公共媒体上出现抗生素广告和不能在街头药房出售抗生素等处方药,而我国目前仍未得到有效禁止[3].近年来,高效、安全、低毒、广谱的新抗生素不断上市,制药厂商总是在突出“广谱”二字,似乎意味着抗生素的抗菌谱越广,抗菌效果越好[4].这种宣传既误导群众又误导医生,同时还常常使医生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笔者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就常常遇到向医生索要抗生素的病人.社会上不正确的导向致使群众普遍认为抗生素可以防治任何感染,而且越贵越好,一发热就要求打点滴(静脉给予抗生素).

医疗机构要加强对药物,特别是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管理.政府部门应严格禁止抗生素的广告宣传,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大众进行健康宣教,以促进社区人群改善用药习惯,同时促进群众改变就医的方式,保障群众的用药安全.

在临床工作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性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1].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化为处方和疾病的关系,也不能仅仅只图一时一事,而要考虑整体,考虑病人的终生用药问题,更不能把抗生素当成“灵丹妙药”.每个医生都应该对抗生素有正确的认识,在药品的品种、剂量、给药途径、次数、疗程等方面规范用药、安全用药,提高使用的疗效,严格用药的指征,要切实地认清药品是“双刃剑”,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抗生素可以治病,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时间的发生,同时致使越来越多的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在遭遇细菌感染时,将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况[5].

(致谢: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医院大内科、保健科全体同仁在本文收集资料工作中给予的帮助!)

4.参考文献

[1] 夏国俊,张春华,李楠,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

[2] 叶利贞.大学生抗生素应用认知及行为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96.

[3] 杨永弘.社会环境因素与滥用抗生素和细菌耐药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3):149.


[4] 陈奕梁.潮安县乡村医生和群众对抗生素的认识及使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3(7):54.

[5] 靳清汉,杨辉,孙启文,等.改进乡村医生抗生素使用的健康促进实践.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4):243.

(收稿日期: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