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年前的俄罗斯之旅

点赞:5439 浏览:203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于1992年10月20日组织有关单位33人赴俄,了解苏联解体后的情况.我是其中一名出访者.

踏上世人瞩目的俄罗斯土地,所见所闻,感触颇多,至今难忘.

10.20晴气温2℃

晚8时30分,我们一行由哈尔滨乘机前往距我国边境较近的俄罗斯伯力(亦名哈巴罗夫斯克,原是中国领土,1858年5月28日沙俄用武力迫使清朝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俄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六个浙江省的面积,同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区).

当晚lO~15分到伯力海关,由于人关查证口子太少(只有两条关口),又要开箱检查行李、核对所带物品和货币是否与填写的出入境表一致(如不一致,则要没收),加上俄方海关人员工作效率低下(也可能是没给他们好处),一直折腾到晚上11点多才算过关.随即由俄方派了一辆破旧的客车将我们拉到住处――机场宿舍.到了目的地,根本没有房间,大家挤在一个条件极差的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俄方导游,她说:房间没有了,她无能为力.我们提出能否让少数年龄较大的人有个休息的地方,她也无奈.这真让人难以理解.就这样,一直熬到天亮,才把我们拉到一个饭店吃饭.刚进店门,一股强烈刺鼻的羊膻味扑面而来,使人食欲全无.出国第一站,我们尝到了“老大哥”家的滋味.

因为饭店的饭菜我实在吃不下去,想泡一碗方便面,同怎么写作员打着手势说:“要杯开水”,她装作听不懂,后给她一些小费,马上就倒来了开水,真是“立竿见影”,钱能代替语言.

用餐时,店里几个怎么写作员急吼吼地围着我们,一边说着半生不熟的中国话,一边用手比划着,问我们有没有羽绒服卖给她们,或用卢布兑换我们的人民币.

10.21晴气温1℃

下午3时40分,我们从伯力飞往莫斯科,晚11时38分抵达目的地,入住莫斯科大学宾馆.

10.22阴气温零下2℃

上午,参观红场,瞻仰列宁陵慕.

红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克里姆林宫东北,呈长方形,面积4公顷.类似我国天安门广场,宽广宁静,宏伟庄严,周围的建筑物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气势不凡.红场内有佩带、警棍的士兵巡逻,最高建筑物上红旗仍在飘扬.

列宁陵墓建于1924年1月,位于克里姆林宫墙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墓前昼夜有两名士兵守卫,称为“俄罗斯一号岗”.卫兵换岗时步伐庄严,像机器人似的迈着古典式正步,犹如刀切一样整齐,令人惊叹不已.在安放列宁遗体水晶棺的房间内,有军士肃立,气氛庄严肃穆.游客们整齐地排着纵队,秩序井然,缓缓而行.列宁宽大的前额,充满智慧的面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瞻仰列宁墓后,我们随即参观红场边上的苏联领导人墓.这里安葬着斯大林、加里宁、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苏斯洛夫,还有早期追随列宁的革命先驱者,但没有赫鲁晓夫.在这些墓碑雕像中,唯有斯大林的墓碑和雕像是灰白色大理石,其他均为深红色大理石.导游说:这是斯大林墓被赫鲁晓夫挖掉后另外补上去的.还有捷尔任斯基(列宁时代的“契卡”领导人)墓碑犹存,但雕像被砸了,改为十字架.苏联人民对他们都各有评价.但不管怎样,人民对他们做的好事没有忘怀,有些墓碑旁还放着一束束鲜花.

下午,去阿尔巴特大街,了解市场情况.阿尔巴特大街是莫斯科繁华的商业街,商店鳞次栉比,以国营店居多.商品有本国货,也有外国舶来品.但到店里购物的人不多,因为东西太贵,很多人写不起(当时俄罗斯民众大多数人月收入合计人民币60元左右),只能“望物兴叹”.市场上消费品、食品匮乏,品种单调,水果蔬菜很少,且质量差,不少都是烂的.政治因素加上生产滑坡、货币贬值、物价猛涨,使得大多数人生活水平下降.如莫斯科大学一级教授月工资只有五六千卢布,相当于人民币100-120元.许多人不得不找些额外收入,补贴家用.还有些人为了生计做“倒爷”,到中国和其他国家贩运物品.我们乘坐的伯力到莫斯科航班的空姐也向中国乘客写羽绒服和“拳王”短裤.她们在机上花5000卢布写一件羽绒服,到莫斯科可卖10000卢布.俄罗斯生活最困难的是靠养老金生活的人,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上街游行,要求增加养老金.这是我亲眼所见.


我们还参观了阿尔巴特大街后面一条小街上的自由市场,经营者大都是青年人,也有一些稚气未脱的少年.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不少商品是国营店没有的,集市上最引人注目也是最痛心的一大景观是卖荣誉品,包括苏联的国旗、苏共党旗、苏军军旗,印有列宁头像的锦旗、勋章、奖章,以及一切象征苏联荣誉和尊严的物品,还有将军服、校官服、军衔、帽徽、领花、、、望远镜等真是五花八门.一枚胜利勋章卖250卢布(相等于5元人民币),一套校官服开价7000卢布.

10.23小雪气温零下2℃

上午参观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始建于1156年,由宫殿和教堂组成,围有城墙.建筑雄伟壮丽,被誉为世界第八奇景.这里的建筑大多是圆圆的金顶,远远望去好似一颗颗金色的“洋葱头”,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长达2200多米的城墙上,高高耸立起20个塔楼,其中一座名叫斯巴斯基的塔楼,下面是克里姆林宫主要大门,位于列宁墓后侧、红场南端,高高的塔尖刺破蓝天,顶端的金色五角星光芒四射,它是莫斯科城的标志.塔身装有一大自鸣钟,钟重20吨,秒针长3米,人称“钟王”,每隔5分钟敲一下,几百年从未懈怠.克里姆林宫曾是俄国历代皇帝的宫殿,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共、最高苏维埃、红军统帅部所在地.

随即参观列宁博物馆.馆中展出有介绍列宁生平事迹的照片、文字和实物,比如1918年8月他遇刺时穿的西装、大衣以及敌人射向他的有毒的头等展品中还有一幅参加苏联红军的中国士兵连的照片.一位50多岁的男性讲解员讲到这张照片时感情丰富,流露出对昔日的思念.他对我们十分友好.我们叫他“达瓦列西”(同志),他很--高兴.参观完毕后,他紧紧握住我们的手,与我们相拥,拍着我们的肩背,口中不停地说: “达瓦列西”、“达瓦列西”,好似阔别多年的亲人重逢一样,使我们非常感动.我想,他很可能是位苏共党员.

下午参观莫斯科地铁.领队给每个团员发2个卢布(1个卢布相等于2分人民币 1个卢布乘车(不论远近),1个卢布作为留念.

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2年,但多数是1941年~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修建的.深近百米.有12条运输线路,长2756公里,170个站点,犹如地下长城.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功不可没.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站点,站与站之 间行驶一分钟.乘地铁不仅体会到交通便捷,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地铁站由著名设计师设计,风格各异,壮观华丽.单铺设的大理石就有几十种,还广泛采用马赛克、陶瓷和五彩玻璃,并配上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大型壁画、浮雕和各种别致的灯饰,犹如富丽堂皇的艺术宫殿.每个站点主题鲜明,如马雅可夫斯基站,则是这位诗人的纪念厅.地面铺着米色大理石,中间一条紫红色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好似长长的红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如此富于艺术色彩、文化内涵的伟大工程,世界一流.这是俄罗斯人民的智慧结晶.

晚,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观看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

大剧院是苏共召开代表大会的场所,建筑高雅,装饰华美.观众以中老年居多,演出过程中,除了舞台音乐和舞步声外,没有一丝杂音.演员动作娴熟舒展,场内不时响起有节律的掌声,舞台上下的优雅和融为一体.演出结束时爆发出雷鸣般掌声.演员轻盈地走到台前,挽手致谢.整个演出充分展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文化素养.

10.24雪气温零下8℃

零时5分,由莫斯科乘老火车去圣彼得堡.540公里的路程,足足跑了8个多小时,到上午近9时才抵达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国第二大城市,曾是欧洲文化中心,有300年历史.坐落在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三角洲上,由近百个岛屿组成.彼得一世经过数十年征战,从当时的强国瑞典手中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和周围大片领土,于1703年5月27日开始筹建这座具有威尼斯风格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它是俄罗斯“通向西方的窗口”.1712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直到1918年3月.

圣彼得堡历经多次革命和战争,数易其名.1914年7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该城改为彼得格勒,1924年1月2l目,列宁逝世,为纪念列宁,从1924年起,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又恢复了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

圣彼得堡是俄国革命的摇篮:1828年“十二月党人”举行的要求废除沙皇、解放农奴的武装起义、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2月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11月7日社会主义革命均发生在这里.

圣彼得堡是俄国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教育中心之一,拥有50多处气势壮观、记载着人类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博物馆,40多所高校,400多个科研机构,色彩斑斓的油画随处可见.开放式的公园、广场内耸立着许多古朴厚重、栩栩如生的青铜名人雕像,有: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莱蒙托夫、朱可夫、彼得大帝等整个城市充满文化气息.

我们虽是匆匆游览了这座城市,但它给人留下古朴、苍老、沉静、睿智的深刻印象,不愧为俄罗斯瑰丽整齐的城市.

游览市区后,接着参观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格勒保卫战纪念馆.馆中的展品充分显示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的军民为粉碎德国法西斯900天的围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红军战士与敌人进行肉搏;有红军的坦克与敌人的坦克对峙;有在敌机轰炸时红军战士将儿童护在自己身下;有老人、小孩和红军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埋地雷、挖又宽又深的反坦克战壕;有在前线抢救伤员时饿得一头扎在地下再没起来的老年妇女;有无法安葬的路边的尸体;有面容憔悴的老人把配给自己的几片黑面包硬塞到红军战士手中;有打击敌人的各种武器――从原始的大刀到现代化的喀秋莎火箭炮;还有一组组统计数字,其中有一组数字最刺痛人心――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全城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64.2万名;在整个卫国战争中,苏联人民献出了2700万优秀儿女,最终打败了侵略者.

看了这些悲壮的历史画面和实物,我久久不能平静.

10.25阴气温零下5℃

上午参观夏宫(又名彼得宫).夏宫位于圣彼得堡远郊一处数百亩大的花园里,是个美得炫目的临海皇宫,始建于1710年-1714年间,原是沙皇和皇后的避暑胜地,现已改为博物馆.

下午,参观冬宫(又名斯莫尔尼宫).   冬宫曾是沙皇的政治中心.宫殿外形绿白相间,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金碧辉煌,气势恢弘.宫内装饰考究,流金溢彩.那一根根豪华镀金的圆柱,一盏盏造型高雅绮丽的灯饰,一幅幅深远的彩色壁画等既充满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揭示沙皇的奢侈.宫内壁上悬挂着历代沙皇和政要的大幅照片,并宣扬其“伟大功绩”.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迎来了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冬宫,我曾多次在《列宁在十月》的电影中看到它的身影,那攻打冬宫的炮声,列宁挥着有力的手势,大声对群众发表演讲,群众的热烈欢呼声等这些壮丽的历史性场面,曾使我激动不已.今天,亲身来到这十月革命圣地,令我感慨万千.

参观冬宫后随即参观巍然屹立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该舰在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按列宁的起义计划,向冬宫发出了十月革命第一炮,敲响了克伦斯基临时政府的丧钟,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因而被授予“十月革命勋章”.如今,它的炮口依然昂首远视着冬宫,好似一名退役的老兵诉说着昔日的过往.

10.26多云气温零下6℃

26日零点,从圣彼得堡乘老火车返回莫斯科,上午9时抵达目的地.当晚由莫斯科乘机去伯力.不知什么原因,中途在新西伯利亚一个机场降落(去时中途未停).此时此地雨雪交加,气温降至零下40℃,乘务员也不说明情况,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把乘客都赶到候机室,一个多小时后才让乘客重新登机起飞,27日上午9时到伯力.在此等到晚上10时30分出关,结束了终生难忘的俄罗斯之旅.这次出关,有些人接受人关时的教训,早已准备好送给海关检查人员的礼物,凡是送礼的人,即使带了海关不允许带的东西(如军用望远镜等)也都顺利过关.这使我这个初次出国的人“长了见识”.苏联解体还不到一年,竟有如此大的变化,使我茫然.

十八年前的俄罗斯之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