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宴的前世今生

点赞:22279 浏览:1049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敬老孝亲文化源远流长,祝寿则是敬老孝亲的典型礼仪和传统习俗.

60年一个花甲,人活到60岁,称之为花甲之年,就算进入老年了.此时儿女大多已成家立业,也开始为老人祝寿.祝寿自然离不开寿宴.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演绎了不同的寿宴文化与民俗风情.

有史记载最早的寿宴——周天子倡导以孝治天下

据史记载,西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孝治天下”的天子王朝.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周代规定:“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礼记·王制》)“杖”,指老年人拄的手杖,拄着拐杖的老人是受尊敬的人.杖于家、乡、国、朝之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逐步受到更大范围人们的尊敬.周代不仅倡导尊老敬贤的道德风尚,还要定期举行养老礼仪.周代的养老礼仪包括朝廷和地方两个层次.在朝廷,天子一般都要定期视察学校,亲行养老之礼,在太学设宴款待三老、五更及群老,以示恩宠礼遇.在地方,则每年都要定期举行乡饮酒礼,这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寿宴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如此特殊的礼遇.

正是由于西周天子崇孝敬老,在华夏起到了导航作用,到了东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尊老敬老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孝作为华夏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发挥,以及历代帝王的提倡,确实是深入民心.

最豪华气派的寿宴——千叟宴、养老牌,康乾誓将孝道进行到底

在中国历史上最引起轰动的孝老典故当数乾隆帝的豪举,也算是历史上最豪华的寿宴了——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康熙五十二年在阳春园第一次举行千人大宴.玄烨帝席赋《千叟宴》诗一首,故得宴名.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适逢清朝庆典,乾隆帝为表示其皇恩浩荡,在乾清宫举行了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被邀请的老人约有3000名.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乾隆皇帝还亲自为90岁以上的寿星一一斟酒.当时推为上座的是一位最长寿的老人,据说已有14l岁.乾隆和纪晓岚还为这位老人作了一个对子,“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根据上联的意思,两个甲子年120岁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l岁;下联是古稀双庆,两个七十,再加一,正好14l岁.堪称绝对.

这场酒局体现出来的皇家气派自与民间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厨精心制作的免费满汉全席,所有皇家贡品酒水也都全免.在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们争先恐后,一边说着“多亏了朝廷的政策好”,一边大快朵颐,狼吞虎饮.据说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数.千叟宴这场浩大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

为了把孝道进行到底,在千叟宴上,乾隆皇帝还制作颁发过一种“养老牌”. 每人按年龄不同发放养老银牌,十两者为多.据史记载,乾隆银制养老牌在清朝共发过两次,一次是乾隆五十年,一次是嘉庆元年.此类银牌当年抵真金白银用,所以存世稀罕,如今大英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均有,既是珍贵文物,亦成为乾隆皇帝当年提倡敬老美德的证物.

虽然,有史学家以为,乾隆千叟宴讲究排场与奢华,颇有作秀的味道,有苛意标榜皇恩之嫌,但是,笔者以为,不管标榜皇恩也好,亦无论是作秀也罢,毕竟向天下昭示了尊老敬老孝老的精神和思想,尤其是作为大清帝国的皇帝,引领天下人尊老敬老孝老的时尚,其作用不可低估.

简朴的民间寿宴——豫西南大众寿宴,简朴却温馨

与皇宫豪绅富贾官商相比,民间寿宴比较简朴,但不失隆重,也不失温馨,敬老情深,孝心可鉴.

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之说.但是,按民间不知何时形成的祝寿习俗,祝寿多提前一年,也就是过去所说的虚岁,59岁做六十大寿,69岁做七十大寿.八十、九十、百岁都是如此.现代人祝寿,接受外来风俗习惯,有做88寿的,称之为“米”寿.有做99寿者,谓之“白”寿,意百仅缺一也.但旧时风俗,百岁老人往往自谦,不言百岁,而只言 99.取“九十九,活不够”之意.

最简朴的当数民间“下里巴人”的寿宴.普通人家为老人煮几个鸡蛋、蒸一锅白面馍,也就算是做寿了.出嫁的闺女则要购置寿糕、寿桃回来孝敬老人.

有钱人家则要大排寿筵,广宴宾朋,为老人祝寿.客人亲友均要馈赠礼品,有送寿幛、寿匾者,但切忌送钟表,因送钟与送终谐音故也.贫穷人家不搞寿宴是可以的,但是不做寿是不可以的,即使家徒四壁也不会忘记生日,即使再苦再穷,老人过生日那天也要千方百计给老人煮个鸡蛋来吃,中午尽可能煮碗面条,以示老人“长寿”, 略表祝贺.而且从59岁那年做过寿以后,按习俗往后就不能间断,年年都要做寿.平常小庆,整十岁大庆.

因此,无论有钱人家还是贫寒人家,每当年满六旬的老人寿诞之日,早饭都要让老人吃煮鸡蛋.将鸡蛋煮熟后,用凉水冰过,老人拿在手里,双手对揉,俗称“滚运气”.据说吃了滚运气的蛋,老人可以除百病、去晦气、交好运.

豫西南庆寿,中午饭比较讲究,主食必以面条为主.庆寿食用的面条,一般要擀得很薄,因薄的含义为瘦,“瘦”与“寿”谐音,老人吃了取个吉祥长寿之意,故民间有“长寿面条高寿偏”的说法.“偏”也为“偏离”、“拐弯”的意思,意为老人活到长寿的年龄再拐过一个弯儿,如活到八十拐弯儿,是八十多;活到九十拐弯儿,是九十多;一百拐弯儿是一百多,这是世人祝愿老人长寿的俗说.为老人庆寿的午餐被称为给老人“嚼灾”,大家把老人的灾祸都嚼走了,剩下的只有平安幸福了.豫西南一带直到今天,参加寿宴时吃东西叫做替老人“嚼灾”,主食多用面条,俗称“长寿面”.面条下锅时,不要扯断,谓之长寿面.子女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向老人碗中添一些,谓之“添寿”. 按中原地区旧俗,为老人祝寿,亲戚朋友要送寿面(一般多为挂面)、寿蛋(鸡蛋)、寿糖(红糖)等礼品,而出嫁的姑娘则要给老人送寿糕、寿桃.这传说是从古人孙膑开始的.豫西南人孙膑1 8岁时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云梦山(今河南淇县)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1 2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是其母亲的80岁大寿,孙膑请检测回家为母祝寿,见到母亲憔悴的面容,赶忙从怀中捧出师傅送的桃子献给母亲.孙膑母亲吃了桃后,变得健康年轻了.于是,其他人纷纷效仿孙膑,在父母过生日的时候,送上寿桃,表示衷心祝福,此俗沿袭至今.

笔者出生在豫西南农村,过去寿宴比较简单实用,主要是家人亲戚团聚会餐,同祝老人寿诞延年,幸福长寿,主要是讨老人高兴就行.近些年寿宴兴盛,寿宴也变得繁琐甚至奢侈起来: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地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五女拜寿》等.

变味的当代寿宴——奢侈、攀比、作秀、敛财之风日盛

“松龄长岁月,鹤语寄春秋”.延年益寿是当今社会民之宿愿国之企盼.寿,特指60岁以上的人.旧社会国人命苦寿短,祝寿寥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后,寿有增而祝寿满足于一碗饺子或两个鸡蛋.1978年后,国益强民益富,城乡祝寿之风渐起,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居人生活水平大幅提高,“60岁棒劳力,70岁排成队,80岁拜天地”,于是祝寿之风日盛.

有老必敬,逢寿当恭.然而如何敬与恭?眼下的寿宴热令人怅然.现在,一些地方一些富商或官员,年年设寿宴、公款摆寿宴、企业写单报寿宴者不乏其人.近两年甚至传出企业老板富豪动辙上百万元办寿宴,以及万人寿宴等案例.有的借寿宴摆阔气、耍洋气、赚人气,动辄几桌十几桌;有的原本对父母缺失关爱和孝心,竟也借寿宴猎虚名;有些手握实权的官员检测借寿宴收取红包礼金,甚至公开索贿受贿.

其实,在老人寿辰之际,子孙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孝心,营造孝顺长辈的舆论氛围,本无可厚非.但是孝与不孝的内涵比较广泛,表达孝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孝心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不在于策划什么万人寿宴,讲究一时的排场.寿宴的规模与豪华程度,并不能代表孝心的深浅.

尽管一些富翁为父母办寿宴强调不收礼品礼金,但动辙耗资百万搞万人寿宴仍然遭到了舆论批评.因为,浪费社会财富,误导社会风气,刺激公众神经,公众心理不平衡,这些都是公众反感万人寿宴的原因.其实,公众真正反感的是一些富人一方面炫耀财富、铺张浪费,另一方面却是社会责任感缺失.有调查显示,中国55%的财富掌握在10%的富人手中.在1000万家注册公司中只有1%的公司曾经捐助过慈善事业.中国现有的公益性基金会对境外的捐赠相当依赖.而上海市宋庆龄基金会来自境外的捐助更是高达70%.当下,富人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或许是促成贫富心理和解的一剂良药,然而这些失衡的慈善数据令广大公众心理难以释怀.显然,事实上,借老人寿辰而显摆的这种挥霍浪费和穷奢极侈的行径,与行孝南辕北辙,大部分过寿的老人也并不赞成,因为老人老年生活图的是安然平淡,老人不愿折腾,更不愿背负骂名.

建国前自己从来不做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翻身得解放,人们想为祝寿,但他坚持说:“不做寿,做寿不会使人长寿.主要是要把工作做好.”每逢生日这天,身边工作人员总是要提醒他一下,擀碗长寿面条给他吃.有时,还把他身边工作同志请来,一起相聚,吃顿便饭,和大家拉拉家常,但仍从不接受别人的宴请.

正如同志说:“祝寿不等于长寿.”作为国风民俗,祝寿的本意是铭记敬老行孝,警惕不孝子孙,老祖宗订的标准是:“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按当今说法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养.但是,寿宴易延寿难,变寿宴为延寿才不失子孙厚德、晚辈深情.

偶读《沈图躲寿》,说的是原国家民航总局局长沈图为躲友人设宴祝寿而“失踪”的故事,讴歌沈图德高望重、纤尘不染的傲骨正气.他劝诫友人:不要把老人推向前台演戏.对比之下,那些热衷于把老人当筹码,借寿宴以图名利,只能是违背老人心愿的奸孝,而跟风赶潮、铺张浪费甚至打肿脸充胖子搞豪华寿宴则是愚孝.

寿,可祝可贺不可滥.寿宴,不在豪华与奢侈,而在于老人高兴,所以,寿辰宴,重在祝福,重在孝心.

笔者至今依稀记得山村阖家祝寿的情景:寿星穿着齐整新鲜但价廉物美的新衣,端坐在客厅正中高椅之上,子女儿孙依次跪拜于膝下,衷心祝愿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象小孩子一样开心不已.之后,一家人围坐于老人身边,八仙桌旁子孙满堂,却没外人,主妇端上七八个平时少见的菜肴,主夫则斟上自家酿制的玉米酒,子孙纷纷端酒示敬老人,捡老人爱吃好消化的菜肴给老人,期间三言两语拉些家常,谈些家事村事轶闻趣事,一家人团团圆圆,其乐融融——此情此景,恐怕都市再豪华的寿宴也不可比拟.

寿宴的前世今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老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