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老人的弥洒

点赞:16984 浏览:790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胡山源(1897-1988),

作家、文学翻译家.原名胡三元.江苏江阴人.1897年9月16日出生于山观仓廪桥佃农家庭.1920年肄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历任上海基督教青年协会书报部翻译,河南开封中山大学、杭州之江大学教师,上海世界书局编辑.创建新文学团体“弥洒社”,出版《弥洒》月刊和《弥洒社创作集》.

上篇:艺术与人生

胡山源晚年居住的小院子里有几棵玉兰树,一到仲春季节,满枝的玉兰香便飘满了小屋,阳光透过玉兰树的枝条,照进简陋的小屋,小屋虽小,却被主人收拾得井井有条,铺着印花桌布的台子上,主人日常看的书籍和喝茶的杯子,被郑重地放在桌角的一张便笺纸上,书写着下面一行字:

党委、支部:

我处胡山源同志于1958年被错划为分子,现已根据(1978)11号文件精神,予以改正,恢复名誉,特此通知你单位和本人家属,消除影响,此致

敬礼!

上海师范学院党委

一九七九年

这是1979年的春天,1978年11月16日 ,按照文件精神,全国最后一批分子摘帽,胡山源原来任教的上海师范大学迟到第二年的春天才给远居江阴的分子胡山源发来改正通知书,这一年,胡山源已经81岁,他在60岁的时候被划为,一来已经21年.

屈辱地生活了21年的胡山源没有什么表情,但是他内心的喜悦却是无以言表的,他很快将喜讯告诉了周围的亲朋好友:“三月十九日 ,上海师院来了两个人,告我师院已给我改正,并将退休证取了去,以便更换新的等”


被改正的作家,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林希、周良沛、王蒙、张贤亮、汪曾祺、邓友梅、刘绍棠、从维熙、邵燕祥、丁玲、唐达成、叶至诚、高晓声、陆文夫等他们的性格有豪放也有温婉,艺术观点各有差异,但他们都共有了一个名字:.

胡山源的追忆要从20世纪20年始.

那是一个喧闹而纷繁复杂的年代,上海滩弥漫着鸡尾酒的味道:西风渐盛行文化的靡靡之音;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淡泊明志;留学日本所带来的峻急的改造社会论;从欧美归来的改良社会论等它们相互的吵吵嚷嚷构成了那个年代的典型特征.

当时,上海滩影响最深远的有两大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前者主张为人生而艺术,后者主张艺术的独立性,前期提倡为艺术而艺术.

1922年,胡山源27岁,他与钱江春、唐鸣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团体:弥洒社.

弥洒两字是英文muse的译音,中文意义为文艺女神.

在创刊宣言上胡山源这样写道:

“等任何文章,当然都要‘要露出目的’的,没有目的的文章是没有的.不过这‘目的’,只能指写成文章后而言,若先有目的,然后找寻材料,写成文章,只有某种论文为然.若文艺文如此,那就成为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了,我们是反对的.我们的‘无目的、无艺术观’,应作如是观.等我们并没有打出‘为文学而文学’或‘艺术至上’的旗号,当然也没有别的旗号.等而唯一的要求,所有的作品,都必须是足以感人的、真正的文艺作品.等”

在《弥洒》月刊中,胡山源发表了后来被鲁迅作过评价的两篇作品《睡》和《碧桃树下》.

鲁迅在其《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这样评价弥洒社:“上海却还有着为人生的文学的一群,不过也崛起了为文学的文学的一群.这里应该提起的,是弥洒社等从中最特出的是胡山源,他的一篇《睡》,是实践宣言,笼罩全群的佳作,但在《樱桃花下》(第一期),却正如这面的过度的睡觉,显出那面的病的神经过敏来了等”

在救亡图存的20年代,艺术何为?是笼罩在全体文化人心境中的最大问题.

1927年投昆明湖而亡的著名美学家王国维这样阐述他的见解:

“哲学与美术之所志者, 真理也.真理者, 天下万世之真理, 而非一时之真理也!是天下万世之功绩, 而非一时之功绩也.唯其为天下万世之真理, 故不能尽与一时一国之利益合, 且有时不能相容, 此即其神圣之所存也!”

王国维断然肯定文学的“无用性”,他依据西方哲学和文学精神,实际上指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根本性精神缺陷,为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提出根本的思考.

另一种声音表达在1921年1月4日,这一天,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的文学研究会,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其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确地提出了文学的现实意义:

“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

隔着几十年的尘埃望过去,执中地说,“为艺术而艺术”以及“为人生而艺术”其实是一块硬币的两面,“艺术的艺术”中有永恒不变的人生价值,“为人生而艺术”里面彰显着艺术本身的独立性,这一点鲁迅先生是有深刻理解的,但一涉及到时间维度:现实关怀上,一切就变得峻急而且严肃了.

“有一派讲文艺的,主张离开人生,讲些月呀花呀鸟呀的话等或者专讲‘梦’,专讲些将来的社会,不要讲得太近.这种文学家,他们都躲在之塔里面;但是‘之塔’毕竟不能住得很长久的呀!之塔总是要安放在人间,就免不掉还要受政治的压迫.打起仗来,就不能不逃开去.”

在时代峻急的大环境下,究竟是从容地在塔里雕刻未来国度的种子,还是勇敢地走出塔,直面惨淡的人生,这其实是文化人面对现实的两种不同态度,前者的时间维度更宽阔一些,后者的时间维度更峻急一些.

这一年,美学家宗白华和朱光潜都25岁,另一位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的美学家邓以蛰30岁,他们或赴德国、美国取他山之石,或在学校任教试验教育自主,他们的美学巨著都还没有诞生.

时代的风雷催促着每一位文化人面对着它作出自己的回答,鲁迅离开了前期的现实小说写作,转而用更现实的杂文来面对这个时代;他的兄弟周作人则截然相反,从“为人生的艺术”转向,转而开始提倡“为艺术的艺术”.

在时代的风雷面前,弥洒社的胡山源并不是一个知名人士,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在中学、大学教书,1931年,他进入世界书局,在那里一干六年,一直到“八一三”为止,这一段时间里,他写作了《虹》、《三年》等最早的作品,并用隐晦的编写史料来回应对现实的涉及,从第一本出版的剧本《风尘三侠》始,到后来的《江阴义民别传》、《嘉定义民别传》、《扬州义民别传》,他用文字来弘扬抗击外敌的勇气,上海沦陷后,他开始翻译一些国外著作,包括后来知名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散花老人的弥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胡山源在1925年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写作发表了几部长篇小说的部分稿:《散花寺》,在1938年《万象》月刊上连载十几万字,未完,《万象》停刊.长篇小说《龙女》,1940年在周瘦鹃办的《紫罗兰》月刊上登了十八期,十几万字,小说未写完,刊物停止.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下篇:拯救与逍遥

上海解放前的三年,胡山源在上海《日报》工作,直到上海解放.

文化人在歌颂着解放的时代,作家胡风在《时间开始了》中这样表达文化人的心声:

“好象是风浪停息了的海

只有微波在动荡而过

只有微风在吹拂而过

一刹那通到永远――

时间

奔腾在肃穆的呼吸里面”

解放初年,胡山源53岁,进无锡文教学院参加政治学习,毕业后在文教学院教书一年,1951年,他进福建师范学院教书,1955年,进上海师范学院教书,一直工作到1964年.

1958年,由于在鸣放过程中的“向党提意见”,加上“复杂经历、复杂思想”,胡山源被戴上了帽子.

1964年,胡山源退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胡山源回江阴居住,住在东门旧居里,妻子方培茵与一子一女仍留居上海.

1968年,方培茵打给关门闭户在旧居的胡山源,要他回上海师范学院参加“文化大革命”,胡山源回到学校,这回比1958年受的罪更大,他挨造反派批斗、劳动、岔地等

在此之前的1962年,国务院指派周扬主持大学文科教材的编写工作,当时列入编写计划的美学教材有3部,一部是《美学概论》,由王朝闻主编.另一部是《西方美学史》,由朱光潜先生一人独撰.还有一部就是《中国美学史》,宗白华主编.《西方美学史》在60年代顺利出版,《美学概论》也在1981年正式出版,唯独《中国美学史》夭折,最后以于民和叶朗负责编写出上下两册的《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交差了事.根据林同华回忆宗白华先生的文章《哲人永恒,“散步”常心》的记载,说到了其中的原因:

“汤用彤、宗白华两位先生都从艺术实践所总结的美学思想出发,强调中国美学应该从更广泛的背景上搜集资料.等”

在那个美被禁锢、被安放在时代列车上而失去其全部真实意义的时代,宗白华先生的愿望,当然与胡山源先生的愿望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那个年代,胡山源在忍辱负重之时,默默无闻地在编撰着他的200万字的《全宋词集》与80万字的《曲话类纂》.

“”开始后,80万字的《曲话类纂》遗失.

文化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各有不同,从“为人生的艺术”到“为艺术的艺术”的周作人,晚年一直在翻译日本文学,译著有《石川啄木诗歌集》,在“”中遭到狠毒殴打,次年逝世.

健硕的身体支撑着胡山源度过了那个时代,1979年,他被宣布解放.

解放后的许多都已经年至耄耋或已是花甲,但他们大多爆发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并且受到了社会的承认,忘年交孙银龙这样回忆胡山源重新被中国作协接受的过程:

“1984年经杨郁老师向朱春雨反映,朱打报告给当时的作协副主席冯牧,经特批,先生在当年下半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此时离先生第一次申请入上海作协,已相隔30余年.随后筹备第四届作协代表大会,被推荐为代表.作协领导会前来信,邀他北上与会.但先生年事太高,又怕冷,故由我复信刘,取消赴京参加代表大会.会后以巴金主席名义给先生来信,并附有巴老签章的名誉代表证.先生很是激动,也多感慨,并让我复信致谢.先生对作协会员证和名誉代表证很看重.另外,我记得1984年12月9日他收到作协批准他入会的来信,让我10日早晨就要帮他扫描多份(那时没有复印机).因为他知道我当天下午就要去省团校报到学习近2个月.回想这些细节,不难发现先生也有几分急着扬眉吐气的心情.作协代表大会结束后,先生看了胡乔木同志代表的祝辞,对中国文坛拂起的创作自由的新风很受鼓舞,年届九旬,仍笔耕不止.”

在81岁之后,胡山源在苍老的年龄下,凭着坚强的毅力,补写完成了《散花寺》、《龙女》等主要著作,以及新著《罔两》.

1981年,美学家李泽厚《美的历程》出版,强调了美的生成性问题;1985年,曾在20世纪60年怎样写过宗白华助教的叶朗先生,出版了专著《中国美学史大纲》,这本书填补了中国美学史的空白,同时也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

1986年,同年出生的朱光潜与宗白华先生先后去世.

1988年1月1日,胡山源逝世.

综观胡山源先生的一生,在永恒的缪斯与时代的巨变之间苦苦求索,一方面,坚持着美的自在性与自立性,另一方面,又通过艺术,了解到艺术与时代剪不断割还乱的关系,他的一生,是美的一生,同时也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一生.

也许宗白华先生在40年过的一首五律,能够给逝去二十多年的先生一个清楚的回音:

飚风天际来,绿压群峰暝.

云罅漏夕晖,光泻一川冷.

悠悠白鹭飞,淡淡孤霞迥.

系缆月华生,万象浴清影.

《古今酒事》

作 者: 胡山源

出版社: 上海书店

出版年: 1987年

定 价: 7.80元

《罔两》

作 者:胡山源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

定 价:30.00元

《日本与日本人》

作 者: [日] 八云

译 者: 胡山源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08年

定 价: 30.00元

《七哥和八哥》

作 者: 胡山源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定 价: 10.00元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