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治疗肝炎的调查

点赞:9872 浏览:426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了解壮医治疗肝炎的理论及方法.方法:以实地调研为主,文献研究为辅,全面地收集广西南宁市区和武鸣县壮医治疗肝炎的基础理论、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结果:阐述了壮医对肝炎的认识,治疗上以解为主,方子多为单味药,其中,田基黄、山栀子等是治疗肝炎最常使用的药物.结论:壮医药在治疗肝炎方面有潜在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挖掘.

【关 键 词 】壮医;肝炎;调研

【中图分类号】R291.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06-03

壮族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山地丘陵性盆地区域,房屋多依山而建,且与外界较隔绝,使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医药文化.另外,壮族地区温和多雨,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常用壮药有近2000种[1],为壮医治疗肝炎的尝试提供了基础.作者于2013年1月19日至2013年2月2日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壮医治疗肝炎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对壮医文献收载的壮医治疗肝炎的方药进行了整理、分析,现总结如下:

1壮医对肝炎的认识

1.1壮医的基本理论简述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壮、汉文化的交流,使壮医药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有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自然观,脏腑、气血、骨肉,“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和调气补虚解毒的治疗法则.其中“三道”“两路”学说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三道指谷道、水道、气道,两路指龙路、火路.人体内三道、两路通畅,调节有度,则人体内天、地、人三气同步,身体健康;若不通畅或调节失度,则三气不同步而致百病生.

1.2壮医对肝炎病因的认识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了解到,壮医对肝病的认识有明显的岭南民族特色,对肝炎致病因素的认识与壮族的居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壮族地处亚热带,山林茂盛,气候湿热,动植物腐败产生瘴毒,野生有毒的动植物和其他毒物也较多,因此,壮族先民对毒有较深刻的认识.壮医认为,毒和虚是人体的两大致病因素:在人体正气不足时,极易导致毒邪侵袭人体.肝炎的发生也不例外,在毒邪侵入人体,导致肝脏(壮语为咪叠)内的龙路、火路闭塞,并久留于肝脏,使三气(天气、地气、人气)不能同步运行,不适应大自然变化,致肝炎生.而虚使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减弱,也使肝脏功能降低,毒邪更易侵入并长留肝脏,最终肝脏毒、虚并存,肝炎发展.

1.3壮医对肝炎的诊断壮医对肝炎的诊断方法有目诊、甲诊等,有独特之处.

1.3.1目诊壮医称眼睛为“勒答”,认为眼睛是天、地、人三气的精华所在,能反映百病.壮医目诊判断是否为肝炎,分为望黑睛和望白睛两部分,主要望白睛,观察白睛上血络着色的深浅、弯曲频度、有无混浊、是否散乱、有无斑点,以及肝反映区等.具体来说,着色深浅判断疾病时间长短,深表示时间长,浅表示时间短;血络弯曲度判断疾病轻重,弯曲度大表示急病、重病,小表示轻病、久病或慢性病;以白睛上脉络分布情况及斑点情况判断疾病类型.例如乙肝,应用壮医目诊法,乙肝患者的白睛肝脏反映区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呈淡青色或血管较细呈“U ”型的信号;黑睛肝功能环色彩浓厚、变暗或色彩浅淡,而黑睛的肝反映区多见色素堆积或陷凹空窿.目诊阳性征与生化检查的符合率是大三阳:黑睛84.6%,白睛89.2%;小三阳:黑睛87%,白睛89.4%;谷丙转氨酶升高90.5%[2].通过目诊判断肝炎的符合率高,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1.3.2甲诊壮医甲诊主要观察指甲颜色、质地、月痕、按压甲尖情况、甲襞.甲象分为28种,肝炎的常见甲象为甲、瘪螺甲、扭曲甲、横沟甲、软薄甲、红紫甲、斑点甲等.有的甲象十分相似,难以分辨,并且临床病症复杂,所以甲诊应结合其他诊法一起使用,来提高确诊率.中医对甲诊的记载比较详细,但壮医对甲诊的认识更深刻、系统.两者之间互相学习有助于自身发展.

壮医治疗肝炎的调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肝炎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4壮医对肝炎的治疗原则的认识壮医古来无肝炎病名,肝炎的症状与文献记载的一类“蛊”的症状相似:面目青黄、腹部疼痛、头痛腹泻等.古时壮医很大程度上把肝炎当作蛊来治疗.主要治则是排毒祛邪、补益正气、疏通道路、调和三气.这与肝炎的致病因素相对应.壮医以调气、解毒、补虚为治疗原则和治疗大法,在治疗方法上既讲究内治,更重视外治;既注重调气,也重视祛毒;扶正补虚,必配血肉有情之品[3].壮医之所以更重视外治,是壮医认为人之所以发生疾病,从外因来说是受到痧、瘴、蛊、毒、风、湿等毒邪侵犯,治疗上以祛毒为先;另外,壮族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有许多有毒动植物和湿毒、瘴毒等邪毒,又因过去内伤尤其精神上的疾病较少,人体疾病主要是外因引起的.对于黄疸型肝炎,壮医还以“以黄治黄”的法则治疗,是用的药治疗体征为的疾病,如用田基黄、木连黄、黄龙藤、虎杖等来治疗黄疸型肝炎.

2壮医治疗肝炎的经验分析

2.

鉴于这些药的高使用频率,作者推测这些药对治疗肝炎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2壮医治疗肝炎的药物治法分析

[JP+1]壮药从功用上主要分为解、补虚药、调气机药、通三道两路药、治“巧坞”(即头脑)病药、止血药、打虫药、收涩药和专科药.对共647张处方的168味壮药进行归类分析,发现壮医治疗肝炎的壮药主要为解,其中又以解热和解湿居多.并且解热和解湿的使用频次也是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壮医治疗肝炎主要从解毒入手,这正好与壮医的毒邪致病论相对应.推测肝炎主要由热毒和湿毒引起,解热和解湿对治疗肝炎有良好作用.结果见表2.[JP]

2.3壮医治疗肝炎药物治法特点分析

经过统计还发现,壮医方中药味较少.壮医治疗肝炎的方子药物组成简单,多为单味药,极少超过9味,壮医专家认为这样能够力专效宏,反映出壮医用药简、便、廉的特点.由见表3可知,治疗肝炎的处方647个中有100个方子为单味药,比例最大,3至6味的也较多,共占47.6%.超过9味药的只有8.0%. 肉可以补虚;有些药有毒,配肉可以减轻毒性对人体的伤害,例如:土常山、千层纸根各适量,与瘦猪肉或猪肚煲服,处方中土常山有毒;有些药的有效成分是脂溶性的,加肉使其更易溶出,利于人体吸收.例如壮族用水蚕木、虎杖配鸡肉炖煮,能帮助虎杖中白藜芦醇、大黄素等脂溶性有效成分更好地溶出.还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壮医使用的草药多为鲜品,药量较大.


2.4药物治疗肝炎的文献分析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壮医使用药物治疗肝炎的疗效,例如王毛生[4]用黄龙汤,水煎服,同时配用壮药舒肝散外敷肝区,治疗慢性乙肝总有效率为100%;陆璇霖[5]采用壮药二号疏肝饮治疗慢性乙肝,总有效率为92.86%;采用珍珠草乙肝汤治疗慢性乙肝,总有效率为87.5%[6],论证了壮药方对治疗肝炎有良好效果.另外,在药物治疗乙肝上,选用的实验药方往往经过改良,味数较多,虽然减弱了壮医简、廉的优势,但副作用较少;草药为干品,质量较轻.

2.5壮医治疗肝炎的外治法分析除了草药,壮医还使用针挑、刮痧排毒等治疗肝炎.壮医认为肝炎是由于种种因素使龙路、火路不通,用针挑、刮痧等外治法刺激穴位,可以疏通龙路、火路,使龙路、火路运行正常,达到治疗肝炎的目的.李洪[7]在使用干扰素基础上加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对改善肝脏功能,提高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有较好的疗效,比单独使用干扰素效果要好.加用壮医刮痧排毒疗法能够通龙路、火路,引邪外出,调整人体三气同步的状态, 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一些特色的疗法,如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滚蛋疗法、竹罐疗法等,对治疗肝炎都有一定的疗效.

3讨论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壮族没有规范的文字,壮医只是通过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随着壮族与汉族融合增多,壮医与中医的理论体系及临床实践也具有了相似性,如壮医的道路学说类似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又保留其独特性.两者在诊疗方面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又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地方,加强交流,有利于两者的发展.壮医与中医在治疗肝炎方面有各自的优势.我们期待两者互相取长补短,完善肝炎的疗法,共同发展.

致谢: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武鸣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