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信息的历史、本质与特点

点赞:3948 浏览:114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危机传播的研究中,由于研究者的背景和观察视角不同,在诸如概念界定、研究的侧重点、话语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但是,学者们一致认为,危机主体与受众间的“信息处理”是危机传播中的核心.在危机传播管理实践中,信息的处理也贯穿整个过程.所以,深入认识危机信息的本质、特点与传播规律,对于促进危机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探讨危机信息的本质与特点.

危机信息的研究历史

关于信息的基本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1948年香农的信息定义是,“信息就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存在方式的不确定性的描述.” 1950年,维纳从社会学的角度给出了信息的定义,即“信息是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交换的内容的名称”,从而使信息变成了无所不包的“内容”.在我国,一般认为,1983年开始引入信息的概念.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一起被称为“三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影响到了诸多学科和研究领域.


在危机传播的研究历史中,20世纪十年代,西方的危机传播研究从信息论角度对危机处理、决策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1986年托马斯·侯赛尔等发表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来自南加利福尼亚的教训》,专门论述了信息传播对决策的支持作用;1993年米特罗夫提出搜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的直接任务;1999年库姆斯在《持续性危机沟通:规划、管理和响应》一文中,探讨了危机各阶段的信息搜集、处理和使用问题.我国最早涉及危机管理的文章,也是从信息的角度展开的.①

既往的研究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都涉及到对危机信息的认识和处理.从宏观上分析,受危机本身的破坏性、剧变性、关联性和舆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危机信息的性质,以及危机信息在收集、分析、加工、发布、反馈等各个环节的传播特征,都具有了一些特殊的规律.比如,战争是一种极端化的危机,战争中的各种信息迷雾,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危机信息处理方式.战争中对于信息情报的收集、处理、发布,各种新闻控制措施,都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化的对危机信息的特殊处理方式.由此也反映出,对危机信息,必须认识到其特殊性,而不能按日常的信息处理方式来对待.当然,不同等级和性质的危机,其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在这些认识的前提和基础上,我们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详细分析危机信息的特殊之处.

危机信息与秩序、语境

信息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可以说,哪里有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哪里就会产生信息.而“危机信息”,就是与危机相关联的各种信息的总和.

我们所研究的危机信息,主要是一种在社会中流动传播的信息.如何从传播的角度来认识信息呢?中国传媒大学陈卫星教授在《传播的观念》中曾强调: “任何社会机构中的管理程序,都应该包含这种方法,形成有利于矛盾转化的双向反馈通道.经济系统功能属性在于效率,社会系统功能属性在于秩序,信息的自由流动与有序管理是秩序产生的前提.”②信息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正如一位美国科学家所说:“没有物质的世界是虚无的世界,没有能源的世界是死寂的世界,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③

危机是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一种破坏,而危机传播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恢复正常稳定的社会秩序.所以,在危机传播管理中,使得信息能够“自由流动与有序管理”,就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个必要前提.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的存续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沟通是组织存续的三要素,而信息沟通居于核心地位.④这也从更具象的层面说明了危机信息能够“自由流动与有序管理”的重要性.

以往的研究者,对危机信息的本质、特点,也多有涉及,如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所提出的危机信息的不确定性,语艺学研究对危机信息的重视和细化等.而值得我们注意并引起重视的是,汉语在世界各大语系中的独特性,以及与汉民族文化心理之间的深层、直接联系,都规写作约着汉语传播的特性.

西方语言是声音语言.声音语言以形成概念、观念为目的,在描述和表达客体现象、传播信息时,具有分析性、准确性特点.汉语以形象为主导,是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模仿.汉语作为具象语言,与中国思维具有直觉体悟、整体统合的特点相一致,它表现主客体关系的融合,对变动世界的把握具有整体性、宽泛性、不确定性的特点.汉语语义及所负载的信息往往是多样的、多层次的.如金、木、水、火、土,既是指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而在五行理论中,又几乎可以涵盖自然、社会的万事万物,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灵活性.因此,汉语语言往往意蕴丰盈,耐人寻味,为传播活动提供了自由创造的开阔领域.与西方语言相比,汉语的组织结构方式有很强的灵活性.汉语的语词组合,或随所欲表达的意图,或依逻辑环境,或视音韵协调等因素,常常多变,法无定规,体现出强烈的立言造句的主体意识.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类似诗句,看似散乱无序,不合逻辑,人们又可以通过语境及其联想,体验、认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意义.⑤再如2011年姚明宣布退役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以“明谢”为主题词,就传递出了“姚明”、“致谢”、“明确宣示”、“鸣谢”、“谢幕”等多重丰富意蕴,让人对汉语的独特魅力和由之产生的创造智慧叹为观止.

上述两方面的因素,既使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危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使我们认识到在汉语语境下实现有效的危机信息管理的复杂性.

危机信息的本质与特点

对于信息,人们已总结出了一些基本性质,包括:1.存在的普遍性.2.有序性.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确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信息的这一性质对人类有特别重要的价值,要使一个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必须从外界获取信息.3.相对性.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可能不同.4.可度量性.信息的多少用信息量表示.5.可扩充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信息将得到不断的扩充.6.可存储、传输与携带性.信息依附于信息载体而存在,可通过信息载体以多种形式存储、传输和携带.7.可压缩性.人们得到信息之后,往往要进行加工、整理、概括、归纳,使信息更加精练、可靠,从而浓缩.8.可替代性.信息能替代劳动力、资本、物质材料甚至时间,正确、及时、有效地利用信息,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开发或节约更多的能量,节省更多的时间,最终收到巨大的经济效益.9.可扩散性.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较大范围地扩散开来.10.可共享性.信息持有者传递一条信息给另一个人的时候,他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并不会丧失.信息的这种特性对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信息的共享性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1.时效性.信息以事实的存在为前提,不是一成不变的死东西,是有寿命的.⑥ 结合对信息内涵的逻辑引申,以及既有的针对危机信息研究的理论成果,深入分析危机信息的本质与特点,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方面重要的结论:

危机信息的历史、本质与特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危机信息的信息量大.由于危机事件变动剧烈,并具有高度的关联性,所以,一般来说,危机信息的信息量比一般事件的信息量更为丰富.

二、危机信息的不确定性.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曾提出:如果人们没有第一手的证据,信息源自他人和异地,并且这则信息的客观证据缺失,那么这则信息就是可变信息.等危机管理者更多面对的是可变信息而不是确定的信息.实际上,二八原则适用于许多危机情境.危机反应出现的信息中,大约80%都有可能是可变的.⑦也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受危机信息的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将危机传播视作对危机及其“情境”相关信息的搜集、处理、传递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简单的信息发布和流转过程.⑧

三、危机信息的变异性.有研究者提出,危机信息的传播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传播速度快,二是影响范围广,三是信息变异频度高,误解、谣言、毁谤皆出于此.这三个特点,使危机信息处于多变的、不平衡的“传播流”之中.就其本质而言,其中的“变异频度高”更为明显而独特,另外两者,在其它类型的信息中也有类似特征,所以独特性稍弱.

四、危机信息传播的不畅通性.“没有信息的世界是混乱的世界”,这一命题的逆命题,也基本上是成立的,可以表述为“混乱的世界其信息的流通一定是不畅通的”.危机,是对正常的秩序或者生产生活的状态产生破坏和威胁的一种状态,相对于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言,就是一种“混乱的世界”.所以,危机状态下信息的流通是不畅通的,是混乱的.

五、危机信息的巨大替代性.这种替代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可以替代很多其他方面的资源,二是信息可以替代对危机本身的认定.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具有替代劳动力、资本、物质材料甚至时间的作用,对危机信息而言,这一可替代性具有更大的效能.由于危机状态下,事情变动的速度要快于平时,所以信息对事情未来发展的走向都会产生比正常状态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对危机信息的正确、有效利用,可收到更大的资源替代性效果.有研究者认为:“构成社会放大组成部分的信息系统及公众反应的特征是决定风险及其规模的根本因素,一个风险事件的直接后果是由风险源头事件本身造成的,而风险事件的高级别影响和整个事件后果的严重性,则是部分地由信息系统发出或被激活转化的信号所决定的.”⑨对危机信息而言,同样具有这样重大的替代性.

注释:

①向微:《危机管理中的信息传播》,《公关世界》,1998年第6期

②陈卫星:《传播的观念》,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页

③唐世伟 刘贤梅:《信息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1页

④【美】巴纳德著,王永贵译:《经理人员的职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2 页

⑤孙旭培主编:《华夏传播论》,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48页

⑥唐世伟 刘贤梅:《信息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第4页

⑦【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⑧吴颢:《复杂性视角下的危机传播:从危机管理到危机学习》,《理论月刊》,2011年第1期

⑨P.Slovic,Perception of Risk,Science,Vol. 236,1987.转引自张燕 陈宝峰:《风险社会公众媒介素养的内涵与养成》,《现代传播》,2011年第8期

(作者为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新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