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幸福指数

点赞:4095 浏览:10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也日渐关注,国内关于幸福指数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幸福感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校生活,也影响其日后的择业就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就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幸福指数的研究进行简单探讨,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幸福指数

一、主观幸福感

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了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而幸福感和心理资本作为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西方心理学家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取向: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和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讲,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从简单的校园生活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的过渡期,也是他们完成学业和完善学业的关键时期.从社会大环境方面来讲,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竞争空前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变得至关重要.

关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幸福指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幸福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主观幸福感有不同的名称,如生活满意度(life satiaction)、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快乐(happiness-enjoy)等,但大多数研究者认同的是Diener对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SWB)的定义.”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包含情感与认知两个主要成分.情感成分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分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包括愉快、高兴、兴趣等情感体验.负性情感有忧郁、抑郁、悲伤等体验.认知成分是个体对其生活质量的认知评估,即个体的生活满意感,包括整体生活幸福感和具体领域的生活满意感,如工作、婚姻、健康等领域.


我国从心理学视角下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有学者关注幸福感的问题.李志、谢朝辉将我国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应用国外理论和量表的引进阶段,主要表现为研究成果成果较少且零散;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期,应用国外研究工具小范围测查阶段,主要表现为每年都有研究成果发表,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教师和老年人的调查研究,样本都在400人以下;本世纪初至今,我国主观幸福感研究飞速发展,不仅研讨主观幸福感状况,还研究相关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象也扩展到了中学生、研究生和城镇居民,一些学者还开始了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研究,探讨适合我国文化特点的研究工具和理论,而且也出现了不少总结性的研究和学术专著,跨文化研究主观幸福感初现端倪.

二、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他定义幸福等于效用/.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的幸福指数计算式由美国教授罗纳尔德英格哈特负责的研究机构公布的.调查中只有一个简单的问题:把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你认为你是非常幸福,比较幸福,不很幸福,还是不幸福?我国学者从90年始研究幸福指数.刘伟认为,幸福指数应该是一个包括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流泪构成要素在内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邢占军教授指出,幸福指数测量的是人们的幸福感,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幸福感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它是人们对生活总体以及主要生活领域的满意感;其二,它是人们所体验到的快乐感;其三,它是人们由于潜能实现而获得的价值感.因此,幸福感是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

综上所述,幸福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或者说是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所作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它主要由三种感觉构成,即生活和事业的满足感、心态和情绪的愉悦感和人际与社会的和谐感.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个人社会阶层、个人生存状况和改善预期及其实现度.

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伊斯特林(Richard A Easterlin,1926-)发现经济的增长与国民的幸福是不一致的:当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国民的幸福感不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或“财富悖论”,也就是说GDP的增长并不一定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鉴于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很多国家已经将社会发展内涵扩展到了幸福领域,提出了幸福指数的概念.幸福指数是一个人性化的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GDP指标的缺陷,从而使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指标更加全面、科学、完善.

对我国来说,幸福测量本身还不完全成熟,不应该将“幸福指数”形式化,应该主要采取探索的方法,从中更多的知道到底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不断完善指标体系.提高人们的整体幸福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有步骤的分步进行,切忌盲目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