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中的社会镜像

点赞:4901 浏览:187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歌曲是一种社会产品,捕捉歌词中的讯息意义如人们对爱情的理解、阶段与态度,可直接了解当时社会中的主流价值观与社会结构.通过对爱情歌词进行文本分析,探索各个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爱情的理解与追求方式,并对爱情歌词做长时间跨度的比较研究,以求深刻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剧烈的社会变迁,关照当今大众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

关 键 词 :音乐社会学;爱情歌词;文本分析;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23-01

人们通过歌曲表达自己对爱情、社会、人生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很多歌曲都应属于爱情歌曲的范畴.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流行音乐,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最直观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并已经与它的时代融为一体.

人性中最真实最朴素的诉求被压抑直至扭曲,私人领域充斥着空洞的口号和虚无的概念,政治的刚性硬化了人们的心灵,挤占了私人话语的表达空间.

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进入8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社会文化政策进一步宽松,变革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它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中国的经济、也改变着大众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对个体生命的呐喊和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担忧,成为了这一时期流行音乐表达的主题.这种精神上的彷徨与苦闷情绪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抑,人们亟需获得一种合理合法的渠道把这种情绪释放出来,于是流行歌曲的崛起便成为了一种必然.以崔健《一无所有》为代表的摇滚乐和以程琳《信天游》为开端的“西北风”开始“刮遍”大江南北,“大陆流行歌曲作为一种影响社会变革的文化力量.第一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流行爱情歌曲比例迅速上升,其创作逐渐摆脱了对港台流行歌曲的模仿与翻唱,进入了一个本土化创作阶段.

二、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

90年代新一轮经济改革大潮的涌起,使得市场经济的地位在内地正式确立,商品经济规律迅速渗透进各种类型的文化活动中.文化产品成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商品;而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市场快速发展,涌现出数量惊人且胃口极好的消费群体.各种形式的大众娱乐文化消费层出不穷,精英文化逐渐被边缘化.作为流行爱情歌曲主要接受群体的年轻人——“乐迷”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其越来越远离历史与记忆,缺乏消费的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关注私人生活里的一己情感口味,而无意于社会群体的文化参与上一代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在新世纪的流行音乐中很难觅其踪迹.这反映在歌词创作上主要以表现自我、宣泄个体情感为基调,内容上日益世俗化、商业化.追求简单的快乐成为了这一时期流行爱情歌曲创作的主题.只要有听众,有市场,怎么创作都可以.爱情歌曲的创作与生产考虑更多的是商业利润,创作者沦为了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音乐也不再触及深层的生命冲动,不再负载深重的文化使命,不再追问个体的精神价值,而是沉迷于小感叹、小情调、小恩怨,在浅表层面婉转低回.

歌曲中的社会镜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21世纪新传媒时代

进入新世纪,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受商业因素和后现代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信仰和道德意识已趋于失范,与“文学界亵渎崇高、躲避理想、取消意义相呼应”,成为一种“无主题变奏”.主流社会对流行音乐呈现出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批判与文化、商业行为层面“变相合作”的矛盾状态.在焦灼、空虚与失落的社会情绪中我们迎来了一个平庸、无聊、消解神圣和崇高的时代,拒绝深度、消解意义、回避主流话语、追求感官享受是这一时期流行爱情歌曲创作的基本取向.歌曲创作已经步入了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创作、怎么创作都可以”的时代,尽管这一时期也产生了一些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爱情歌曲,但是也出现了一批格调不高的“文化垃圾”.如歌曲《独自去偷欢》、《情人》、《香水有毒》、《宝马车里的女人》、《飞向别人的床》、《那一夜》、《我需要》等.追求生理性的发泄与感官刺激似乎成了这些歌曲获取市场的“卖点”,如歌词“独自去偷欢我谢绝你监管,道别你身边我寂寞找个伴.”(《独自去偷欢》)、“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香水有毒》、“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那一夜》)“是上帝酒后的过错,丢失了那禁果,扛不住本性的饥饿,我需要、我需要等”(《我需要》)、“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用你那红红的嘴唇,让我在里无尽地消魂.”(《情人》)等.


尽管这些曲目不可能代表所有的流行歌曲,但也充分暴露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其“都市性决定了它在文化上的时尚型和浅薄化,商业性决定了它的快餐性和垃圾化,亚文化性则决定了它的多元化和低龄化”,这三个特征在西方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演变,而在中国以压缩的方式急速进行,迅速发展的结果只能导致浮躁和喧嚣中的迷茫,歌词题材的日益狭隘、歌曲创作与风格愈加模式化、庸俗化.“缺少理性光芒是当前歌词创作中需要关注的根本问题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