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命名与

点赞:2893 浏览:80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自“第三代”诗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被广为人知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它的命名与阐释呈现出异常复杂的状态.本文试图回到历史现场,考察“第三代”出现之初和之后一段时期内诗人与批评家们在命名和阐释这一诗歌现象时的差异,借此反思当代诗歌批评的傲慢与偏见、错位与失语.

关 键 词 :第三代;命名;阐释;诗歌创作;诗歌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2)06-0095-05

在当代诗歌批评史上,许多批评概念在最初都有含混而模糊的特征,如“朦胧诗”、“新诗潮”、“第三代诗”、“后朦胧诗”、“90年代诗”等,也许在一些人看来,“费神重新考察或重新审定”这些概念究竟是否名实相符已没有多大意义①,正如洪子诚所言,“文学史上的一些概念很多都是约定俗成的”,“用哪一种概念都是可以改换的”,因此,一个概念是否准确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不过,洪子诚同时指出,“问题是赋予这个概念什么样的意义”,“你今天在用的时候赋予了它什么含义”②.“第三代”就是这样一个需要重新考察、审定、赋予意义的词,我们需要回到历史的情景中,重新梳理关于它的那些或明确或模糊的话语.

一、初遇“第三代”:混乱的命名

姜涛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当代诗歌写作的历史进程是一直伴随着对其自身的叙述和命名展开的,朦胧诗、第三代、后新潮、90年代等诗歌批评者与诗歌实践者们不断彼此抛掷着花样繁多的诗学词汇,以期廓清自身、指明方向、获取写作的合法性身份.”在他看来,有两类不同的批评主体分别行使着不同的叙述方式,“在诗人们那里,事先发布的写作纲领和宣言执行了自我叙述的功能”,“在诗歌批评与研究者们那里,惯常见到的是一种分类学模式”③.“第三代”就是这样一个由诗人们自我命名自我叙述,批评家们试图进行分类的诗学词汇,只是对批评家们来说,分类的进行首先在命名上就相当混乱.

在整合性的概念中,有以代际划分的,如“新生代”、“新世代”等;有以诗潮运动命名的,如“新诗潮”、“后新诗潮”、“后崛起”等;有延续朦胧诗的阐释框架的,如“后朦胧诗”;有以写作特征命名的,如“实验诗”、“探索诗”、“先锋诗”等,甚至后现代倾向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说法也开始出现.除此之外,还有把1980年代初、中期的诗歌混为一谈的其他分类法.如谢冕提出了现代意象诗、现代史诗、现代学院诗、现代工业诗、现代军旅诗、现代边塞诗等;吴开晋以生活写实派、西部诗歌派、神话史诗派、心灵感觉派、生活流诗派、生活哲理派、干预社会派、散文诗派、山水诗派、乡土诗派以及新古典派等命名,试图囊括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各种写作实践.这些分类方式混乱,所指常常交叉错乱的命名不仅未能使之前的“新诗潮”、“朦胧诗”概念更加清晰,而且让本已命名混乱的“第三代”更加模糊.同时,面对纷繁的诗歌文本,批评家普遍感到困惑和无奈.

郑敏的“诗歌理论探讨与创作研究陷入一片迷茫”的说法,显示出批评界面对复杂的诗歌现象在表述上的困难,尤其是整体性的描述只能借助之前的概念和阐释框架,继续以“新××”、“后××”的方式命名,或者无以名之,以“探索”、“实验”、“先锋”等来指称.但在一个缺乏中心,写作方式各异的时代,这类整合性的概念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例如“实验诗”这一提法,唐晓渡在《中国当代实验诗选·序》中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实验’是诗的本质属性之一”,“作为人类自由创造天性的最高实现,诗较之其它精神生产总是显得格外活跃,格外无常,格外难以羁束,而每每令训诫者尴尬,规范者难堪”④,那么,既然“实验”是诗的本质属性之一,提出实验诗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为什么在此时又特指这一时期的某些诗歌?在该书的《跋》中,编选者王家新也承认,选30岁以下的诗人的作品,定名为“实验诗选”或许有点“以偏概全”,“并不意味着中、老年诗人没有进行探索,也不是说一些已成名的青年诗人失去了他们的意义”.可见,将“实验”、“探索”或“先锋”这样的词汇授予更年轻一代,不仅是“以偏概全”,也同样非常牵强.

不过,“以偏概全”这个词可能恰好可以概括当时诗歌批评的普遍状况及其无奈处境.诗歌文本的爆炸性增殖以及批评家与诗人们的各自为政与交流不畅,使得批评家在讨论诗歌现象、诗人时的具体所指差异非常大,各种试图以某个概念或几种特征来概括这一阶段的诗歌写作的论述方式,几乎不可避免地都有以偏概全的问题.因而,命名这一代诗人和诗的词汇虽然非常多,但也最为混乱.

二、自我命名:诗人的自觉

与之前“朦胧诗”、“新诗潮”这些词汇完全由批评家创造不同,“第三代”是当代诗歌史上第一个由诗人们自我命名自我阐释的词,诗人们不再谦卑地对批评家们说“请听听我们的声音”,而是直接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诗人们理论自觉的开始.

一般来说,批评界倾向于把80年代中期看作“第三代”形成的开始,“‘第三代诗’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是经由1985年四川的《大学生诗报》、《现代诗内部参考资料》到《诗歌报》、《深圳青年报》主办的‘1986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而逐步树立起来的”⑤.“作为有一定规模的‘新诗实验运动’,它主要产生于1984年以后”⑥,“他们”文学社、“海上诗群”、“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非非主义”、“莽汉”等被看作新诗潮的另一个浪头.这显示了批评界观察“第三代”的视角:以一些代表性的诗歌社团以及刊物的出现为标志,把“第三代诗”看作“朦胧诗”之后的又一次探索新诗变革的青年诗歌现象,在此意义上,“第三代”诗与“后新诗潮”、“后朦胧诗”等是可以互换的概念.这种以潮流或运动的视角观察诗歌写作的变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第三代”诗并不是某些批评家所描述的朦胧诗落潮之后的诗歌现象,恰好相反,“第三代”兴起于朦胧诗如日中天的时候,只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引起了批评界的关注.

早在1982年10月,来自成都、南充、重庆等地多所大学的学生齐聚重庆,就正式提出了“第三代”的说法.20多年以后,诗人柏桦在他的《左边》中飞扬地描述了这次聚会:“这是一次盛况空前的青春飞行聚会,一次诗歌最红色的火线聚会.等三天后,大家正式将‘这一代人’命名为‘第三代人’(一个重要的、日后在诗歌界被约定俗成的诗歌史学概念被呼之欲出、敲定下来)并决定出《第三代人诗集》.”由于内部争论,计划中的《第三代人宣言》和《第三代人诗集》并没有正式发表,而是由参加这次聚会的成都方面的赵野和北望在1983年7月另外编印了一本《第三代人》油印诗刊,在北望所作的序言中,提到了关于“帝国主义把复辟的希望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话.多年以后,在万夏策划出版,杨黎写作的《灿烂》一书中重提了这句话.因此,周伦佑认为,“第三代”这个词来自,最先由成都一些大学的诗歌爱好者提出,虽然是按自然年龄划分的,但明显的带有某种政治含义.⑦ 实际上,据万夏回忆,1982年重庆聚会时,提出“第三代人”时根本没有政治性的考虑,只是把它作为一代诗人自我命名的概念,以区别轰动一时的朦胧诗人:第一代是与共和国一起诞生的诗人,如郭小川、贺敬之等,北岛他们是第二代,后来的是第三代.

“第三代”诗:命名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歌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