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青少年科技能力的新模式

点赞:5042 浏览:168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作为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青少年科技英才委员会的一个部门,经历了多次改革.2000年,中国科协第1次组织大陆青少年学生赴美参加国际知名的青少年科技竞赛——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代表团中就有来自上海的优秀中学生.2003年,为了帮助参加这项赛事的上海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负责推荐和组织上海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上海市科协为学生成立了一个特别的辅导小组.这个小组利用市科协下属学会专家资源,针对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的评审特点,对青少年进行赛前辅导,受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2004年3月,小组改名为英特尔—上海科协英才俱乐部,并在随后的几年中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市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培育基地.2008年,英特尔—上海科协英才俱乐部改名为上海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开始对参加对象采取收费会员制管理方式.2009年,上海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对会员招收及辅导形式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初步建立专家辅导组模式.2010年,在科学教育试点学校中设立英才俱乐部团体会员,同时启动了“英才科技辅导员培育计划”.2011年9月为了吸引更多热爱科技活动的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上海科学会堂青少年英才俱乐部正式更名为上海青少年科学社(以下简称“科学社”).

针对项目专家辅导的学生培养方式

要成为科学社的会员,需要先有1个科研项目的设想.科学社以“分配名额”的方式招募会员,每年在4月份左右向科学社的团体会员单位、各区县及试点单位学校发放申报号.全上海市的学生,从小学2年级到高中3年级,都可以凭借自己的项目或者项目的初始想法,向学校或者区县申请申报号.获得申报号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申报,填写他们的初始构思.科学社会请专家库里的专家对学生的项目进行评分,按总分的高低决定入选科学社会员的名单.科学社从当年的8月至第2年3月,会对入选的项目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

科学社对于学生会员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改进.最早成立辅导小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准备Intel ISEF竞赛,因此内容主要请专家帮助学生完善项目,并针对答辩环节对学生进行英语等方面培训.随着科学社活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和参与学生的不断增加,科学社采取集中组织专家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咨询辅导的方式,统一安排一个场所,学生带着自己的项目设想,现场咨询各学科的专家.之后,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再组织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培养.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的201科学社会员夏翰杰的经历,就是一个科学社学生培养的典型案例.从小在音乐氛围中成长的夏翰杰,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音乐可能会对人类记忆产生影响.经过科学社专家、助教的指导,他逐步确立研究方向,并设计了实验方案.然而在实验过程中,夏翰杰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受限于实验条件,他无法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脑电波,导致在初始阶段实验数据不尽如人意.科学社在中期评估时注意到了夏翰杰的问题,及时协助联系专业实验室、医院科室以及研究人员,帮助夏翰杰成功进行了多次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数据.最终,夏翰杰以项目《关于声音频率对于人脑电波影响的初步探究》参加第27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荣获了大赛一等奖,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奖、英才奖,并获得参加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资格.

2011年间,科学社对原有的“专家辅导模式”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成为“专家辅导和助教管理”模式.新模式除了邀请各学科的专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咨询外,还聘请了一批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士、博士在读研究生作为助教担任学生和专家之间的联系人.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一方面专家所辅导会员项目大部分相对固定下来,有的采用单个专家对单个项目,有的采用专家组合对若干个项目,这有利于专家从项目开始就了解项目的进展、难点以及所需要的外部条件,直到研究报告完成.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体会也会更深.专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性格、思维、能力的特点因材而教.另一方面,由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担任助教加入管理,能够确保会员项目的顺利推进.助教能够辅助专家去完成辅导项目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而且在专家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助教本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也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项目研究,从而有助于学生高品质、高效率地完成创新作品.2011年,共有56名助教参与管理,共参与科学社活动600多人次.

培育青少年科技能力的新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扩充完善专家库

科学社设立之初,得到了上海市科协所属各学会的大力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愿意参与到未来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之中,科学社的专家队伍也不断壮大.科学社依托市科协下属180多个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学科资源,不断发展成为1支以正高职称为主、覆盖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16个学科的教授、研究人员专家队伍,以手机、或网络邮件等方式与他们保持联系,建成了1个学科齐全、调用方便、总数达到2 100余人的咨询专家库.

实行市、区、学校联动的培育体系

2011年,为扩大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受众面,科学社实行了市、区、学校联动的培育体系,在开展总部会员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增设长宁分社、黄浦分社(原卢湾青少年活动中心分社)、华师大二附中分社、上海中学分社、交大附中分社和卢湾高级中学分社,并开展“2011英才中小幼教师培育计划”.

总部会员的培育:上海市共有1 000多名学生、800多个项目申报201上海青少年科学社.经各区县、学校推荐,专家团网上评审,总部共录取360多个项目,涵盖了16个学科组.得益于“专家辅导、助教管理”的培育模式,以及科学社每2个月1次的中期评估,在为期近1年的项目培育中,会员们根据专家、助教指导,参考中期评估意见,不断完善项目、丰富专业知识、学习研究方法.对于部分需要实验室、特殊研究设备以进一步开展项目的会员,科学社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会员联系专家、联系实验场所,解决硬件上的研究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