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主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点赞:31063 浏览:1442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促进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而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所必须关注的第一个方面就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理论证明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技术创新

马克思《资本论》所体现出的经济增长思想就包含有技术进步的因素.尽管马克思在其论著中并没有直接地使用经济增长的概念,但在他在《资本论》中的再生产理论所阐述的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方式和机制,无疑是为后人分析经济增长及其方式打下了基础.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强调扩大再生产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因此再生产理论分析的也主要是扩大再生产理论.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实现扩大再生产有两种方式: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靠追加资本而实现的生产扩大是外延上扩大;在既定的资本价值下靠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而实现的生产扩大是内含扩大.

上述外延上扩大和内含上扩大,是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情况,着重从生产场所、生产资料和资本投入的角度来说的,我们可以这样归纳:主要以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外延上的扩大再生产;主要以要素质量的改善和使用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就是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就其实现条件来看,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要求更多的生产要素的存在,更多的资本、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资源;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必然要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西方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开端于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之后又涌现出一批代表性的经济增长理论及其著作,共同形成和发展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哈罗德―多玛经济增长模型中,检测定资本―劳动比率不变,因而资本―产量比率也不变,这样产量的增长率即经济增长实际取决于投资量,更进一步说是取决于储蓄能否转化为投资和转化的量,即资本积累率就成为唯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在哈罗德―多玛模型中不含技术这一重要参数,这一缺陷后被索洛加以修正并提出加速技术决定作用的增长模型.

在索洛的增长模型中,资本/劳动比率和资本/产量比率可以按需要通过市场进行调整改变,更重要的一点是该模型表明,经济增长率不仅取决于资本增长率、劳动增长率,而且还取决于技术进步.从长期以及人均产量的角度来看,资本增长率与劳动增长率的作用不大,这就更加凸显出技术进步作为经济增长因素的关键作用.后来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为代表的增长分析理论,对你做了进一步的实证与补充,把总增长率中的大于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长率的“余值”归结到技术进步上,并且证实技术进步对总产出的贡献有增大的趋势.

总的来说,每一个增长理论都从它特殊的研究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和揭示了经济增长实践的部分现实,每一个经济增长理论的里程碑都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其连接起来清晰地表明一条人类在迈向工业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源泉、结构的变化轨迹.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实践证实了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

第一次产业革命以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靠的就是用机器代替手工,为了要用机器代替手工,就要发展大机器工业,就要生产机器,为了生产机器,就要生产机器的机器;为了生产机器和和生产机器的机器,就要发展重工业.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的,所以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就要靠投资去驱动,所以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积累,用资本积累去投资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利用重工业来生产机器,利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第一次产业革命前后是以资本、劳动投入驱动的要素扩张粗放型数量增长为特征的,与马克思的外延扩大再生产、哈罗德―多玛增长模型相一致.

但是这种增长方式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在总资本里面资本对劳动的比重不断提高,马克思把它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又叫资本深化.这种增长模式会带来的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比如说工人阶级状况的恶化、比如说污染的严重.《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就是分析这个问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总资本中不变资本就是写机器设备、写原材料这个物质资本部分比重越来越高,可变资本就是开工资的那部分资本比重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他认为一定会出现两条规律.一个规律就是平均利润率的降低,因为资本总量里面不变资本的部分越来越大,而能够创造利润的部分越来越小,平均利润率就会降低.另外一条规律就是开工资的可变资本部分在总资本里中的比重越来越低,那么它能创造的工作岗位就少了,工人的工资就提高不了,所以马克思就把另外一条规律叫做“相对过剩人口增加”的规律.

提高自主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资本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索洛也说如果说增长取决于这一种要素,就是资本的话,一定会跟土地那种要素一样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猛往上增加资本,开始的时候增加一点资本的效果很大,即产出会有很大的增加;但资本加多了以后,效果就会下降,这就是报酬递减的规律,所以就会出现增长率下降.

但预言与事实背离,是因为后来经济增长的模式变了.第二个阶段大致上是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也就是在第二次产业革命阶段,从内燃机、铁路到电力、电动机,这些普遍实用技术或通用技术革命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第二次、第三次产业革命后现代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以深化的集约型质量提高为特征,与马克思的内含扩大再生产、索洛的增长模型相一致.技术进步开始作为一个促进经济进步的最重要因素出现.索洛也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模型.

世界工业化的历史表明,技术创新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就是技术创新的必然产物.我们可以看出,技术创新直接推动工业结构的变革,它不仅引起工业部门劳动力、设备和资本投入的重大变化,而且产生了许多新型部门和新产品,从而将工业不断推向高层次结构.技术创新促使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技术革命和技术创新引发了产业革命,进而带来了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变革,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三、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系问题的出现迫切要求技术创新

工业化在我国大规模推进是从1952年“一五”计划实施开始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的阶段.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逐步进入加速增长的阶段,此阶段以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出口替代为特征.第三阶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工业化经济走向国际市场化的阶段.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从产业结构演进情况来看.我国学者根据世界100多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情况分析得出结论:与人均收入水平1000美元相适应的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大致为18.6∶31.4∶50,就业人员比例大致为28.6∶30.7∶40.7.相比较我国现阶段在三次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上还有较大的差距.综合上述,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典型特征,但是还有明显差距.

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的结果是滥用自然资源,过度地消耗石油、煤炭、淡水、木材等,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任意地排入周围环境,造成环境的严重恶化,同时伴随着严重的就业问题.这是我国现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水、土、煤、电、油、运等基本资源的高度紧张.例如,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电力供应对GDP增长的弹性系数一般保持在0.8~1.0之间,我国过去40年此一系数的平均值也约为0.8,但是近年来由于大量发展耗能工业,此一系数已经提高到1.6左右,大部分省份仍然严重缺电,甚至连居民生活用电都得不到保证.电力紧缺导致煤炭紧缺,飞涨,一些煤矿为了增产,不顾安全操作要求,超能力大干、蛮干,致使矿难频发,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


生态环境恶化.例如水的污染问题,全国70%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森林方面的生态破坏已经使我国在1998年不得不全面停止天然林砍伐.

就业困难.我国人口众多,大部分是农民,除了每年城市新增的劳动力,还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中,因此,创造足够的新工作岗位以解决就业问题的任务十分沉重.世界各国、包括我们自己的经验证明,增加就业主要要靠发展小型工商企业,特别是怎么写作业企业.据统计,重工业部门每亿元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只及轻工业部门的三分之一.因而采取以重工业为主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必然增加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

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告诉我们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必然是难以为继,急需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也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快又好”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