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前苏联教员

点赞:12259 浏览:5483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第一次出国就是到苏联.那几乎是50年前的事情了.1954年8月,我被派到苏联团校学习.那年我26岁,初为人父,女儿出生只有20多天.

从1951年起,共青团每年选派一些团干部到苏共团校学习,为期一年.我参加的是第四期.

每天,教授在课堂上先讲授3到4个小时.那些苏联教授的理论功底都很深,讲起课来真是引经据典,照本宣科,马列主义的某个观点、某句话,在哪一本著作中的第几页上,都能一一说出,分毫不差.

课下,我们则要用大量时间来阅读指定的理论书籍,也就是马列主义经典原著.此外,就是由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组织的课堂讨论,俄语叫“席明纳尔”.在这种讨论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可以互相提问,内容当然只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很少有与实际相结合的讨论.

钱其琛前苏联教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团校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正处于最好的时期.苏联团校的教员、同学、翻译,乃至后勤工作人员,对中国学员都非常热情,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也照顾得很周到.我们的俄语老师听说中国人喜欢吃花生米,就在课堂上说,她一定会给大家找一些来.过了很久,大家差不多把这件事忘记了,那位老师却真的为大家带来了许多花生米.那是她从莫斯科市里千方百计找到的.

当她把花生米一一分给她的中国学员时,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那时,在我们中国学员的心目中,苏联是革命圣地、列宁的故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样板.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更是令人向往.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在经济建设等很多方面,都在学习苏联的经验.我们到了苏联,都很兴奋,生活又很愉快,一心要以苏联为榜样,好好学习.

但是,在苏联学习的时间长了,和老师、同学的交往多了,慢慢发现苏联也存在着一些难以理解、不如人意的社会现象.不少苏联人在谈吐中,不时会流露一些不满情绪.大家最初深感诧异,想不明白,为什么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几十年的苏联,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社会主义社会难道也会不完美吗?


摘编自《外交十记》,钱其琛,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