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临床观察

点赞:23354 浏览:998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ARDS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机械通气,根据治疗效果分成功组和失败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成功组15例中均为ARDS早中期患者,治疗之后PaO2/FiO2、HR、PaO2、SaO2、RR均有明显好转,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组均呼吸窘迫较严重的ARDS患者,治疗之后PaO2/FiO2、HR、PaO2、SaO2、RR无明显变化.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有良好的通气支持作用,尤其是ARDS的早中期阶段.

关 键 词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资料与方法

ARDS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6~64岁,导致ALI/ARDS的基础疾病包括[1]:重症化脓性胆管手术后3例,重症胰腺炎2例,过敏性休克(虫咬伤)2例,妊高征3例,感染性休克2例,创伤4例,重症肺炎10例.

仪器:使用vision型无创正压呼吸机和随机附送的面罩,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使用美国的惠普的心电监护系统,血气分使用血气分析仪.

治疗方法:首先注重内科综合治疗,全部采用口鼻面罩,头带固定,呼吸机械机模式S/T(Bipap),IPAP初始6~8cm H2O,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递增,一般12~20cm H2O,EPAP初始4~6cmH2O,待患者适应后可逐渐递增8~10cm H2O,FiO2 50%~100%,吸气上升时间,以上参数,根据临床表现,SaO2及血气分析进行调整,持续辅助通气允许短时间停用,以便患者服药,饮水,进食及咳痰等.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6例临床观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呼吸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并记录神志、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脉搏、体表血氧饱和度等,治疗前,治疗后1~2小时测动脉血气,以后至少每8~12小时测量动脉血气1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结 果

26例患者均于12小时内明确诊断,予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其中15例能接受无创通气治疗,人机协调性好,避免气管播管及切开,成功脱机,痊愈出院.11例因治疗2小时低氧血症不能改善,改气管播管有创通气治疗.其中4例死亡,2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

治疗成功组基础PaO2、SaO2、PaO2/FiO2明显高于失败组(P<0.01),而RR,HR值明显低于失败组(P<0.01),成功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后PaO2/FiO2、HR、PaO2、SaO2、RR都有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失败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两组的PaCO2、pH值均无明显改变.

讨 论

无创机械通气(NIV)可以避免气管播管和气管切开引起的并发症,近年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大量研究证实,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源性肺水肿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在急性低氧血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却存在很多争议,迄今尚无足够的资料显示NIV已作为ALT/ARDS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常规治疗方法[2].

总之,对各种原因引起ARDS患者给治疗的早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是一种有效可尝试的治疗措施之一,但确切疗效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