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点赞:28487 浏览:1311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成功的探索

1 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我们可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要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要注意“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的要求,“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课标的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如此一来,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了.

2 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让人欣喜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很多历史教师都在努力创设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通过以多媒体的手段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的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使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探究“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对我们有何启示”这一问题的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等.

3 突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可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之类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让他们写出观后感或读后感.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自然很高,在观看之余,他们会积极撰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爱国情结得以升华.

二、存在的问题

1 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高中教材内容及观点与初中教材相脱节,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使学生无所适从.

2 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历史: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还是等教师在复习时给画重点;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自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下一步的对策与措施

1 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并尽可能多地了解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上课之前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使他们通过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新课创造良好的前提.

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观念.新课程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先行转变.由于新教材在容量和难度上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有必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而在这一点上,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议课、评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无疑是很有效的一种措施.相信我们坚持这样做下去,就一定能很好地解决新课程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新事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也给了我们难得的机遇.我们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则出发,从“一切为了学生而教”的目的出发,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大胆实践、努力探索,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