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香成:用图片修正历史

点赞:3994 浏览:131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世博上海联合企业馆委托刘香成策划上海影像.刘决定图册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个上海日后所有繁华和矛盾的根源开始.“我们力图反映从19世纪中期至今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各阶层人们的真实生活,揭示文学描述及其营造的繁华印象之外的真实过去与现在.”

2009年的某一天,刘香成来到上海市新闻办,那儿的工作人员捧出了一堆上海图册给他.找图、看图、选图,是刘香成在编撰《上海》图册一年多中的主旋律.

刘香成很快翻完集子,问,都是建筑人去了哪里

在以往彰显洋气、摩登、时尚的上海图册里,高楼大厦总是以一种出人头地的姿态表明出身名门.镜头很少关注生活在上海的人.

“在城市里,建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有生活、文化的味道,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都来自于人.”

可能是职业习惯,刘香成对形形色色的人充满兴趣.作为资深摄影师,他却把相机视作负担,他说自己是用眼睛观察社会,“当我拿起相机时,我一定是已经有了想法”.

在《上海》图册500多张照片里,只有3张照片上没人,其中一张是拆楼.在这本图册里,没有外滩万国建筑群和南京路步行一条街,也没有城市地标建筑,更没有浦江两岸霓虹夜景.

用图片为上海重新梳理从1842年至2010年跨越168年的历史,刘香成这位华裔摄影师,接到的是一个自由命题的任务,“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刘香成撒开大网搜罗图片.图片来源的开阔意味着视角多元.他联系了包括马格南在内的世界九大图片库,还找到了美国杜克大学的老照片等.他的搭档凯伦•,史密斯找来几百本外国人写的关于上海的书.所有资料摊放在工作室里.他们在前人的观点中不断肯定、推翻,最终形成自己关于上海的观点.

在图册的老上海部分,有一张照片是英国雇主威廉•,特纳用自制针孔相机拍的中国仆人一家和他的狗.照片上透出与一般历史描述不同的雇主对仆人的友善.这张照片是图册中许多私人中的一张,从未对家族以外的人公示,“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价值将提高,直到人们关于那段历史的描述和照片中的细节不再冲突为止”.

在图册的抗战部分,一张照片是被日军轰炸之后的闸北区一片废墟,另一张照片是在日军占领不久之后,士兵和舞女共度夜晚.这两张照片彼此矛盾,却从各个侧面呈现出历史的真实一面.

修正历史,图片不失为一种理想工具.“图片可以超越文字的障碍,”刘香成说,“图片的力量不仅是指拍摄时的意念,当时间推移,在不同的情况下,图片可能会产生新的力量,提出新的问号,比当时拍摄时还重要.”

在寻找图片的过程中,刘香成决定图册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这个上海日后所有繁华和矛盾的根源开始.“我们力图反映从19世纪中期至今在上海生活、工作的各阶层人们的真实生活,揭示文学描述及其营造的繁华印象之外的真实过去与现在.”

在图册的现代上海部分,选了一张刘香成自己的作品.1978年的深秋,上海复兴公园的一对偎依在一起的恋人,女人侧转身羞怯并担心地看着镜头,男人的眼光则是疑惑带些敌意.两年后,刘香成在北京月坛公园拍到过一对恋人则旁若无人地亲密.30多年后,刘香成把这两张照片放到时代背景下这样解读,在1980年开中国吻戏先河的爱情电影《庐山恋》公映后,人们开始启齿谈爱,在那之前,大多数人觉得谈恋爱是件见不得人的事儿.

刘香成在图册里用了上海平民摄影师薛宝其的不少照片.薛宝其的照片是本地摄影师中被选用最多的.从上世纪50年始,时任卢湾区工人文化俱乐部摄影师的薛宝其开始拍摄读书热、知青上山下乡等.在胶卷年代,很多人劝薛宝其别再拍雷同题材了,不好刊登.也有人批评薛宝其的构图单一,题材和技术不懂得创新.

半个世纪后,薛宝其的照片凸现出了价值.2009年,他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个人摄影展《记忆1960-1990》.

刘香成:用图片修正历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册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刘香成在图册里放弃了马克•,吕布的照片,因为马克的照片虽然人文但是个人,在今天看来并不能代表那个时代,他也放弃了19世纪拍摄过奕等清朝重臣的苏格兰摄影师约翰•,汤姆森,因为上海不是他的中国拍摄重点.

布列松说过,在我一生拍摄的照片中,值得人们花几秒去注视的照片不会超过三五十张.“布列松不是故意谦虚”,刘香成说,“作为一个大师,布列松的拍摄也是一种观察.”

刘香成追求一种画面,“有些画面会很自然地在我们眼中被挑选,有些很快就过去.图片的力量在于你怎么形容,它可以带来很多信息,也可以形容很多事情.”

当刘香成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看到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街景,立刻觉得画面中有一种新鲜的东西,两侧栽种着梧桐的街道,颜色鲜艳的小汽车在街上行驶,它的背后是一辆驶离站头的公交车.小汽车载着父母子女一家人,欢天喜地的.

“它所反映的一切是美好的、欣欣向荣的,可以说,这张照片蕴含着我们对上海的感情和理解”,这张图片最后被用做了书封.但是直至图册出版,它的作者也没有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