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来语文教学

点赞:3773 浏览:125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论是把语文教学中的的现象和问题作为出发点,以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论所构成的学科研究体系,直接反映了语文教育发展的特点,顺应了基础教育新课改要求,拥有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语文学科教学论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语文教学论的进展,语文教学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语文教学论的发展方略这三方面试图对改革开放以来的语文教学论发展情况作出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论;进展;问题;发展方略

作者简介:张彪(1987-),男,汉族,河南周口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教学论(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6--02

一、语文教学论的进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语文学科教育学也迎来了春天,语文教学论在教学模式、语文教材、教学内容等方面取得了发展,这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发展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人们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需要,1978年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重新肯定了语文学科的特色地位,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要求.80年代初在“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目标下涌现出一批富有教学艺术经验的特级语文教师如钱梦龙、魏书生、宁鸿彬等,他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当然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比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在语文教学中为不少语文教师所津津乐道,并成为语文老师效仿的对象.但这些教学模式无法突破课堂教学范围,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较大,过分偏重学生的智能培养.

改革开放来语文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国家教育方针更关注人的成长和发展,相当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如张孝纯和姚竹青的大语文教学模式,在这一时期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发展.与前一阶段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体现这一时期国家对人才的

要求.

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改革的重点放在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如宁波市东海实验学校的“引导—发现”语文教学模式.1998年起开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入21世纪,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建构主义、对话理论、接受美学等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对个性化阅读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口语交际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当然这些尝试更能反映时代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模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型到智能训练型再到素质培养型的转变,更能体现时代的要求.

(二)语文教材内容的进展

1.语文教材内容的变革.

1978年语文“合编本”教材,把能力训练贯穿教材的始终,并注重阅读和听说读写训练,同时还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1982年语文“分编本”教材,实行阅读写作分编.1993年语文“义务教育本”教材,联系生活,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1997年高中语文教材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到了21世纪,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教科书的编排体现出注重个性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此时的教材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材的编写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创建性.

2.从课程名称的变化看语文教学论内容的变化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对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名称也有了不同的定义.本学科的名称经历了“国文教授法——国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阶段,在名称改变的同时,它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教学内容扩展上,由之前的以研究教学方法为主到侧重教学法和教材的研究上;在研究范围扩展上,由之前以研究教学理论为主到注重教育对人发展的转变;在教学目的的研究上,由之前的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研究到语文教学过程的研究,注重了教学理论和教学过程的有效结合.

二、语文教学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论在师范院校课堂上表现为功利性倾向严重,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语文教学论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体现出了理论性与操作实践性的结合.它既是高校语文师范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所学的必修课,又很好地反映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论在高校中仅仅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只是为了学生的就业做准备,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把语文教学论上成了技能课、实践课,没有重视学生理论性的培养.

(二)语文教学理论弱化,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

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较高的理论水平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实践又能促进理论的发展.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界存在着这么一个尴尬的局面:对于教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吸收还不够,还没有建立起现代教学意义上的语文学科教学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语文教学论还是以语文教学实践的经验为出发点而发展的,而这些教学实践往往又过多地关注语文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方法,缺乏理论方法上的自觉关注.目前我国关于语文教学论的教材、研究文章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教材教法的水平上,科学研究的水准基本上停留在实体论阶段.甚至还存在这么一种尴尬的局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理论性修养不高,虽然在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自身理论修养不足,往往不能让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理论性的东西让别人借鉴吸收.与此同时,有一些理论性较高的专家,理论修养很高,总结出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但是又缺乏与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对接,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 面对新课程的改革,许多教师对新课程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有的教师一时还无法完全接受新课程的理念,甚至对新课程改革缺乏信心,盲目认为新课改的理念只是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对中国学生学习语文根本不管用;不少教师多年下来已经对教学有了一种“定势”,新课程要求要打破这种“定势”,这就造成一些语文老师的教案都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还是按以前的老方法讲课,对于一些教师来说新课改只是“换汤不换药”;语文教学论因为大都开设在大学中文系,就导致了大学的研究封闭化严重,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更多关注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语文教学论应该走出高校,走进语文教学实践,走向学生.

三、语文教学论的发展方略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语文教育学是基础理论性与技术应用性的完美结合.如果缺少了理论的指导,这门学科就很难建立,即使有一些操作实践经验,也不会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这门学科又要有一个科学的操作系统,否则理论脱离了实际本学科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最终理论系统也会消亡.所以语文教学论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既要有思想的指导,将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与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把语文教学论研究的着眼点放在基础教育的实践当中去,学科教学论教师要走进教学第一线,走进学生,只有将教学科研根植与基础教育的土壤中,才能将教学和科研充满生机,离开了对一线教学的关注,语文教学理论如同纸上谈兵.

(二)优化教学研究的师资团队

加强语文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增强语文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素养与教学实践的联系.高校之间、高校与地方中小学之间、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与一线教师之间应实现积极有效的互动,努力做好语文课程资源共享、信息共享.语文教学论专家要积极地走进中小学语文课堂之中,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此外,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要为语文教师积极面对新课改,研究新课程的理念创设一个积极的氛围,使他们不仅成为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三)要处理好创新精神、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基础教育实践是学科教学论成长与发展的基石,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应该以基础教育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学习语文新教材,阅读新课程标准,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以改变当前高校语文教学论教学与研究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具有创新精神,是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更要注重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基石,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怎么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