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的背后

点赞:24566 浏览:1160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外交、经济、媒体反映等层面观察,国际上正涌动和出现新一轮的“中国热”;同时,消极表现从未停止,“中国威胁论”是为有关国家政府调整对华政策预做铺垫.

涌动着的“中国热”

近一个时期中国外交发生了很多事情.下面几件事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一是国家主席5月的莫斯科之行,既与美、俄、欧各大国领导人共同缅怀了二战历史,又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时间虽短,成效显著;二是4月对印尼、文莱等亚洲三国的访问及出席亚非峰会暨纪念万隆会议50周年等活动,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和平、合作、发展的外交理念和新一代领导人的自信和丰采;三是温家宝总理4月对印度进行的正式访问,推动中印经贸和政治关系迈出新的步伐,双方在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问题上也达成了政治解决框架指导原则;四是中日关系出现新动向.日本政治领导人在历史和台湾等问题上的言论和行动,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趋于困难.中方为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大局,派吴仪副总理出席爱知世,并访问.吴仪和首相预定的会晤虽因故取消,但她5月23日在研讨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亚洲的振兴和中日两国共同的责任”,首次明确提出了亚洲各国要树立亚洲意识、加强团结协作等原则,得到各方好评,传递了中方欲与亚洲各国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信息.

还有两项大型会议值得一提.先是4月份在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05届年会.与会的亚洲各国政、经、商界贤达围绕“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等主题,就亚洲一体化与创建和谐亚洲等问题进行智力激荡,中国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接踵而至的是5月16日到18日,“财富全球论坛” 2005年年会以“中国和新的亚洲世纪”为主题,在北京隆重登场.这是继1999年上海年会和2001年香港年会后,“财富全球论坛”第三度移师中国,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这两大国际会议超越了传统外交的内涵,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建设领域中国也成绩斐然,得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肯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2005年4月号)》报告,调高了去年9月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认为中国2005年和2006年实际GDP将会实现8.5%和8.0%的增速,并认为增速还可能高于预测值;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中虽调子谨慎,但也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将达到5%以上,要继续高出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亚洲开发银行公布《2005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认为亚洲地区经济将继续高速增长,今后三年,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速将达到7%上下,中国将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速.此外,中国的贸易总额已从去年世界第三跃居第二.

中国在外交和经济发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就,吸引了包括国际主流媒体在内的全世界的眼球.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周刊3月3日发表了题为“亚洲崛起的巨人”一文,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情况进行了深度报道和分析.从1月到5月,《经济学家》共发表50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与评论文章.

今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史无前例地推出了“中国周”系列报道活动:派出阵容强大的采访团队,深入到中国城市、农村等各个社会层面,从政治(村级选举)、文化、经济(贸易出口)等领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报道.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广播公司还专门在上海举办了现场电视Call-in访谈节目,和中国政府官员、专家及非政府组织的代表进行面对面对话.

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影星章子怡和“中国的世纪”标题为封面,推出该刊国际版主编扎卡里亚的力作《未来是否属于中国》.文章以具体数据说明,经过26年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而且中国的崛起推动了亚洲的整体复兴,从而改变了国际格局和地缘政治,使全球迎来了数百年历史上第三个强权变迁的时代(第一个是17世纪欧洲的兴起,第二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霸权的兴起).

5月6日,《纽约时报》以《正在崛起的中国》为题发表社论,认为中国经济急剧增长和稳步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正在改变亚洲地区的力量关系.该报就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一事特别评论指出:(中印接近)标志着亚洲力量的方程式出现了巨大转变.

种种迹象表明,国际上正在涌动和出现新一轮的“中国热”.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中国.这说明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国际层面的重视和认可.

热潮之中两面看

但与此同时,国人也应保持清醒头脑,在国际上新一轮热评中国潮中既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

实际上,消极的一面从来没有消停,而且最近表现更为集中了.

聚焦中国的背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原材料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月18日,英国另一份有影响的大报《金融时报》撰文称,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正在受到中国的挑战.

同样是《纽约时报》,同样的社论,白纸黑字强调,(对于中国的崛起)美国需要给予更多关注.美国必须采取对策,制订一项明确、清晰的亚洲政策,适应一个崛起的中国,亚洲未来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此.

《新闻周刊》如是说:中国的崛起将对美国构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挑战.实际上,美中两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一项争夺权力和影响力的软性战争.问题是,人们对中国能否以和平的方式崛起心中没底.美国在对华政策上要做好应对好坏两种可能性的准备.

5月12日,《亚洲华尔街日报》载文称,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大多数工业原材料的最主要消费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能源等原材料的渴求正在改变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军事战略方向,并给世界带来风险”.

看罢上述言论,再联系到美欧联手压人民币升值;美欧在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上单方面设限;美国极力反对欧盟对华解除武器禁运;西方媒体和英美一些智库对中国的粮食供应是否充足、能源需求是否合理、生态环境是否恶化等问题持续炒作,使人感到世界目光聚焦中国背后隐含的另一种意味.我们要感谢国际有识之士对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提出的中肯意见和建议.至于那些抱着“冷战思维”、怀着“零和”心态,以另一种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崛起与发展的“潜流”,我们虽不必过于关注,但亦不可掉以轻心.凡事预则立,因为在鼓噪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背后是企图为有关国家的政府调整对华政策预做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