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的故事

点赞:2390 浏览:70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译/姚 贝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安家落户自然不乏理由.然而,在多灵符西方人的眼里,这个亚洲巨龙仍然是遥远未知的,人们可以列举的也只有中国的儿个少数历史事件而已,如马可波罗的游记或者的“文化大革命”等.对其它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吸引人的有各色美食;而对我来说则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中车的万里长城,或去看看神秘的紫禁城以及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兵马俑.――题记

我与中国的故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欧式建筑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安家落户自然不乏理由.然而,在多数西方人的眼里,这个亚洲巨龙仍然是遥远未知的,人们可以列举的也只有中国的几个少数历史事件而已,如马可波罗的游记或者的“文化大革命”.对其它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吸引入的还有各色美食;而对我来说则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或去看看神秘的紫禁城以及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兵马俑.

我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始于1986年.那时,我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翻译大学主修中文.虽然我不太清楚我为什么会选择这门语言作为自己的专业,却感觉到我的生命会从那一刻开始全然改变.

初学普通话是艰难曲折的.对我来说,中文的发音,四声和语音语调的变化特别复杂.

学习了一年以后,我决定去冒冒险.把所有的行李背在一只背包里,我来到了中国.那一次我是从广州入关的,这对我有限的语言知识来说,真是不小的考验.因为普通话我尚且不容易明白,更不要说广东话了,简直难如登天.

在广东,我见识了中国饮食的博大精深,“吃在广东”的传闻的确名不虚传.当我在珠江边闲荡的时候,看到许多人家就住在江上停泊的船里.船是他们的谋生工具,也是他们的家.他们在水与岸之间耐心地搬运各种货物或生活所需的物品.

经过十四个小时的航程和十个小时泥泞、坑洼的路途,我终于见到了让我向往已久的桂林山水.那些郁郁葱葱拔地而起的秀丽的山,那些波光粼粼清澈如条条玉带一般环绕的漓江水仿佛把我带进了梦幻中的仙境,让我不禁流连忘返.

然而到了上海我就高兴不起来了,那里的气温我感觉快到四十摄氏度了!连外滩上那些记载着这座城市辉煌历史的古老宏伟的欧式建筑,也在热浪里变得懒洋洋的失去了应有的魅力.我热得快要窒息而死,心里直犯嘀咕,“这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1987年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差别很大.现在来中国旅行所享有的舒适和便捷是那时候一点儿都不具备的.即便如此,我仍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去了不少有趣的地方,每到一处,我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充满了新奇,而当地的人也看我好像外星人.他们对我眼睛的颜色,苍白的皮肤津津乐道,我也默默观察他们的特征和习俗.

那时,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穿着蓝色的衣服,好像制服一样,带着帽子,脚上穿一种黑色的,非常便宜但很实用的布鞋.平常吃得也很朴素,主要就是米饭和蔬菜.中国的人民币正面印着劳动人民的脸.我注意到有开着拖拉机的妇女,还有工人、农民、少数民族的侧影,而背面通常都是中国各地不同的美丽风光.

那时店铺里的小老板都用算盘算账.一大早,人们都三五成群地来到街边一起打太极拳,当然,那时候街上几乎还没有车.有一次,我感冒去看一个医生.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医生接待了我,他号了号我的脉,又让我把舌头伸出来看了看颜色,就给我开了处方.处方里居然有蛇胆!这件事让我迷惑好一阵子,但我的病却真得很快就好了.

中国让我深深地着迷!然而,我决定正式在中国安顿下来还是到1991年我大学毕业以后.我申请在当时的北京语言学院(现在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两年汉语和国际贸易,并且获得了中国政府的奖学金,这样我就不用再使用外汇券了!外汇券比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用的人民币要值钱,可我只能到一些指定的商店去购写东西.在友谊商店里,我可以写到一些在其他商店写不到的东西,所以那时候,我的自行车基本上是一年换一次,因为总是被人“相中”而拿走.

后来受中国内陆美丽风光的吸引,我决定离开北京,搬到了四川成都.在一群快乐的居民中,在弥漫着辣椒香的空气里,在植被丰饶的土地上,在潮湿滋润的气候里,我度过了非常愉快的一年.

学生时期的生活是精彩而令人难忘的,也让我有不少漫长的检测期可以用来到各地旅游,去寻找和发现这个巨大又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的魅力所在.我到过许多相隔遥远风格各异的地方,例如西安、香港、拉萨、乌鲁木齐、澳门、大连、兰州、九寨沟和喀什.

在三年学生生涯的游历中,中国,以她五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南北东西各领的美食,以及古老灿烂的历史文明,完全征服了我,我越来越欣赏这个逐渐以实力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充满希望的国家.


由于国内工作的需要,我与中国的缘分被迫中断了七年.在这七年里,我没有一天不想回到中国.虽然,当时我周围的人都很难理解我对一个如此遥远,文化迥异的国家的思念,我却清楚地知道,我的幸福只有在几千公里外的那块土地上才能找到.

2001年,《中国画报》邀请我担任西班牙文版的专家,使我有机会重新回到北京.这份杂志的专业性工作,让我拓宽了对中国的认识,加深了对中文的了解,找到了好朋友,甚至也有机会游历更多的地方.

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发现了更多令人着迷的地方,例如河南的龙门石窟,洛阳的牡丹节.而山西的平遥古城,在我看来是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海南岛,则是一个热带的乐园;少林寺,河南的另一处胜迹;河北唐山,兴建在1976年大地震废墟上的新城

从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到今天已经17年了.在这17年中,我见证了这个国家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巨变.现在,北京正在筹备2008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她将成为铭记历史的一次盛会;而上海,2010年世的主办城市,在亚洲经济中,正以勃勃生机悄悄扮演着的重要角色.

我希望能够在中国生活更长的时间,直接见证更多事情的发生,并把它们讲给愿意听的人.

责编:朱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