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临近反弹

点赞:3706 浏览:130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国家统计局4月13日陆续公布一季度宏观数据,引起了全球的关注.GDP连续五季回落,这究竟是经济反弹的预兆还是“硬着陆”的信号?

近日就上述问题,本刊专访了日本野村资本市场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关志雄,他依据经济增长率和通胀率的变动关系,解读了雷曼危机后中国经济周期的规律,并对未来经济走向进行了预测:中国经济正处于滞胀期的尾端,二季度经济增速将触底反弹,后半年则会步入复苏期.

关志雄曾为日本大藏省外汇等审议会专门委员和内阁府关于“日本21世纪展望”专门调查会委员.

过去数年,他曾准确预测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中国资产波幅等中国经济议题,其观点备受中日产业经济界人士关注.

二季度触底反弹

《财经》: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8.1%,创近三年来新低,但相比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7.5%的年度GDP增长目标来说,仍是一个较高数据,你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的走势?

关志雄:一些学者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对此我并不担心,一季度数据意味着经济将进入谷低,伴随着宽松政策的发酵,二季度经济会触底反弹,三四季度则有望步入复苏期.

《财经》:根据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中国经济目前处于什么周期?

关志雄:我的研究表明,通胀率一般滞后经济增长率三个季度.当增长率回升,通胀率也会随之上升;反过来当增长率下降,通胀率也会随之下降.我将中国经济分为四个周期(图1):衰退期―复苏期―过热期―滞胀期,依据这一周期规律来看雷曼危机后的中国,设定2008年四季度-2012年一季度的平均增长率(9.3%)和平均通胀率(2.8%)为基准值,2008年四季度后中国经济进入“低增长、低通胀”的衰退期;2009年三季度进入“高增长、低通胀”的复苏期;2010年二季度则进入“高增长、高通胀”的过热期;由于当局的货币政策从宽松调整为紧缩,受此影响,增长率开始降低.2011年三季度进入了“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经济周期按逆时针方向循环往复(图2).目前,中国经济处于滞胀期尾端,预计二季度将重返衰退期.随着货币政策持续放松,下半年十八大召开,经济将逐步进入回升通道.

根据过去30年的经验,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1%(1981年-2011年),但中国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年份(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平均达到11.3%,比全期高出1.2个百分点,这被称为“政治景气循环”.这点与美国很相似,美国四年一次总统大选,1976年-2011年经济增长的平均值在2.9%,但在这一期间内总统选举年份的均值是3.4%.形成“政治景气循环”的具体原因在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但我的理解是,党代会是展示经济发展成就的绝好机会,所以在党代会召开之年,采取扩张性政策来促增长,并希望由此提高国民支持率的愿望会特别强烈.可以预见,二季度央行将放松货币供应量,加之通胀率比较低,央行没有保增长与防通胀的“两难”隐忧,放松货币更加安心.

此外,党代会也是党和政府人事变动的季节,地方干部希望通过其管辖地区的良好政绩来提高步步高升的机会.与日本地方政府相比,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的自由度比较高,并有独自的财源,这与经济增长率联动起来看,换届年往往是经济高增长期.因此,三四季度中国经济将重拾增长动能.

《财经》:今年正值中美换届选举年重叠,这将对世界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关志雄:中国五年一周期,美国四年一周期,每20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增长高峰期将重叠.上一次重叠在1992年.那一年,中国GDP增长高达14.2%,但由于当时中国GDP总量还不及美国的10%, 因此,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小.然而,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而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两国高峰期重叠,这意味着世界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复苏的可能性相当大.

《财经》: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对世界经济的判断并没有你这样乐观.他们认为世界经济仍将疲弱不堪.疲软的外部环境将持续影响中国出口.剔除因素,当前实际出口增速已经是零增长.你预计今年出口是否会出现负增长?


关志雄:海外因素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其作用往往被夸大了.表面上,进出口占中国GDP的比值很高,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中国对外贸易以加工为主,出口与进口之间的联动性较高,出口放慢的同时进口也随之放慢,因此,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低作用有限.

中国经济临近反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与雷曼经济危机前后相比,危机时,中国出口(同比)一度下跌25%,而今年一季度,全球经济减速幅度并不大,美国延长了财政刺激政策,欧洲央行也推出了LTRO向市场注资逾1万亿欧元.美国3月零售销售环比上升了0.8%,这意味着美国一季度销售仍将持续拉动经济复苏.如果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话,2012年中国出口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重点不在海外,而在国内.

存准率再调两三次

《财经》:如果主要是国内因素,那么你对宏观操作有何建议?

关志雄: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非常关键.3月新增贷款1.01万亿元,弥补了1月新增贷款7381亿元,2月7107亿元的信贷投放的不足,使得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达到2.46万亿元.显示“”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放松不断加码,且效果有所显现.

中国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提升广义货币的增速.相较利率操作,我认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更加有效.按照泰勒规则,通胀率每增加1%,银行应该提高利率1.5%,但是,根据我的计算,中国仅提高了0.11%.虽然加息对市场心理预期会有所影响,但因为增幅很小,所以宏观经济效果微弱.实际上,在通胀率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当局虽然小幅调高利率,但实际利率不但未上升反而下降.央行自去年12月开始已经两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还有下调空间.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为20.5%,仍处历史较高水平.

《财经》:自4月16日起,中国央行加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波动区间.这是否意味着汇率管制的放松?

关志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中间价的上下0.5%扩大至上下1%,加上中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减小,意味着人民币的单边升值趋势可能基本结束,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双向波动增强将成定局.

我认为, 当局在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乃至其上升速度时,更重视物价走势.具体来说,就是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加速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而当通货膨胀减缓时,就抑制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

比较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率和居民消费指数上升率,可以看出一种倾向:在当局通过改变汇率来稳定物价的意图影响下,通货膨胀率越高,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速度也越快.

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于2011年7月达到顶峰的6.5%后转为下降趋势,2012年3月降至3.6%.与此相对应,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率(同比,当月平均)也于2011年8月的5.9%见顶,2012年3月下降至4.1%.预计当前通货膨胀将继续下降,因此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速度也将进一步放慢.

中国现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终究只是过渡期的措施,最终还是会被自由浮动汇率所替代,建议中国吸取日本的教训,应该准备好向完全浮动汇率制过渡的路线图.

国内版“雁阵模式”、FTA和ODA

《财经》:扩大内需是支持今年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偏低,远低于70%的世界均值.其中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目前的35%左右.你认为中国消费多次启而不动的原因是什么?

关志雄: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仅为35%左右,比上世纪80年代的50%还低,而美国在雷曼危机以前是70%,中国只有美国的一半,显然中国消费不足,美国消费过剩.那么,如何提高中国的消费率?尽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至关重要,但我更想强调,收入分配不均才是最根本因素.

收入差距的扩大意味着收入越来越向消费倾向低的高收入阶层集中,这是整体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改变此种局面,只有改变所得差距,“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双管齐下,也就是说,依靠市场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共同调节.

《财经》:根据日本的经验,如何调整收入分配?

关志雄:我认为中国目前有三个趋势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城乡间以及居民收入的差距,有利于扩大消费.一是国内版的“雁阵模式”,随着先发区域向后发区域的产业转移,资金、人力等纷纷从沿海地区流向中西部地区,“西高东低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显现;第二是国内版的FTA(自由贸易协定),虽然阻碍人力流动的户籍制度尚待改善,物力和财力(资金)的国内统一的大市场已经日渐形成;第三是中国国内版的ODA(发展援助),即区域间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交付税制度的建立.

中国这三个趋势在过去几年已越来越明显.我最近发现一些新的现象,比如内陆出口增长率比沿海要高,而且高出很多.与此相对应,内陆的经济增长率也比沿海高;同时内陆的消费也有所提高.这个倾向对扩大内需――尤其消费来说是一个好趋势.

《财经》:中国政府采取的家电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对提振消费发挥了作用.但是,上述刺激消费的政策将在2012年底前陆续到期.后续政策正在酝酿,你怎么看?

关志雄:家电下乡等措施是一种结构性刺激政策,容易对经济造成扭曲,形成行业苦乐不均.政府无需参与具体行业的消费选择,而应增加居民收入,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自行选择.宏观问题要用宏观手段来解决,我认为减税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