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诊脉中国经济

点赞:27661 浏览:1302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土地财政去矣,股市市场化改革,减税势在必行,“末日博士”谢国忠寻因经济改革前景.

谢国忠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预见了陷阱.他清楚地看到“亚洲经济有巨大的结构性问题”.这使他在亚洲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作出了比较准确的判断.多年来持续唱空楼市让他被网友戏称为中国的“末日博士”,“空军一号”,对于眼下中国股市及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他有怎样的见解?

土地财政去矣

解读中国房地产有三个关键因素,一是资金,二是人口,三是土地.中国的人口没有增长,需求不会增加,资金的供给没有增加,地方政府却大量供应土地,所以中国房产的高位运行将无以为继.

从资金角度衡量,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推动房价的持续上涨.在中国进入WTO之后,其外贸交易量暴涨,在全世界贸易所占有比例大幅度上升,给中国货币供应量的暴涨提供了一个契机,但这是一次性的,所以,今后中国的货币增加量最多只能达到10%.但到2012年为止,中国在建房地产项目将可能突破100亿平方米大关,而中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超过欧洲、日本,达到30平方米.在人口不增长的前提下,建设力度相当可观.


众所周知,房屋建设周期为三年,货币暴涨与房屋建设周期存在时间差,由此产生上行压力.当人们看到上升后,将产生投机行为,并且越滚越大.但当拐点到来时,由于房屋是按照未来预期的,当投机需求消失,就开始下滑.很多地方政府官员认为中国的房产市场是短缺的,只要政府放松调控,就将反弹,这显然是错误的.所以,地方政府靠土地财政吃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从土地供应量角度衡量.由于中国的土地是政府的,政府希望通过建房赚钱,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土地财政收入,人为控制着土地的供应量,造成供不应求的情况,演变为建房如同造电视机、电冰箱.致使中国在建的房屋已经相当于50个香港,数目相当可观.

在上海、北京、深圳,因为商住土地供应量须由国务院批准,易形成短缺,但在广大的三线城市,其土地的供应则增势迅猛,而且大部分三线城市的人口在十年内没有增长.所以土地的供应非常充足,远远高于需求.

再从人口角度看.作为农村人口要搬到三线城市,从生活成本来说,基本没有必要.因为如果搬到二线城市或者是一线城市才有可能有就业机会,带来足够的工资.眼下农村的真实情况是只有老人和小孩,所以很难再有几亿人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城市化率高速增长的时代过去了.其实,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早已经转移,但受制于收入水平,他们在城里写房的可能性并不大.

所以,未来5年,房地产的走势,降一半的可能性非常大.

市场供求决定股市

经济虽然高速增长,但股市不涨,有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中国是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所以形成产能过剩,引起资本回报率非常低.比如钢铁行业,通过政府手段,许多企业虽然盈利不好,但还是能够活下去.这就加剧了产能过剩,使整个行业下降,致使所有的钢铁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这自然会影响到其公司的股票.

现在A股仍处于困难期,当公司还没有盈利时,股价很难出现拐点.虽然,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在回购股票,但大部分企业还是资金短缺,所以股价疲软.如若发债,负债率则相应增高,公司盈利欠佳.虽然,QFII、RQFII正在进入中国市场,但外汇储备基本没有增加,所以总的来看中国的资金是外流的.作为QFII跟RQFII的管理人,他们不是因为看好中国股市,而是因为国内的股票比香港股价低.这样的操作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

谢国忠诊脉中国经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另一方面,现在对中国最乐观的是国际上的基金经理,因为他们认为中国有潜力.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中国不是潜力问题,而是体制问题.即使经济增长,如果还是投资带动,公司就不赚钱,股市也不好.

中国能够创造价值的公司其流必须是正.例如中国移动,但这与它在邮电系统的垄断地位有关.神华能源流也是正,但也受惠于政府.由于体制就是产能过剩的体制,如果要站住脚必须玩同样的游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股市、股民很不利.所以大部分公司都是毁灭价值的.这虽然有点触目惊心,但其实并不危言耸听.眼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流大部分是负,之所以中国公司不分红,就是因为不赚钱.

虽然面临诸多困境,但关键依然是依赖市场来决定供求.例如,上市登记应该由律师和券商决定公司能否上市,让股民自己选择.如果是审批制,就难免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公司既然愿意花精力上市,表明其背后的目的是“圈钱”.所以,这是个恶性循环的体制,大量上市公司都是为了赚股民钱,而不是让股民赚钱.

所以现在郭树清主席推进的发行制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逐渐改善这个问题.最重要的突破就是走向登记制.因为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里,基本上是官本位,如果把中国的股市比作一条河,其实后面有一个水坝,水坝放多少水是人为制定的,虽然说河水波动,但实际水位是由人来确定的.只有去掉大坝,才会有一个市场的机制.

当然,具体操作和实行有相当的难度,但从劣币驱逐良币转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阵痛.眼下,很多人手握房子和股票,期待再来一波2007年的行情,但已经不再可能出现那样规模的流动性泛滥了.现在唯一能够依赖的就是公司自身的实力.中国的投资者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暴富的心态已经很不现实.

减税是不二法门

十八大结束后,中国极有可能进一步减税,但减税的规模不会很大.美国的财政悬崖是GDP的3.5%,中国的空间则更大.只要政府能够控制开支,通过发债弥补短期缺口,再由经济增长来消化赤字,减税初衷定能实现.

但核心就是控制政府支出,只要能控制政府行为,经济必然繁荣.但减税、控制政府支出依然只是表象,其深层次问题依然是体制.当家庭和企业遇到困难时,政府增加社会负担,不给百姓让利,经济自然没有前途.所以,政府必须精编减政,缩减开支.

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6000美元,台湾、香港地区则上万美元,发达国家接近5万美元,中国要提高到1.5万美元,就有250%上升的空间,潜力巨大.但中国问题的症结不是潜力,而是体制.如果希望经济向好,中国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将国企民营化,把股票分给百姓,让老百姓有机会、有财富、有消费的能力,政府转为以怎么写作为主,资本分配则是公司和资本市场结合,由市场行为决定.

过去十年,中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老百姓究竟得到哪些实惠?工资的涨幅明显不及物价、房价的增长,实际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些事情值得我们反思,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应该由市场决定才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