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立高校融资探析

点赞:30153 浏览:1420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面对高等教育经费短缺而债务融资风险加大的严峻形势,公立高校将如何难题成为一个核心课题,本文拟以此为论题,展开对多元化融资的探析,并对融资风险防范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公立高校;多元化融资;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扩建,主要是改造老校区和建设新校区;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的更新和配备;科研成果的转化;优秀人才的引进,无论哪方面的规模扩张,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短缺.

公立高校巨大资金缺口形成的直接原因:(一)扩招导致办学规模急速扩大、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二)办学规模扩大引发高校扩建、合并风.政府对公立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形成资金困扰的重要因素.具体分析主要是:(一)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不足,根本无法满足扩招的需要;(二)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存在结构性问题,部属、重点高校投入多,地方普通高校投入少,而且不能及时到位.

1.我国公立高校经费筹集中的主要问题

1.1 渠道单一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虽然我国政府和学者一直期望实现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但实际上,公立高校资金来源目前仍是以财政拨款和学杂费收入、银行贷款为主的三元结构.

1.2 风险加大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融资风险、特别是贷款风险逐渐显现,2007年8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上半年社会事业发展和下半年政策建议》中指出:“高校债务风险逐步显现,据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5年底,高校贷款余额达2001亿元.”吉林大学的财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高校的融资风险已经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制约了高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多元化融资探析

国内公立高校经费来源主要由:政府拨款、学生缴纳学杂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TOT模式、BOT模式、融资租赁、企业资助和个人捐献、销售与怎么写作收入等几个部分组成.以下内容是对这几种收入来源进行分析.

2.1 政府拨款和学费收入

国家财政拨款非常有限,国内学生招生规模和收费标准稳定使学费收入已经上升空间不大.如果迅速扩大全日制学生招生规模,拨款和学费收入虽能增加,但是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严重跟不上而且要进一步加大基建投入或租金投入.例如云南开放大学建设和云南“桥头堡”建设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首先通过扩大招收远程教育学生可节约对校舍等基础设施投入的费用;同时留学生收费的自主权相对灵活,通过扩大招收东南亚外国留学生可以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

2.2 银行贷款

负债融资特别是向金融机构借贷是高校筹集资金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全国几乎每所高校都背负了一定程度的债务,少则上亿,多则数十亿.银行贷款筹资方式中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向政策性银行贷款或与商业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较适合.

2.2.1 向政策性银行贷款

我国有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通常政策性银行比普通商业银行贷款的期限长、利率低.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在高校融资中的优势较明显:第一,高校从银行贷款,主要是用于高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呈现一种中长期的特性,从开行给高校贷款跟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的“两基一支”政策性投向是相吻合的,同时由于国家开发银行是专门经营中长期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此从开行资金投向来看,跟高校贷款资金需求是相吻合的.第二,开行在做中长期贷款中,咨询财务顾问,围绕贷款做了一些金融怎么写作,做得比较好.高校贷款应该说期限比较长,投入资金量比较大,前期设计论证,开行在这一块可以发挥优势.第三,国家开发银行在助学贷款这块做得比较有特色,助学贷款贷给学生的贷款,偿还率比较高,高校就没有必要拿出自己的钱为学生来担.因此开行做高校本身的开发贷款,或者给高校贷款,会比其他银行有优势.

2.2.2 向国家商业银行签订授信贷款协议

授信贷款是指和几家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协议,采用这种方式贷款的优点是:对于高校来说可以贷到金额非常大的贷款;对于银行来说降低了风险.1998年,西南财大在全国率先吃“螃蟹”,向成都农行贷款修建第一幢学生公寓.2001年12月1日,南京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等五家银行行长共同签署了授信贷款协议,获得总计达50亿人民币的贷款信用额度,以推动南大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

中国公立高校融资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3 资产置换

高校的资产置换是指通过经营学校自身的资产来筹集新校区建设所需资金的方式,包括转卖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等.资产置换的优点包括:有助于高校快速完成自我重塑;有助于合理解决高校长远发展与教职工近期利益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更新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向规模型方向发展;有助于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沈阳某高校为了扩大发展规模在2000年通过沈阳市政府划拨的方式,在位于沈阳浑南新区的大学城内获得了1150亩土地,用于建设新校园.同时,为了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将市内原有老校园西校区7.7万平方米的土地转让变现,卖给市内一家房地产公司,获得了3.2亿元的收入,再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得其余新建校园所需款项.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同沈阳市规划局和国土资源局下属的沈阳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签订了《有偿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书》,由政府收回土地的使用权,并以土地出让的代为拍卖,最终由沈阳市银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购得,政府又将拍卖所得款项中的3.2亿元返还学校.

在采用“资产置换”的方式时应特别注意处理好法律关系.因为从物权和产权角度看,高校的土地为国家所有的划拨土地,高校无权擅自进行转让处置和收益.2008年国土资源部已经界定公立高校的土地置换行为是不合法的,应严厉禁止.但是在本案例中,高校并没有就土地问题直接与购地的开发商进行协商或交易,而是政府先对高校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再同开发商之间进行土地和金额的交割,最后又把资金划拨给学校.此做法值得公立高校在进行土地置换过程借鉴.

2.4 TOT、BOT模式

TOT是“移交―经营―移交”的简称,目前主要是面对国外投资者,高校可以尝试将其扩展到排除国内有实力的私营企业、金融机构等.具体做法是:在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后,高校把已经运行的基础设施移交给对方经营若干年,可以一次性融得一笔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基础设施;特许经营期满后,合作方再把设施无偿移交给高校.

BOT是“建设―经营―移交”的简称,由高校提供土地,由项目公司建设学生公寓、食堂等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经营收取使用费或怎么写作费,回收投资;合同期满,高校收回设施所有权.

高校应用TOT融资方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经营权出让期的确定.应用TOT方式融资,必须依据高校总体规划,科学分析、合理确定经营权的出让期限.在确定经营权出让期限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基建周期、建设资金需求量和收入组织能力.如果学校基建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收入组织能力较差,为确保基建项目顺利完工.宜选择较长的出让期限;反之,宜选择较短的出让期限.②经营权转让和融资标的回租的确定. TOT、BOT项目融资需要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权的合理定价是必须的.由于在经营环节采用回租方式,经营权的转让确定相对简单,可采用收益现值法.收益现值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拟转让的项目经营权的真实价值.由于经营期间风险的不确定性.承让方一般要求比较高的回报率.在确定融资标的回租时,应在转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因素进行修正,使趋于合理、可行.北京科技园国际学校应用BOT方式筹集12亿元建设中关村国际学校,以及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采用“模拟BOT”项目融资方式,合作方投入基本建设仅仅3.3亿元,项目建成运营30年后,项目公司无偿把学院资产移交南开大学.这都是高校应用BOT的成功案例.

2.5 租赁融资

在学校经费支出中,设备购置及学校自筹基建支出占总经费支出比重较高,如果全部进行贷款不仅会增加学校的负债,而且在学校资产不能抵押的前提下,学校很难实现全额信用融资,即使能从银行获得资金,进一步融资将受到影响或增加融资成本.因此,如果通过租赁的形式获得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使用,既可满足教学的需求,又可避免学校背负过重的债务负担.租赁的优势在于,学校可向出租人或投资商签订租赁合同,在合同期内只需支付租金就可获得使用权,租金与贷款利息一样,为分期支付,不同的是贷款需要还本金而租赁则不需要.当合同期满,学校可根据需要续租、退租或留购.融资租赁是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引入出租怎么写作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融资方式.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尽管冠名“融资”还不如冠名“融物”,因为企业在租赁交易过程中不仅得不到资金,还要支付租金.但在租赁期间,承租企业可以拥有租赁物件的占有、使用、收益三项权益,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融资租赁在高校中的应用一般为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这也属于后勤社会化引资的一种方式,一般由投资公司开发,学校租赁,产权开始属于投资公司,而随着逐年支付租金,产权也逐步过渡到学校,并在租赁期满以象征性转让给校方.

2.6 争取社会团体、个人、企业和校友多方面的捐赠

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设有发展办公室负责募集资金,机构十分庞大,其中学校筹款能力的大小和筹款金额的多寡,直接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地位.而我国只有为数极少的重点高校建立了融资机构,这种局面需要扭转.

学校首先必须建立筹款机构,建立校友会与民营企业合办专业等广泛争取社会捐赠资金.开拓来自爱乡人士、爱校人士对学校基本建设资助、教育基金赞助、奖学助学等资金赞助有利于缓解办学压力.其次应分解教育融资目标.应对学校融资总体目标进行详细合理的分解,把学校融资总体目标分解为中目标,中目标可细化成小目标,分解到各个院系,明确各院系的融资任务和目标并建立相应融资激励政策. 最后应扩大高等学校的融资区域与对象.学校不仅在所在城市,还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融资机构,融资对象范围要逐步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

2.7 个人委托贷款

个人委托贷款是一种于学校、个人、银行三方都有利的融资方式.学校可借到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低且利率稳定的资金,个人可得到比银行同期存款利率高的收益,银行可通过委托贷款总额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并能拓展市场业务;个人委托贷款利率按约定的利率执行,相对比较稳定,不受银行利率调整的影响,可以有效控制财务成本;学校因委托贷款支付的利息,通过委托贷款这种形式,使学校教职工或其他个人成为直接受益人.

2.8 其他方式融资

学校本身也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利用自身的智力、科技、设备和校产开展对外咨询和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出租学校设施、销售软硬产品、进行科研合作等,学校.

3.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降低和防范高校融资风险应该是政府与高校两方面共同努力.

3.1 就政府而言

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化解高校的融资风险.第一,划拨校园用地.高校贷款的相当部分用于购写建设新校区的土地,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这部分土地的公共属性,应该由政府无偿划拨或政府财政购写的方式取得.第二,在适当时机发行教育彩票,以筹措足够的教育资金.政府可以采取单列教育彩票发行指标并以特种教育彩票作为发行尝试的方式.第三,成立政策性的教育银行.鉴于教育的公共属性,成立教育银行作为政策性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集中现有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第四,帮助高校新老校区的置换减轻其债务负担.第五,政府应对高校利用自身的智力、科技、设备和校产开展对外咨询和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进行科研合作等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对从产业界获得的科研经费执行特殊政策.第六我国政府应加强支持和引导,制定社会捐助教育的专项法规,尽可能放宽捐赠的法律法规限制,完善税收激励机制,发展民间教育捐赠组织和教育捐赠基金会.第七政府可以在高校科研转化与产业界需求之间搭建一个平台,帮助双方分别寻找到合意的交易对象,降低高校用自有资金投入研发的风险.第八政府应对高校建立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设立贷款风险预警指标,帮助高校合理控制贷款规模.有关部门要定期审查高校的贷款是否超过警戒线,对超过警戒线的高校,予以通报.将维持合理的债务规模纳入高校管理当局的业绩考核机制.并为高校贷款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3.2 高校自身方面

3.2.1 加强教学和科研,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困扰

从国内外高校来看,在经费筹措上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优秀的高校由于具有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良好的学术声誉作为支撑,因此经费筹集能力强,雄厚的经费又可以进一步支持学科建设和科研,从而走上良性循环;而较弱院校资金筹措能力弱,严重缺乏资金,对贷款依赖性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大师之谓也.”如斯坦福大学一些大学之所以能够从普普通通的大学迅速崛起为世界名校,部分原因也在于此.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资金短缺的困扰还是应该努力优化课程设置与讲授、加强科学研究和学术水平引进和培养一批“大师”.随着我国加入WTO,教育的开放,竞争的加剧,那些教育质量不高的学校只能在低学费上增加吸引力,这必然会给经费的筹措带来强烈的冲击,这样越是教育质量不强越是经费短缺,越是无法增强教育质量,恶性循环下去,甚至影响大学的生存.所以大学只有努力防止重规模轻质量、 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筹措经费的能力

3.2.2 多种方式融资,减少对贷款的依赖

就高校自身而言,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预算约束,同时,优化存量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充分运用上文所提:资产置换、TOT模式、BOT模式、融资租赁、企业资助和个人捐献等融资渠道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实现多元化融资.

3.2.3 针对存量和增量贷款风险的防范

(1)对存量贷款采用短贷变长贷措施

当前“银校合作”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贷款比例过高,如果代之以良好风险控制的中长期贷款,可以避免风险.“短贷变长贷”是能最快速缓解高校债务风险压力的措施.据报道,2007年由工行牵头,联合6家商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将江苏大学短期贷款9亿多元统一转化为5年期的长期贷款.同年辽宁省,通过与国开行协商,将高校贷款73亿元打捆转到国开行,实现了短贷转长贷.这种方式虽不能治本但大大减轻了高校当前的债务压力.

(2)对增量贷款尽量控制规模

高校财务部门应控制本校贷款规模,尽量减少新增贷款.高校可以依据教育部、财政部2004年7月共同组织开发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测定贷款的规模,尽力将贷款控制在规模之内,当贷款额度超出偿债能力、财务风险预警线时,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一般来说,高校债务负担率不宜超过150%,债务依存度不宜超过100%.同时,要优化贷款结构,将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相结合,根据校园建设进度及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贷款期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闲置,增加贷款利息的支出.在必须贷款的情况下,贷款优先投入到资金回收快的项目.学生宿舍(公寓)、体育场馆以及学生食堂等,与扩招直接相关,大量的生源可带来较高的资金回报.因此,应优先安排该类项目的贷款.对于高校三产,以及用来参与社会工商业企业间竞争的项目风险最大,更要谨慎借贷.

总而言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 一方面要强化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进行多种渠道融资,同时注意防范融资风险,这将是公立高校融资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