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风暴”

点赞:7217 浏览:30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8年的第一场“火”来自一个意外发布的“绯闻事件”,瞬间点燃全民的“八卦”热情.

中国“婚姻风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婚姻法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大家津津乐道种种绯闻是非时,却越来越少人提及“婚姻”之于家庭双方的界限.“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成为中国现代都市中的一种“流行”.当“流行”慢慢成为“正常”时,我们发现,这一代人的婚姻已经到了一个该反思的节点.

我们的焦点集中在35~45岁、受过良好教育、收入颇丰的“中产”家庭.当车子、房子、孩子、位子,一切的奋斗目标有了眉目,随之而来的却是迷失和无所适从.面对日渐平淡的感情和新的诱惑,“婚姻”在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挣扎

当下婚姻观调查

文/黄艾禾

这是一份网上的问卷调查,由《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网联合举办.调查分为男人卷与女人卷,截至2008年1月14日上午11时,共有9021人参加了男人卷的调查,5002人参加了女人卷的调查.

调查结果是颇有意味的.

如,对于“你是否相信存在永恒的爱情”,男女中的多数人都选择了“否”;但在回答“你认为是否能做到忠于婚姻”时,男性中的多数人选择了“否”,女性中的多数人却选择了“是”;她们虽然也不相信有永恒爱情,但却更愿忠于婚姻.

在回答“面对诱惑,你的心理状态是等”时,更多的女性选择了“这有悖社会的道德观”,而更多的男性选择了“有那么多人都这样,我也可以”;在回答“如果发生婚外情,你会怎样选择”时,更多的女性选择“因早晚会暴露,还是会选择退出,保护家庭”,而更多的男性选择“我可以在家庭和情人间维持平衡”.这或许在表明,面对婚外恋,男性在道德约束上,要弱于女性.

女性也比男性更相信浪漫.在回答“你接受婚外情的原因是等”时,女性更多地选择了“真挚的感情”,而男性更多地选择了“新鲜刺激”.但是,当问到“如果发现对方有婚外恋,你会等”时,选择“不能容忍,放弃婚姻”的,男性多于女性,选择“与对方私下解决”的,女性多于男性.在这个问题上,女性还是更倾向隐忍和保留家庭.而“选择维持婚姻”的理由,女性更多地是“为了孩子”.

这份调查的一个亮点,是无论男女,在婚姻发生问题时,大多数都选择了“及时沟通”.婚姻毕竟不是随意可以丢弃的敝屣,不可听任它自生自灭.它是需要用心维护的.

我们的婚姻飘荡在秋千上

文/罗雪挥 李楠

“这一代”人的婚姻注定内心分裂:受教于封闭的纯真年代,拼杀于开放的花花世界;失去了传统道德的围栏,却又无法真正自由地跑马;奉行“从一而终”,但很少人相信白头到老.爱了,婚了,散了,一代人跌跌撞撞到中年,感情没着没落,结局没黑没白.

她始终怀念那段好时光.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仪(化名)和李健(化名)在西部一所大学校园的一次聚会上相遇.两个人是老乡,几乎没有什么悬念就走到了一起.他忙着做论文,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她静静地陪伴在他身边,两个人几乎不说话,一坐就是一个下午,感觉很温暖.

大学的恋爱单纯而宁静,那时的人还很少敢有出格的.真的感情也真的简单,恋爱的活动无非是一起骑着自行车出去玩,吃最便宜的小吃,活动地点不外图书馆和自习室.

毕业后,两个人费尽周折,最终双双留在了北京,顺利地结婚,生子,过着清贫而安乐的时光.

1990年年底,李健跳槽到了一家知名外企,事业自此上了快车道.他频繁被猎头公司挖角,每挖一次,年薪便以10万的速度增长.李健飞快晋升百万年薪阶层.他们成了同学中最早写房、写车的那一拨,一家人很快搬进了大房子.生活一直算圆满,直到王仪无意中发现了李健手机上的一条暧昧短信.

狐疑的她当即记下了那,而后设法调出了李健的记录,结果发现李健每天至少与该通话20分钟以上.在王仪锲而不舍地追查下,另一个“她”浮出水面――一个更年轻温柔的女孩儿.一向对爱情与婚姻充满自信的王仪瞬间崩溃了,在毁灭性的争吵后,她提出了离婚.李健试图挽回,但王仪很坚决.

王仪提出考虑详尽甚至苛刻的离婚财产分割方案.李健付清了全部房贷,在留下了车子、房子,承诺每个月给女儿支付上万块钱的抚养费后,几乎是净身出户.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李健事业成功,但是至今没有再婚;王仪虽然见了若干个对象,但是总不满意,她忘不了那段纯真的时光,也很难找到与李健条件相当的人,她甚至无法接受对方每月只挣一万多块钱.

年近不惑的方滨(化名)也面临着和王仪同样的情感难题,只是在“证据”面前保持了沉默.这个相貌堂堂、行事像个“爷们儿”的男人,起初对妻子爱上他人大惑不解.两人均是大学毕业,自由恋爱成婚.方滨平时工作很忙,常常需要出差.方滨从来不把在单位的烦恼带回家,但是也常常会因为太累而懒得说话.妻子则像大多数女人一样,喜欢倾诉.

“他”是偶然闯入的.其貌不扬,但是为人体贴和气,做得一手好菜.方滨也是通过一条短信发现妻子有情况的,此时他们刚刚拿到了第二套房子.方滨委托调查,结果令人难以置信,原来每当自己出差,甚至每晚打给妻子时,妻子都在家留守.但是一入夜,妻子便出门奔“他”而去.妻子近日正式提出了离婚.方滨不同意,他检测装一切都没有发生,理由只有一个,曾经漂泊相依的日子,终不忍舍弃.

婚外情:“头号婚姻杀手”

王仪、李健和方滨都属于这样一代人,大部分的“60后”(出生者)和小部分的“70后”构成的一代.近年来,中国离婚率逐年上升,自1995年以后,每年离婚人数都在100万对以上.《当代中国家庭巨变》一书中,作者丁文、徐泰玲记述,“就全国而言,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婚外情所造成的离婚案,约占离婚案总数的25%~35%,90年代中期至今,据一些地方法院统计,这类离婚案件占离婚总数的40%~50%,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60%以上.”

2007年,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杨晓林一共承接了80桩案件,涉及离婚的案子达到60桩,35岁至45岁的人几乎占了四分之三.而且当事人层次较高,杨晓林所在的律师所收费门槛为6500元,客户包括上市公司老总、外企高级白领,也有大学教授及主持人.其中,婚外情成为重要的离婚诱因,杨晓林表示,除了少数捕风捉影,大部分婚外情都确有其事.

“到我们这里来的,基本上都是中产阶级.”北京好猎手国际商务调查有限公司董事长常联永告诉记者.他的当事人大多有良好的教育和经济背景,工作单位不乏“世界500强”.常联永曾经做过十多年刑警,调查出轨证据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此项目该公司的报价为8000元,有时一天花费就上千元,比如紧随出轨方在高速路上追踪,或者坐飞机从北京追到上海,又追到深圳;对方住高档宾馆,侦探也住高档宾馆.常联永表示,大部分委托人起初都只是怀疑,而一旦付诸侦查,往往“结果不仅有,而且很严重”.

“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男人没有婚外恋的可能都是少数了.”著名作家柯云路向记者表示.他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婚恋现象研究,相继出版了著作《婚姻诊所》和《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柯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感情的多发期,“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说中国现在婚外情、网恋的故事要比他们稠密,不仅是比华人世界,比国外很多地方都稠密,就是说我们现在正热闹着呢!”

自由的自相矛盾

“这一代人承前启后,两边都占.保守的那一半还想着从一而终,即使深深地觉得不满意,也还都挺着;开放的那一半则在不断涌现离婚分子.”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网民“水玲珑”表示.她仍然不相信自己这代人真的会彻底丧失道德感,真正做到性与爱分离.

北京会明成长咨询中心肖慧明告诉记者,前来进行婚姻心理咨询的“这一代”,明显地处于内心分裂的状态.中心的问题都是一个:离,还是不离?既要考虑工作、仕途、面子、孩子以及父母等外在感受,也想兼顾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

肖慧明表示,反观“50后”与“80后”,前者只考虑别人,后者只考虑自己,问题就要简单得多.

著名作家柯云路这样评论“这一代”人与“80后”的差别:当“80后”说他爱上第三者,“第一他可能比较利索;第二他可能内心冲突比较少;第三他甚至可能比较坦率,‘60后’和‘70后’这两张皮就扯得比较厉害.”柯云路说,“他们也想当好丈夫、好妻子,但是也不妨碍他们在外面花一把,只是他们乱搞的时候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不愿意让父母、子女知道,也不愿意让社会知道.”柯云路将之形容为“婚姻的两轨制”.

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杨晓林介绍,在他经手的离婚案件中,这一代当事人大都经过了长期痛苦的考虑,尽量做到完满.比如有人2004年就向他咨询了,2007年才正式委托他离婚手续.在对待孩子方面,不少客户都慷慨地尽到了抚育的责任,比如每月支付上万元抚养费.而“80后”的委托人,则常常为很小的事离婚.且说离就离,没有任何余地,到法院只是走个程序.生于1969年的杨晓林表示,检测若还有回旋余地,他常劝当事人能合就合,要么协议离婚,虽然他将为此失去写作技巧费,但是他就是在那个年代受教育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一代”人,在红旗下生长,而后在彩旗下鏖战,童年基本在整齐划一的清苦中度过,青年时大都在艰苦奋斗,等人到中年,则赶上了社会的分化与变动.同样是婚外情,早年叫“搞破鞋”,80年代被称为“第三者插足”,90年代初被称为“婚外恋”,现在则称之为“情人现象”,观念越开放,诱惑越多.

新中国成立后,公开的蓄妾和嫖妓在严厉的措施下完全绝迹,盛行几千年的写卖婚姻和包办婚姻也在大部分城市消亡.到80年代,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成为真正自由恋爱的第一代人.

著名学者李银河在《中国人的与婚姻》里表明,她曾于80年代在部分城市做过调查,被访者中,婚姻完全自主或者基本自主的占80%以上,父母做主的不到20%.80年代念大学,现在杭州一所大学任教授的“大海”告诉记者,他们那个时候谈恋爱完全没有附加值.而今天,只要打开报纸的征婚版,就会发现整版都在讲经济问题,比如自备房、车,而且要求没有贷款.

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流,这一代部分人的情感道德环境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曾经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末两次参加《婚姻法》修改的著名学者巫昌祯告诉记者,80年代初,中国取消了“通奸罪”.90年代初期,一些地区包二奶、重婚、妻妾同堂等现象开始日益严重,在“法律管不着,道德也管不了”的情况下,婚外情一度愈演愈烈,从隐蔽走向了公开.2008年1月11日,曾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化名为张玉芬的陕西“二奶杀手”,成立了“中华全国民间反二奶同盟会”,帮助受害者进行反击.

这一代人的婚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诱惑和挑战――有人不声不响做了精英,有人坐着火箭上了黑红榜单.错过末班车的则在社会转型期中转了又转,令人天旋地转的生活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当终于跨入了中产甚至资产,爱情却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陷入了婚外情的沼泽.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离婚潮和性启蒙

文/黄卫

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新《婚姻法》颁布引发了离婚潮,其主体是“上山下乡”后纷纷返城工作的知识青年.其中,“遇罗锦离婚案”轰动一时.

作家遇罗锦在最倒霉的时候与工人蔡钟培结婚,平反回原单位后即以“没有感情”为由提出离婚,引起了一场关于婚姻是以政治、物质条件还是以爱情为基础,以及离婚标准究竟应该是“理由论”还是“感情论”的社会大讨论.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性启蒙运动,西方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最典型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正是从弗洛伊德开始,中国人第一次敢于公开谈性.

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傍大款和包二奶

到80年代后期,中国人离婚情况开始逆转,结婚5~15年的中年夫妻开始成为离婚的主流.

1983年,由36名妇女组成的“秦香莲团”联合到全国妇联,状告她们的丈夫是“陈世美”.这些女性都是知识分子,她们在过去的岁月里自觉地支持了丈夫的事业,可这些丈夫翻身后竟纷纷借助新《婚姻法》中的“感情破裂”一条,提出离婚,不要糟糠之妻了.

在这一轰动事件里,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一个新词:“第三者插足”.

官司最终打到,在领导人的过问下,36个“陈世美”没有一个离成婚的.但在10年之内,他们全部都离婚了.

资料显示,当时40%~50%的离婚案,是由第三者插足引起的.与此同时,人们还创造了两个新名词:“傍大款”和“包二奶”.妇女问题专家警告说,重婚纳妾、“包二奶”、姘居、婚外恋等现象在广州、上海以及其他地方呈增多趋势.

90年代后期至今:新型婚姻和性自由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婚姻观正在发生变化.这是继1950年颁布《婚姻法》后的第一次婚姻革命(以法律为导向)、“”期间的第二次婚姻革命(以政治为导向)、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三次婚姻革命(以经济为导向)之后,到来的第四次婚姻革命.但其特点很难一言以蔽之,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只能是:不确定性.

当下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据报道,公众对它们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8%;隐婚(检测性单身)为52.5%;“闪婚”为34.1%;不婚为62.7%.

网络推动了中国的性解放.网络大大降低了性行为的成本,某些网站的同城约会栏目已经变成著名的据点.游戏等交换性伴侣的活动开始隐秘地出现.

“闪婚”开始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从相识到第一个晚上到结婚,双方相处可能不超过13个小时.

这种新兴的性自由的后果是:在2004年,流产女性中有65%是单身,而这个比例在1999年是25%.

据民政部统计,2004年,中国有160万对夫妇离婚,比2003年增加21%.一位性学者指出:“以前,在踏入社会前,我们都有是非观念.而现在人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几乎没有什么道德标准.”

精神上的最后堡垒

文/罗雪挥

要等到多年以后,“这一代”才有能力意识到,婚姻其实不是战斗的对象,而是我们抵御外界动荡的最后一座堡垒.

谋生难,谋爱更难

在“这一代”中,虽然男人的出轨率相对更高,但在婚姻关系中内心更保守更紧张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北京好猎手国际商务调查有限公司董事长常联永上个月共接了六起调查婚外情的案子,其中有三起都是丈夫调查妻子.北京会明成长咨询中心肖慧明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个案中,男人呈分裂煎熬状态的更多,偏向传统也更多一些.

传统的家庭取向决定了传统的婚姻矛盾.在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杨晓林看来,婚外情虽然是结果,而内因则常常是婆媳矛盾,特别是在怀孕哺育孩子初期造成的矛盾突出.而丈夫永远不能够原谅的错误依然是“她对我妈不好”.事实上,再甜蜜的爱情,都趟不过婆媳冲突的浑水.

外企职员赵平(化名)坦言,她婚姻中最大的烦恼从来不是因为经济,而是因为来自和公婆相处的压力,她宁肯花钱为婆婆在住家附近购置一套小户型,也要坚持过独立家庭生活.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因为她不知道是否还会有不可控的事发生,而自己又是否能够达到公婆的满意,她只能够用心经营现在.她自己做饭,洗衣服,并且带大了孩子,念完了MBA,忙完家庭忙事业,哪一头都不敢放松.

只是纷繁的变化中,始终都是谋生容易,谋爱太难.上海外企白领、35岁的Christina常常为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定位困惑,虽然她的婚姻没有大的伤害和大的吵闹,但她总觉得日子越过越不踏实.“我们得到了自由选择的权利,对婚姻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社会急剧变化,人也是不断变化,现实不是那样完美.对婚姻的失望感比较大.”Christina发现,在办公楼的圈子里,几乎人人都有或深或浅的婚外情,所谓“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与心的背叛”.令她惊惧的是那些永远不可控的因素,比如突然倒下失去劳动能力,比如价值观的混乱.“检测如有女孩对我老公表示好感,我都没有勇气去指责她.”Christina说.

40岁的网民“令今”总结“我们这一代”:就像大地突然裂开了缝,如果不想掉到沟底,就必须设法过沟.要么努力,要么认命,因为已无退路.她选择了前者.

“我们这一代处在特别动荡、变化剧烈的进程中,更多地承受了改革开放对家庭、婚姻所带来的压力.”全国惟一的婚恋家庭研究专业机构、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所长郭砾表示.原来由国家或单位承担的福利正在不断弱化,家庭成了教育、医疗、养老风险的最后一个堡垒.一方面婚姻的负荷越来越重.另外一方面社会对家庭的干预能力却在不断下降,面对二奶、单亲、丁克等越来越复杂的情感模式,疲惫的婚姻一旦遭遇风险,常常是灭顶之灾.

尝试自救,寻找安宁

赵平曾经有过一段痛苦的日子,来自家庭的压力无法得到纾解.她尝试求助宗教,只是从小受无神论教育,追寻男女平等的她,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丈夫是妻子的头”这样的比喻.她也考虑过看心理医生,但又觉得费用太贵,不想给为生活奔忙的自己再增加额外的负担.幸运的是,赵平找到了一个发心理帖子的论坛,她将自己的问题贴在了网上,常有热心的网友认真作答.赵平感受到了莫大的安慰.在网上匿名求助,成了很多人遇到婚姻难题时的第一反应.无依无靠,没组织没纪律的“这一代”,终于在虚拟中找到了平安与欢喜.

北京会明成长咨询中心主任肖慧明认为,“这一代”的婚姻困境,表面上都是社会的诱惑,外界的变迁,但是实际是“这一代”内心成长上的迷茫.肖慧明认为,只有价值观稳定了,学会向内看,关注自己和对方真正的内心需要,生活才能够平衡,婚姻才是有救的.也就是说,这意味着,你要认识到,“你只能拿有限的你需要的东西”.

郭砾呼吁人们花更少的时间在工作上,花更多的优质时光在家庭上.她自己周六周日从来不加班,也很少出去应酬.她认为,这一代人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学习暖暖地拉拉对方的手.

“这一代”婚姻的困惑

文/李楠黄艾禾丁尘馨秋风

中国的家庭氛围在从浓到淡

邓志伟(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

生于60、70年代这个年龄段的,现在是离婚的高峰期,属于中年危机.

从个性角度来说,60、70年代生人结合的时候,应该是在90年代,受到物欲大潮的影响比较大,如果为金钱的原因结婚的话,这种婚姻本身也是不稳固的,所以现在离婚率比较高.

婚姻观、观、家庭观都需要先进观念的引导,形成社会风气.

上一代人的婚姻很多都是患难夫妻,这是他们比较稳固的因素,但是稳固不能作为判断婚姻幸福的标准.

50年代人先恋爱后结婚,但是现在是先同居后结婚,这会有问题,会怀疑对方婚前恋爱过几次,那也会变成婚后矛盾的爆发点.

总的来说,中国的家庭氛围在从浓到淡,家庭的规模从大到小,婚姻从稳固变得脆弱,从以爱情为基础到发展成为以多因素为基础的婚姻.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对婚姻产生了冲击.

我们在大量地视反常为正常

崔卫平(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以前我生活在一个所谓先锋诗歌的圈子里面,比如你见到一个朋友,他带一个所谓新的情人来到你的面前,他不觉得有一点点不安,可是我会感到不安.我认识这个人的妻子,我在家里接待这个朋友和他的新情人,会觉得对这个人的妻子有所不敬,我会觉得很不适应.我也提醒过他们,说这对他的妻子很不公正.当时没有人理我.大家都觉得是再正常不过了.我估计在官场里也是这样的:觉得找个情人“太普通”“太正常”了――我们在大量地视反常为正常.

所谓(性的)观念的解放,它应该和对家庭的忠诚是并行的.如果你没有家庭,作为一个人,怎么处理自己的身体,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有家庭,你是有承诺的,如果你这样做(性解放),会对对方造成极大的伤害,或是极大欺骗.这有一个严格的界线.

我们不能说要解放,就不需要对家庭的承诺了.越解放,越要强调对家庭的承诺.这样一个社会才比较平衡.

普通人对基本的道德规范仍比较看重

徐安琪(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我个人觉得全国婚外恋的情况并不像传媒渲染得那么严重.

我们是搞随机抽样的调查,能够反映的是整个市民阶层的情况,包括农村的,老人的家庭.实际上对自己家庭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百分之七八十.

我们在一般家庭中的调查,婚外情的比例很低,也就是百分之几.李银河也做过这个调查,她得到的结果大概在4%左右.即使在调查中有调查对象隐瞒了婚外恋,也说明他认为婚外情是不好的,是丢人或不道德的事情.

婚外情在离婚的家庭中比例多一点.我调查过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生人的离婚状况,在50年代人的离婚家庭中,差不多也有百分之二三十是因为婚外情.实际上在各个年代人的离婚家庭中这个比例都差不多.

各个地区的比例有不同,这和地方的文化价值观和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像广东、上海占到30%左右,东北的比例就低一点,他们解释说这是老工业基地,经济状况也不太好,搞婚外情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

不过不能以经济基础为惟一的指标,它还受文化价值观、甚至一些宗教的影响.

对于婚外情,也不能完全以道德败坏评价,它可能有很多社会的、心理的因素,有些情况很复杂.包括国外,一般情况都是,年轻人容易离婚,离婚家庭中有1/3是没有孩子的,孩子越多离婚的风险就越低,毕竟付出的成本高.

但是从我们抽样的结果看,大家对基本的道德规范、家庭的责任、婚姻价值等还是比较看重.网上调查的也只是代表一部分人的状况,有一定的偏差.

社会处于道德的真空状态

秋风(《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员):

“这一代”(40岁上下)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仍有一些记忆.不过,那个年代进行了一次次的运动,正统的道德、体系其实被摧毁殆尽.而一旦权力控制体系松动,社会就立刻处于道德的真空状态.

80年代刚刚开始市场化的中国,又发生了一次启蒙运动.传统的道德、价值再一次遭到猛烈抨击,萨特、弗洛伊德流行一时,他们的价值和信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关于人的认识.这些学说告诉人们:人其实就是的载体,满足就是人生惟一的目标,不受道德约束是人的正常状态.

这正是80年代之后的社会精神状态.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开放社会,会给予人们相当广泛的私生活自由.这个时候,惟一能够约束人的本能、的,就是关于性、婚姻、家庭的道德规范.


在大多数社会,中产阶级是比较保守的,是道德之猫.但在中国,中产阶级与权贵一起堕落.根源恐怕在于,他们大多经受了过分的启蒙,所以不再相信任何道德、,没有任何精神生活.因此,置身于这个时代,他们是根深蒂固的物质主义者和消费狂,急于炫耀自己的权力和金钱,这包括炫耀性消费,就像女性疯狂地消费时尚一样.

可以说,中国人,至少是接受过较好教育的中国人,已经完成了个性解放与性解放.但是,中国从此将进入什么样的状态?意大利各个城市经历了文艺复兴之后,实现了充分的性解放,甚至连教皇也不隐讳自己的性生活.但从那之后,意大利也就再也没有文明的辉煌了.

就中国来说,最起码可以说,在性解放之后,就不可能有中产阶级了.确实,中小商人、知识精英、白领群体已经有了一定财产和一定社会地位,但他们缺乏必要的道德自觉,甚至是最匮乏道德的.毕竟,关于性、婚姻的是道德的核心内容.而一个没有道德自觉的群体,是无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