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角逐中国

点赞:4311 浏览:178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市场中的PE在反映出两大趋势:一是人民币基金的数量日渐增多;二是从事产业投资的“成长资本”在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大大超越了“创投资本”数量.

PE角逐中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如今活跃在中国的PE越来越多,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家族.家族的成员大致有三个来源:国际的PE、合资的PE和国产的PE.

最早的PE都是从国外来的,时间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进来的多是像IDG、华登、汉鼎亚太这类的风险投资公司,他们试探着来到中国这片“PE的荒漠”,在一片迷茫中摸索着前进.此时中网市场在他们眼中像一块不毛之地,手中的钱根本不知道该往哪投,即使是早期在中国做的最成功的IDG,投资金额也非常小,因为当时就没有什么做大项目的机会,只能做些十几万美元的小单子.

1995年8月11日国务院批准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于是大批外资PE趁着政策东风,扬帆东渡来到中国淘金.这些PE们各自采取不同方式,搭起他们在新大陆上的第一个工棚:红杉资本设立了专门的中国投资基金,DFJ采取了合资基金的办法,更多的PE则只是简单设立了自己的“中国办事处”.

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前五年间,到中国来的国际PE基本上做的都是风险投资的生意,投资的对象也多是像搜狐、盛大、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真正做产业并购投资的PE进来的还很少.2004年9月,美国私募股权基金新桥集团斥资收购深发展股权.以此为分界线,国际大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开始大举进入中国收购,从而替代风险投资公司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主流.

如今,全球主要的PE,如黑石、凯雷、KKR等基金都已设立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部,并四处出击展开对外并购.如凯雷并购徐工一案,就曾在中国沸沸扬扬,引起轩然大波.而黑石的动作更大,不但向蓝星集团进行了约7亿美元的投资,且吸引了中国的主权基金“中国投资公司”成为它的有限合伙人.

第二类PE是中外合资型投资基金.1998年,中国大陆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中瑞合作基金,后来又有了中国一比利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两家基金都是基于特别批准而设立.进入新世纪年以来,中外合资PE逐渐增多,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共有近20家合资PE成立,如橡子园与上海市政府联手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新加坡大华银行和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的合资等.之所以合资PE在这个阶段兴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很多项目对外资投资都有限制.此后的几年里仍不断有新的合资PE涌现出来.

第三类是中国的“国产PE”.尽管这类PE诞生的时间最晚,但得益于本土优势,国产型PE正在国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鼎晖和弘毅算是成立最早、业绩也最为突出的两家本土基金,称得上是PE界的“双子星座”.这两家基金有几个共同点颇值得研究:一是都出身“名门”,弘毅2002年出身于联想集团的直投部,而鼎晖基本是在同期出身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直投部.二是两家公司都招募到境外资金做有限合伙人:弘毅从联想中独立出来后,先后向境外投资者募集了三期美元基金;鼎晖则在成立后就向境外资金发起规模为1.02亿美元的“鼎晖一期基金”,2005年又从几家国际PE手里筹集了3.1亿美元的“鼎晖成长基金”,2006年还筹集了1.5亿美元的“鼎晖创投基金”.第三个共同点是两家基金同时在2008年5月获得了全国社保基金2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这一“殊荣”让鼎晖与弘毅成为了中国资本市场中最耀眼的两家私募基金.

在投资方向方面,弘毅与鼎晖各有所长.弘毅是一家熟悉中国风土人情的PE,它不但擅长对国内各类企业的高回报投资,更擅长对国有企业改制的项目参与,这在中国是更为广阔的一片市场.得益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弘毅在国企改制市场中势如破竹,一举将中联重科、石药集团等12家行业重量级的企业揽入怀中,从而确立了其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强势地位.与弘毅擅长于介入国企改制不同,鼎晖更注重对中国成长性民营企业的投资,而且投资的业绩更为突出,所投资过的企业也更为著名,比如南孚电池、李宁用品、蒙牛乳业、鹰牌陶瓷等等.目前,鼎晖已经成功地投资了数十家企业,取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如果把鼎晖和弘毅比作国产PE中具有留洋背景的“留洋队伍”的话,那么国产PE中还有另外两支更“乡土”的队伍:“队伍”和“民间队伍”.

PE“队伍”的第一个成员是2006年底成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200亿元、首期金额60.8亿元,基金主要围绕实现国务院对天津滨海新区功能定位进行投资,基金投资人为全国社保基金、中银国际、国开行、国家邮政局等单位.后政府又批准了广东核电新能源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四川绵阳高科基金等产业基金的筹建.国有企业出资组建的PE可视为“队伍”的另一种组成类型,比如中科招商、招商局富鑫基金等.2007年9月29日,被称为中国“主权基金”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专门从事外汇资金投资业务.PE国家队的规模地位更上了一个档次.


PE“民间队伍”是在中国产生时间最晚,但生命力最强的一种PE.他们的出现,是受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出现,和“有限合伙制”生效的鼓舞.2007年新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生效后不久,就有“深圳南海成长”等民间合作制PE挂牌成立.

民间PE实际上有着悠远的历史渊源.最早由于法律的限制,“民间队伍”只能处于“半地下”运行,它们往往是由有投资经验和名望的企业或个人发起,然后吸引民间闲散的资金跟投,然后对某领域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随着“有限合伙制”成为法律许可的模式,这些民间PE便从地下转到了地上.

随着各路“国产PE”的崛起,国内的PE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2005年以前的竞争基本都是在“国际PE”之间展开,那么如今众多的大腕级跨国PE已开始与本土出产的PE展开了抢夺,后者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已日渐增大.

根据清科年度报告,近几年来中国市场中的PE可反映出两大趋势:一是人民币基金的数量日渐增多;二是从事产业投资的“成长资本”在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大大超越了“创投资本”的数量.

根据报告,2008年共新设51支可投资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基金,其中以美元募集的基金有30支,以人民币募集的基金有20支.30支美元基金募资总额为394.79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64.6%,平均每支基金的募资额为13.16亿美元.该年度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十分活跃,20支人民币基金共募得资金213.28亿美元,占募集总额的34.9%,与2007年相比,人民币基金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同时,2008年进行产业投资的“成长资本”数量在PE总投资中占据最大比重,远超过进行风险投资的“创业资本”,123个成长资本投资案例占到了全年同期案例总数的79.4%;投资总额为66.25亿美元,占全年同期投资总额的69.0%,占市场主导地位.所有这些趋势都反应出国产PE尤其是从事产业投资的国产PE力量的增强.

但客观来看,尽管目前国产PE正在奋起直追,但外资的优势仍然显而易见.毕竟本土PE还是一支刚刚诞生不久的力量,无论从经验还是从实力,目前还无法与国际PE相比.而且本土PE的崛起又适逢金融危机的发生,它们的许多对外投资都产生了严重缩水,从而引来国内民众的众多质疑.这些问题都是新生事物在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困难,随着本土PE的长大成熟,它们将会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弘毅携手中联重科出海并购CIFA,就为国产PE指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那就是在金融危机这个看似不利的时期内,抓住机遇,与国内试图“走出去”的企业结伴出海,并购欧美实体企业.

PE虽然已经进入了中国,但总的来说还处于成长阶段.对中国市场而言,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一种从发达国家移植来的新事物.中国PE虽然这两年发展非常迅速,但客观来看中国目前发展PE的土壤条件还有很多欠缺,还需要进一步创造出有利环境,才能让这种新事物在中国本土市场上真正的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