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韵华美旗袍

点赞:29740 浏览:140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将服饰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记录其服饰发展的历史,而且在古代神话、史书、诗词、小说以及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载也随处可见.

传统的中国旗袍相对于西方服装体系以人体为根本,立体结构为基础,注重个性装饰和新奇多变的社会流行,很多因素明显无法在短期内与现代流行相兼容,这就需要对中国旗袍进行再理解,利用设计艺术进行再整合,通过流行服装作为载体进行再演绎,制造服装商品进行再推广.

中国旗袍设计的突出点是具有一眼就能看出的中国味道,或许是中国五千年的服装文明太过悠久,历史的粘稠反而给我们的服装概念不是点的清晰而是面的模糊,它不像美国西部风格可以用牛仔裤来形容,而是有太多的内涵,以至于有时我们在提到服装时,无法有具体款式的联想,中国漫长的历史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除了常见的立领、侧衩、盘纽、滚边,还有纹样、配色,特别是风格理念这样的中式元素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应用,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中国服装文化素养,不断努力挖掘服装设计内涵.

您是否注意到这股浓浓的中国旗袍风情——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越来越备受瞩目?东风西渐,悠远的东方文化已不只代表传统和国粹,旗袍正快速成为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时尚,即使是年年都以迅雷之势推陈出新的时装界也常常驻足于东方情结,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


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它的存在与发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与社会环境下完成的,对旗袍的这种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们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作为我们改良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现代服饰)的基础.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作为中国女人独有的福音,旗袍的设计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情趣爱好的演变而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民族因素成了人们首先要把握的重点.

旗袍的起源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女性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已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前期有满族女子违禁穿着汉族服饰,但清后期,汉族女子开始效仿满族装束.满汉女性服饰风格的互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逐渐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较少,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所以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中国风韵华美旗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旗袍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女性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因而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风行于本世纪20年代的旗袍,脱胎于清代满族妇女服装,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的变化并不复杂.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它的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长短、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臀的旧貌,让女性的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这一时期的旗袍款式有两大特点:一是“中西合璧”,一是变化多端.1949年建国前夕,旗袍已经相当普及,似乎每位女性都会有一两件,成为城市妇女的日常着装.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等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等

旗袍样式的演变

旗袍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服饰,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代也是众多女性推崇的对象.它不但轻便适体,而且能充分的体现女性优美的身姿和流畅的线条.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

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这位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型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30年代末又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令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 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服式.这些裁剪和结构上的改变,都是在上海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