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的天权战略

点赞:2943 浏览:87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的全球打击努力

未来,解放军的空天联合作战力量将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向地球任一地点精确投射常规火力.其具体实施可能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研制一款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东风”21D中程弹道导弹,即到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2010年)部署反舰弹道导弹.

第二阶段: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结束时(2015年),延长现有常规精确打击武器的射程至3 000千米,这可能是一种新型远程巡航导弹.

第三阶段:到2020年部署一款具有洲际打击能力的高超声速滑翔导弹.

第四阶段:到2025年之前,推出一种可在全球范围执行打击任务的,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巡航导弹.

就近期而言,中国已有能力部署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这些导弹可以打击位于西太平洋和南中国海,约2 000千米内的机动或固定目标.有报道称中国的这些武器正在进行测试,且至少有一个权威消息来源表明,反舰弹道导弹的生产准备工作早在2009年就完成了.

自2003年10月成功进行相关测试后,解放军陆基巡航导弹已达到实战状态.而这种导弹的空射型则会进一步扩大解放军防区外打击能力.空射版“东海”1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台湾情报机构将其称为“鹰击”100)的射程有可能达到1 500千米.当该导弹由轰6轰炸机挂载,从渤海湾或中国近岸空域发射时,可以打击整个日本境内和南中国海范围的目标.同时,如果轰6在西太平洋海域执行任务,其理论上也将把关岛纳入射程范围.

事实上中国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太空作战能力.早在2007年1月中国就进行了首次直接上升式反卫星试验.近几年,随着空天打击技术的发展,中国反卫星技术也有了很大提升.中国军方正着手进行新的、能力更强的反卫星导弹试射.据称,这种DN-2型反卫星导弹能够击落位于高轨道的战略侦察卫星,如果这是真的则意义十分重大,美国和俄罗斯现有的反卫星武器也仅具备中低轨道的拦截能力,DN-2导弹很可能表明中国的反卫星能力已达到世界最顶尖水平.

后最严重军事威胁

空天飞行器令航空和航天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在传统飞机和宇宙飞船无法运行的20至100千米高度空间,一些新的作战平台会在空天一体化作战需求下催生.如美国的U-2有人侦察机和“全球鹰”无人机等,这些飞机可以在海拔20 000至25 000米之间,提供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高空气球或飞艇的持续监控能力更强,甚至可连续飞行数月时间,但这类低密度飞行器会受到高空风速的影响.

中国空军的天权战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法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真正有可能催生亚轨道空战的飞行器是空天飞机.例如美国“猎鹰”高超声速飞行器,其先发射到大气层内,之后加速到高超声速(5马赫以上),并从20千米高空迅速爬升到100千米.中国研究人员认为,空天飞机最终将成为实现空天优势的主要平台,在执行全球打击任务时,其比宇宙飞船、飞机或巡航导弹用时更少,成本更低.中国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常常提到美国空天飞机的全球到达、情报侦察和精确打击能力,并认为这些能力对中国构成了巨大威胁,出于对等威慑的需要,中国也必须拥有这些能力.甚至有一位中国学者称,空天飞机将成为自以来中国面临的最严重军事威胁.

为了在亚轨道空域拥有话语权,中国计划首先在自己较为成熟的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空天打击武器.中国的工程人员提出建议,为下一代弹道导弹融合更多巡航导弹技术.有中国武器专家谈到,“传统的再入大气层弹道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环境,具备飞机升力特点的新型弹道导弹将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钥匙”.

助推滑翔飞行器即是上述理念下的产物.该飞行器通过弹道导弹发射进入近太空亚轨道,然后带有动力系统的飞行器脱离助推火箭,以动力滑翔的方式实现全球打击.一些中国工程师将其称为“钱学森弹道”,助推滑翔飞行器会在近太空滑跃,其高度可能在20到100千米之间.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最初的飞行阶段,飞行器能够达到8至12马赫的高超声速.除了大幅提高打击精度外,助推滑翔飞行器还可以扩大现有的弹道导弹射程.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普通的助推滑翔能力即可将导弹射程扩大31.2%.

除此之外,中国还在研制另外一种亚轨道飞行器.即从地面或大型飞机上发射带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器凭借自身动力进入亚轨道实现全球打击.对中国来说,上述两种方案均面临不小的技术挑战,如飞行器的高升阻比设计,耐高温材料,精确的导航与控制,以及在大气层内穿过等离子区时如何保持数据链的畅通等.


空军必须拓展至外太空

解放军对空天一体化作战的研究始于1990年,当时空军司令部研究员董文先提出了“高空立体领空控制”概念,这被认为是在外太空作战的委婉说法.2000年,一些中国研究人员认识到,在海军横向拓展其蓝水活动范围时,空军必须垂直拓展至外太空.

该课题催生了两部专著:2004年出版的《空天战场与中国空军》和2006年出版的《空天一体作战学》.与此同时,2003年,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李荣常公开出版了作为空军“十五”军事理论研究计划课题的《空天一体信息作战》.自此之后,空军指挥学院研究员以及其他研究人员,也开始研究空天一体化作战.

一位中国学者2003年的论文这样定义空天一体化作战:空中力量、结构、作战行动,以及空天、防空和太空防御一体化.在作战装备上包括飞机、巡航导弹、卫星、轨道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同时还包括空空导弹、地空导弹、空地导弹,以及高功率激光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新概念武器.在作战范围上空天一体化作战将空天战场看做一个“无缝整体”,不再明显区别外层空间和大气层内空域.对此,一本名为《战略空军》的中国著作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从技术、作战、环境和经验角度来看,空天一体化是不可避免的.

“无缝整体”是空天一体化战场的最主要特点.然而,出于自然条件、作战能力和国际法考虑,“无缝整体”在作战层面目前还难以实现.首先,摩擦带来的热量和大气阻力使卫星不可能在亚轨道运行;而亚轨道上稀薄的空气,则使除超燃冲压发动机外的所有吸气式发动机无法运行.也就是说,现有飞行器仍然无法突破空天界限,而亚轨道空域的军事用途还尚未开发,目前只是作为飞行器进入太空预定轨道的途经之地罢了.

其次,空天飞行器不同的飞行环境,使它们的作战使用与传统飞机有明显不同.飞机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可编队行动,并迅速响应作战需求.亚轨道飞行器的机动性远不及飞机,只能利用有限的燃料偶尔机动.

最后,国际法对飞机和宇宙飞船的限制不同.飞机不允许在国外领空自由飞行,而在亚轨道飞越一个国家则是合法的.

中国军事研究人员很清楚上述问题.因此,在亚轨道武器仍无法投入实战的情况下,解放军更强调发挥航天平台的“力量倍增器”作用,即为全军提供侦察、通信、导航和定位能力,而不是直接投入作战.

美军臆想的太空珍珠港

中国空军上将曾强调,空天领域已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新制高点,太空竞争是“必然趋势”,“控制太空意味着控制地面、海洋和电磁空间”.中国军事学者同时认为,太空在构建信息化部队中发挥的作用,将把太空变成新的军事“竞技场”.

解放军对太空力量的重视部分基于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及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观察.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动用了上百颗卫星,仅在多国部队地面行动期间,美军就动用了70颗卫星.这些卫星及其所支持的指挥控制系统,是美军之所以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这些能力为美军提供了战场透明度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使之具备了不对称优势.

这一切使中国空军的专家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制天权决定陆海空所有维度作战行动的成败.在中国,对制天权的军事争夺被称为太空战.

太空战不仅包括亚轨道作战.它涵盖陆基定向能武器对太空目标的攻击、天基动能武器攻击、机载激光武器对太空目标的攻击和相关电子对抗.中国文献还提到利用空间站和宇宙飞船进行反卫星作战.空间站还可作为指挥太空战的主要基地,扮演通信节点、宇宙飞船的补给维护枢纽,以及战略武器发射平台等角色.

中美两国对制天权的定义区别在于,中国空军提到的制天权是在特定时间和区域的“战时控制权”,美国空军对太空优势的定义则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持久控制权”.显然,中国学说强调的是“决定性一击”的珍珠港式效果.这一相对有限的目标等于承认了美国太空作战力量的总体优势地位.

责任编辑:王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