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普通中学对口专业衔接的与实践

点赞:24302 浏览:1081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要求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供不同的职业教育机会,使从事某一职业的人能不断提高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或为转换职业的人提供必要的就职培训.这样,职业教育除了与普通教育一样有初、中、高级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更要大力发展程度、类型多样的成人教育,形成完备的、学制学历多样的职业教育体系.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普通高中,专业衔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都将发生急剧变化,人才结构也会产生新的需求,职业岗位对高新技术含量的要求将明显增加.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规划》,不断调整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围绕黑龙江“十二五”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以提升专业怎么写作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怎么写作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些新形势、新情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就必须解决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的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五种形式的学制:(1)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二年制高职学制.(2)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三年制高职学制.(3)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学制.(4)招收初中毕业生的“3+2”模式的高职学制.(5)“对口升学”,招收中职毕业生的二年制高职学制.

2、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职业教育的入学条件:(1)中等职业教育一般采取注册入学的方式,考生凭初中即可入学,年龄、婚否不限.(2)“五年一贯制”新生须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达到录取分数线后,经审批入学.三年中职课程学完后,一般都可以进入高职学校学习.(3)“3+2”新生的入学形式和“五年一贯制”相同.由于前“3”和后“2”不是一个层次且不在一个学校,所以三年后要经过承担高职二年培养任务的学校的简单测试,一般也都能通过.(4)二年制和三年制高职的新生,须参加统一的“高考”,一般在“高职高专”批次由省级高等学校招生机构审批录取.(5)“对口升学”的中职毕业生,须经资格审查(要求必须是应届毕业生),参加当年的“高考”(时间与高考相同,但试卷不同),达到录取分数线后由“高招办”审批录取.

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中职教育的入口通畅,大门敞开.而高职教育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上是每进必考.

一、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德国职业教育比较发达.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职业专科学校、职业学校、专科高中、专科学校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则由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承担.

1、职业学校.是双元制职业培训,属于德国教育体系中第二阶段Ⅱ级的教学设施.德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而在高中阶段大约有70%的学生接受双元制职业培训.

2、职业提高学校.在专科高中、职业高中与职业学校之间设立的学校,是向学生传授超出普通职业学校业务知识范围的一般性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职业教育机构.入学者可以是主体中学毕业生、职业学校毕业生或者是提供与所学职业相应的、4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证明者.

高职院校与普通中学对口专业衔接的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职业专科学校.是一种多学制的职业学校.一年制的入学条件为相关的职业学校毕业生,或者具有一定的从事本职业的经验.

4.专科高中.是在十年级学校如实科中学毕业的基础上加十一、十二年级,是专科大学的预备学校.

5、专科学校.是作为深化专业知识而设立的较高级的职业学校,入学条件为完成双元制职业培训并具有一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培养目标为技术员或师傅.所以专科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员学校,一类是师傅学校.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补充考试”进入专科高中学习或直接获得专科大学的入学资格.

二、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

1.实行以弹性学制为特征的学分制.为加快推进各类教育衔接和沟通,实行弹性学制为特征的学分制,允许分段完成学业,打破了一次考试定终身及教育分类和学籍归属的限制,为受教育者提供多种选择、多种机会的教育供给.

2.取消高等教育考试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限制.取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能参加高考的限制,允许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报考高职和普通高校.

3.实行按比例选送保送生和试行推荐生制度.为了使更多的优秀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有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的机会,逐年扩大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当年升入高职院校的比例,逐步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的升学比例达到30%以上.

4.普职渗透、举办综合高中.综合高中是普职渗透和延缓分流的一种有益的探索,为学生提供了再次选择升学和就业的机会.

三、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模式

1.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无明显的中、高职阶段上的区分,一般是前二年按中职教学计划进行,后三年完成高职教育学业.

2.“3+2”或“3+3”的模式.基础较好的中专校、成人高校及普通高校的高职班实行“3+2”和“3+3”的试点,即在招收初中毕业生时就明确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先在中职学校学习,其间经过一定的水平考试,合格者在学满3年后进入高职院校相同专业再学2年或3年,发专科类高职教育书.

3.中职毕业生报考高职学校.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的在职人员入学”.

4.“专升本”模式.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专科毕业生升入本科,主要是通过相关专业的高等自学考试或参加成人高考,在高职院校直升的“专升本”模式还只是在一些学校内部的部分专业试行,没有全面推开.

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落实不到位.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在资金投入上比一般普通高校要大.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更需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2.招生、收费和分配缺乏优势.从招生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职高和技校的学生都是不能升入普通中学的学习困难生,社会上对这些学生的评价一般不高,甚至连部分教育工作者也对这些学生另眼相看.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差异进行分流,但在现实中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实施,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并没有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得到改善.

3.学制不规范.现阶段,职业教育在学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制不规范不健全.学制的不统一,也造成课程设置、教材的差异和混乱.

4.培养目标不统一.现有的三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职高、技校分别隶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不统一.中专多数由行业管理,职高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技校则由劳动部门负责,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由此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内部的差异.

5.专业设置不合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种类繁多,且覆盖范围较窄,许多学生找不到对口的高职专业.

五、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1.将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以终身教育观念办职业教育.从终身教育的思想看,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总要与社会职业相衔接,每个人学习后的价值总是要通过怎么写作于社会来实现.人们的发展问题不是职业教育就能解决的,职业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因此,必须有一个各类教育能够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教育制度.

2.更新教育观念,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各级领导和教育界内部要破除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明确职业教育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要广泛宣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尤其要加强对中职学生及家长的宣传,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保证高职有充足而合格的生源.

3.推广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国家教育部曾多次提出探索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实行五年制高职的学校主要集中在有条件的中专学校.通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制高职教育,达到大专毕业水平.这样的教育形式在日本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均被广泛应用,从他们的实践经验看,收效良好.

4.建立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配套的政策体系.虽然国家确立了发展大力职业教育的教育方针,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仍把职业教育作为“次等教育”,高中生升大学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第二选择”.因此,在我国要真正建立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良性机制,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政府决策层入手,建立起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相适应的配套的政策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职业教育的终身化要求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提供不同的职业教育机会,使从事某一职业的人能不断提高相关的科学技术水平或为转换职业的人提供必要的就职培训.这样,职业教育除了与普通教育一样有初、中、高级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更要大力发展程度、类型多样的成人教育,形成完备的、学制学历多样的职业教育体系.

项目:本文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年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与普通高中对口专业衔接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ZW59011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