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骨科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

点赞:31728 浏览:1458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的 研究宁波某骨科专科医院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 方法利用该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数据,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的年龄、是否为本地居民、住院医疗费用、是否有手术操作、是否有伴随疾病对平均住院日均有显著影响.结论 为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医院必须优化调整资源配置、引进先进管理方法、提高医疗怎么写作质量、设计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政府部门解决政策因素,完善医保制度.

关 键 词 :平均住院日; 影响因素

平均住院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一位出院者平均住院时间的长短,是评价医疗效益和效率、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它不仅反映住院者在医院接受医疗怎么写作所耗费时间的长短,同时也是医院医疗怎么写作综合能力的体现.缩短平均住院日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又能扩大医院的收容量,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但以往的文献更偏向于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日研究,各临床专科之间差异较大,所得出的分析结果及考核指标并不一定适应于专科特色较强的综合性医院.本次研究试图对在宁波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某骨科专科医院控制平均住院日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方法上探讨可能控制平均住院日的方法,为更好的医疗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浙江省宁波市某骨科专科医院作为调查对象,该院是宁波地区最大的骨科医院,专科特色较强,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具体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主要选取代表性较强、住院人次较多、诊断明确、治疗有效、易于分析且具有一定费用下降空间的腰椎间盘突出(ICD-10编码:M51)疾病.

1.2 方法利用该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收集上述疾病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该院全部病例.

1.3 研究内容以病案首页信息为依据,摘录每例病例的住院总费用、医疗保险类型、实际住院天数、出院转归情况以及相关人口学信息.

1.4 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与SPSS18.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从2007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期间,共收集到腰椎间盘突出(ICD-10编码:M51)疾病总计1256例,在剔除有缺失及逻辑错误信息后,有效病例为1210例,有效率为96.34%.中位数住院日12.0d,平均住院日12.74d.

某骨科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系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2 单因素分析对各个因素病例的住院天数进行Shaprio-Wilk检验,P>0.05,表明其分布均不符合正态性分布,因此采用中位数对其描述.通过单因素秩和检验,患者的年龄构成、是否为本地区患者、有无伴随疾病、疾病转归、是否手术以及医疗费用的高低分组对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专业判断基本吻合.住院患者性别特征未经过显著性检验.令人略感意外的是不同的医保付费方式亦未对平均住院日造成差异,这与之前的文献结论有一定的差异[2].这可能是因为宁波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医疗保险覆盖率较广泛且待遇水平较高所致.亦有可能是样本量不够所致,尚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样本检验.见表1.

注:△ 两样本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样本用KruskalWallis检验

2.3 住院日多元回归分析由于病例平均住院日并未服从正态分布,故对其进行log10转换,转换后的住院天数经Shapri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3].医疗费用以2011年费用为基年,前年限费用均为经CPI调整后的费用[4],亦采用对数转换的方法改善正态性.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并结合专业判断,以转换后的住院天数为因变量,并对相关自变量进行赋值.见表2.

经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分析,模型总体F等于378.56, R等于0.88,拟合程度较高,且可以解释总体上88.0%的变异情况.各自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10,并未存在共线性问题[5].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相对于小于39岁的患者组,40~59岁及大于69岁年龄组的平均住院日更长;相对于本地居民,外埠患者的住院日更长;医疗费用较高患者的住院日较长;相对于手术患者,非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日较短;相对于有伴随基本患者,无伴随组的住院日较短.分析中疾病的转归情况对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由于疾病转归判断主观因素较强,医务人员填写较为随意所致,亦可能是由样本含量较少所致,尚需进一步验证.见表3.

3讨论

3.1 不同年龄组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有差异 中、老年组的平均住院日相对较长.中、老年患者两周就诊率,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中青年人群[6],自身伴随疾病较多,入院后直接间接医疗负担较重,住院时间较长.在以往医院平均住院日的控制工作中,往往会忽视年龄构成对于平均住院日的影响,从而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医院控制平均住院日所做出的努力.因此, 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平均住院日指标是能够对于中、高年龄组患者给予适当的政策照顾,并对总体指标作出适当的权重调整.

3.2 外埠患者对平均住院日有较大影响相对比本市居民,外埠患者平均住院日较长.结合文献分析及相关访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医疗保险政策因素所致[7].本市居民的医保经办机构为本地区医保部门,已经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实时计算联网,其对于医院医疗行为的控制较为严格规范.而外埠患者的医疗保险隶属于当地医保机构,患者往往需要自行垫付医疗费用,另凭清单报销.其医保部门对本市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几乎无任何约束力.建议医疗保险部门开展区域合作,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动态监控.医院相关部门亦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对此类人员的审核,约束自身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平均住院日.

3.3 有手术操作患者平均住院日较长有手术操作患者相对于非操作组明显的延长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要想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医院需要优化调整资源的配置, 通过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条件,优化手术流程, 加快手术室的周转速度, 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 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一方面, 临床科室内部通过加强医护之间在医嘱下达和执行中的衔接, 保证各类医嘱准确即时执行.另一方面, 通过制订与手术科室、检验科室、放射病理等医技科室之间的横向协作机制,减少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有条件的科室还可以开展日间手术,研究表明,合理的日间手术模式和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费用,缩短患者等待入院和行术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平均住院日[8].

3.4 伴随基本延长平均住院日有伴随疾病患者的平均住院日长于无伴随疾病患者,有伴随疾病患者需要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在卫生部新病案首页即将推广使用的大前提下,可以考虑引入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并以此作为统计单位,对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和不同疾病平均住院日进行统计,找到相同疾病组而不同医院存在的差距,最终计算出各科室相应的年度缩短平均住院日计划指标,为医院评估、考核方案制定提供更为合理、可行的依据[9].

3.5 结论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平均住院日受到年龄、地域、是否手术及有无伴随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进一步缩短平均住院日, 医院必须针对关键环节进行改进,优化调整资源的配置. 引进诸如DRGs、单病种管理等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设计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金分配方案,约束不必要的医疗行为,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同时,需要政府部门解决政策因素, 完善医保制度, 加强协调合作,使平均住院日的缩减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下去,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