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与分化

点赞:31987 浏览:1537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上海近代美术和工艺教育起步甚早,清同治年间创办的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场是中国早期最具规模和代表性的工艺培训机构.民国时期,上海艺术与设计教育曾鼎沸一时,上海美专等多家新型艺术院校的开设引领一时风气之先.但建国伊始,艺术设计教育却遭遇到了始料未及的挫折.此后几十年时断时续,起起落落,总体上处于低层次、小规模和片面化的境地,与上海作为全国工商业中心和文化重镇的地位不相吻合.

一、高等美术教育的断层

建国初,上海的高等美术教育可谓命运多舛.1952年,为大量培养技术和工程人员,开始仿照苏联模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人文及艺术类学科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上海美专、苏州美专和山东大学艺术系在无锡合并成立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旋迁址南京,当时上海唯一的高等美术学府“上海美专”宣告结束,至此上海高等美术和工艺教育几乎成为空白,对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造成重创.除出版、电影等单位的队伍建制相对完整外,其它行业的设计人员捉襟见肘.文化、轻工、纺织等系统只得以“师傅带徒弟”及短期训练班的方式培训设计人员.

1956年,上海戏剧学院开设舞台美术专修科,分绘景、灯光、化妆三个班,学制一年半至两年.1962年成立舞台美术系,教师有孙浩然、贺天健、谢稚柳、闵希文、周本义、庄宝华、周锡保等.该系还曾开办短期的舞台美术专修班和戏曲舞台工作进修班.当时上海已无独立美术学院.上戏舞美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上海美院”的作用.

1959年,中专学制的上海美术学校成立,并于第二年改组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全校共含本科、预科和中专三种教育层次,其中本科设国画、油画、雕塑和工艺美术4个系.作为当时上海唯一的美术专门学校,吴大羽、周碧初、江寒汀、张充仁、涂克、哈定、李詠森、应野平等名师荟萃.工艺美术系教师包括丁浩、徐行、张雪父等.正当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之际,“大跃进”所导致的经济恶化却使刚刚显露生机的“上海美专”面临再次停顿的挫折.决定对“大跃进”以后“冒进”的学校全部采取“关、停、并、转”的措施,市委觉得就此关闭上海美专太过可惜,在多方努力下,国务院最终同意暂不解散这届本科,“办完为止”,但原预科和中专学生就此中断了继续深造的可能.上海美术高等教育至此仅留下一缕薪火余温.1961年,上海美专举办了第一届教学成绩汇报展览会,共展出作品285件,得到了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1963年,上海美专还办过一届“上海市工艺美术训练班”(大专),提出“具有较高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能力,并熟悉制版、印刷的工艺过程”的培养目标,共分图案设计和展览布置两个方向.

以后若干年,关于恢复上海高等美术学院的呼吁并未停止,但最后都因历史条件无疾而终.1965年,上海文化局决定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市美术训练班、上海市美术学校一并结束.7月,上海美专唯一一届本科毕业,毕业展共展出作品86幅,其中商品包装、广告招贴37幅.毕业生被分配至出版、外贸、轻工、纺织、二轻等系统,剩余的上海市美术学校和上海市工艺美术训练班的学生以及55名教职员工一起并入到上海市轻工业局.上海美专解散后的第二年,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也停止招生.上海高等美术教育再次陷入空白.

二、艺术设计教育的分化

50年代末“大跃进”期间,上海艺术设计教育在中等专科院校层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以产品造型为主的工业设计教育由此萌芽.但由于中专院校多由轻工、文化、手工业、纺织等系统分别管理,所以起步不久就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分化趋势.

转折出现在1959年.中专学制的上海美术学校和上海轻工业学校的造型美术设计专业相继成立.上海美术学校(后变更为上海美专的中专部)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一是为上海文化系统的文化馆、俱乐部培养群众美术干部;二是为本市轻工业生产部门培养染织图案和产品包装设计从业人员;三是为中小学培养美术教师;四是为高等美术院校培养后备生,并决定从第二学年起分设国画、油画和工艺美术三科.

同一年,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开始起步.上海市轻工业学校成立了中专学制的“造型美术设计”专业,成为全国最早设立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学校.上海市轻工业局明确指出培养目标是“以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为主”.1960年,上海轻工业局属14个工业公司仅有专职产品美术设计人员35人,其中能够从事独立设计的仅10人.该专业的成立缓和了上海轻工业美术设计人才严重不足的局面.60年代初,专业名称陆续更改为“造型美术”和“美术设计”,办学层次也提升为了大专.美术设计系的师资比较雄厚,除著名画家黄幻吾担任系主任外,还有张英洪、陈方千、李银汀、吴祖慈等一批资深教师.课程设置包括基础图案、雕刻基础、器物造型、装潢概况、商品包装等.1962年,美术设计系举办了日用品造型和装饰设计作品展览会,一些作品突破了平面图案的传统观念,针对搪瓷、玻璃等产品造型做了许多改进.该校师生还积极参与了随后举办的几届上海实用美术和日用品美术展览.

断层与分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艺美术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960年,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成立,系上海市二轻局所属的中专学校,学制三年.该校初始有24位专业教师和15位老艺人.1962年,上海工艺美术行业104名主要艺人的平均年龄为52岁,最高73岁,部分行业解放后几乎没有培养过新人.所以开办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应对艺人总体年事已高和新生力量不足的问题.该校针对性地陆续开设了玉石雕刻、、织绣、漆雕、白木雕刻、黄杨木雕、工艺绘画、红木雕刻、玩具造型设计、绒绣、家具造型设计、刺绣、地毯设计等专业.从专业名称中不难得知,这时的“工艺美术”已基本等同于“特种工艺”,分科很细,具有明显的手工业职业教育性质.

1960年还有两所中专学校曾招收艺术设计类学生.上海出版学校(上海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开办四年制美术班,培养出版和装帧方面的设计人才;上海纺织工业学校(后与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合并)开办三年制美术图案专业,培养染织图案设计人才. 上海美术学校、上海轻工业学校造型美术专业以及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的成立,使上海艺术设计教育面临建国后最好的局面.只是好景不长,60年代初的经济恶化使艺术设计教育也陷入困厄.受此影响,上海出版学校和上海纺织高等专科学院停办.上海美术学校停止招生,中专班多数学生被输送到了各文艺团体,成为舞台美术设计领域的骨干;预科班多数学生则成为上海轻工、造币和染织设计方面的中坚力量.

上海工艺美术学校由于国家出口创汇的需要,虽然也面临精简压缩的压力,但相对来说还是得到了一定发展.上海市手工业局在该校的整编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必须在贯彻精简压缩的原则下保存下来”.虽然招生数量压缩了一半,但该校在1962年至1966年间,通过开设新专业使学生和教职员数量获得了增长.1962年,该校举行了首次学生作品展览会,展出玉雕、雕、木雕、绒绣、刺绣等工艺作品200余件.第二年,首届学生毕业后被输送到玉石雕刻厂、木器雕刻厂、绒绣厂、地毯厂、戏剧服装厂、瓷器彩绘厂等22个单位.工艺美校在60年代抢救和保存了一批濒临消亡的手工艺品种,提高了工艺美术创作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意匠,对传承手工技艺、培养新生力量、推出时代新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建国后,上海高等美术院校招生层次偏低,专业规模小,更缺少以艺术设计为主旨的独立本科院校,成为制约设计发展的短板,不得不说是个重大的遗憾.为支撑工业生产和文化事业的现实需求,短期的职业培训成为一种常态性的替代措施.50年代末,艺术设计教育从中等院校起步,因主管部门的归口不同而分化为轻工业和工艺美术两种主要类型.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在上海轻专率先萌芽,并迅速形成特色和优势,而上海工艺美校也成为了上海持续办学时间最长的专业美术学校.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供稿)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