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存在的问题建议

点赞:22704 浏览:986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但各高校主观追求上仍表现出盲目追求升格,导致不同层次的培养机构发展不协调,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比例失调,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单一呆板等突出问题.必须对高等教育机构科学准确定位,完善考核标准,建立多方监督机制,加速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层,促进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健康协调发展.

关 键 词 :后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7-0097-02

作者简介:林丹薇(1973-),女,广东潮安人,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汪发元(1961-),男,湖北天门人,教授,从事经济管理法制化研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大.2009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20年毛入学率将达到40%.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之为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时期,这一时期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过渡时期.很多专家认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必然伴随着多样化的发展.多样化发展既是国际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也是教育资源、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所决定了的.正确分析现有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革的措施和办法,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后大众化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存在的问题建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背景美国加州大学马丁·特罗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认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1岁)入学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阶段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2],说明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这一时期社会上许多人仍用传统精英教育的要求来看待今天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一方面以大众教育为借口,降低教育标准,另一方面又以追求精英教育为动力,盲目追求学校升格,使整个高等教育发展陷入层次不明确、特色不鲜明的无序发展状况.在专业设置上,不顾实际能力和社会需要,许多高校“闻风而动”地开办新专业,一时间国际经济、市场营销等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结果是,等到学生毕业,这些专业对口就业成为难题[3].随着生源数量的下降,高校生源竞争将愈演愈烈.《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在高考生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为此,出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与生源下降的矛盾.如何实现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按照其不同层次,承担不同的培养任务,招收不同的学生对象,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健康协调发展.

二、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不同层次的培养机构不协调,研究生培养机构过多

我国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高校发展过快,而且整个研究生培养机构过多.据教育部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96家,其中普通高校481家,占本科院校1 090家的441%.这固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成绩,但同时,也表现出研究生培养师资力量不足,管理混乱,引发培养质量下降.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是成了重灾区,最典型的表现是许多博士研究生毕业多年后,其学位论文被人们指责为抄袭,而且经查证,抄袭属实的尚不在少数.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博士教育的一种遗憾.

2.高等专科教育设置不科学,高专层次成为一种多余

普通本科是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校,那么,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什么?和普通本科院校以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目标有什么区别?高等专科教育原本是在高等教育不发达的时期,作为对普通本科教育培养人才不足的补充.但在现阶段,各高校把专科层次办成传统本科的压缩型,这些学生既没有本科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又不具备高职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动手能力.在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普遍发展的今天,仍然开办这种高等专科教育已经毫无优势和意义,成了因学生基础差教师不愿为其上课、因听不懂老师的讲授学生不愿上课、因无特色社会不愿接纳的多余层次.

3.盲目追求上层次,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比例失调

各类高校盲目追求上层次,培养高级工程师的院校与培养高级技术工程人员的院校不成比例.表现为培养学术型人才的高校过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过少;普通本科院校过多,高职技术学院过少.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大学校长赫冀成认为,高等学校需要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就业人员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结构比例应该呈“金字塔”形,而现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形.一份资料显示,中国高校过去都是“精英式”教育,以培养专才为目的.高等教育培养的是9名科学家、1名工程师,而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是9名工程师、1名科学家[4].从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看,“十二五”期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年均毕业生数将上升到650万人以上,而年均新增白领岗位的需求人数预计为450万人左右,全部招聘大学毕业生,也只能达到70%的就业率.人才供求的变化,要求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应由原来的“培养高、中级专门人才”转变为“培养高、中、初各级专门人才和部分技能型人才”[5].因此,培养理论型的普通高校明显发展过快,培养生产、怎么写作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显著不足.

4.教学和考试方式缺乏科学性,课堂教学和考试方式单一呆板

我国各高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调课堂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这种作法恰恰适得其反,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导致了学生学习上的乏味,逃课现象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当今大学中从未逃过课的学生几乎为零.在大学里基础课逃课率一般在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在20%左右[6].这种象现无不与高校课堂教学和考试的弊端有关.内容死板、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造成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吸引力、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导致学生逃课的重要原因[7].同样,大学考试也存在形式单一化难以达到个性化和素质化的要求,如命题方式格式化,难以体现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的差异,考试内容过于注重规范化,缺乏灵活性,难以体现学生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等问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