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力资源开发

点赞:29661 浏览:140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虽然国外己经不再将高学历视作为高端人才的绝对标准,而是产生了对人才综合能力进行考量的评价新趋势,但是在现阶段的我国,是否获得高学历任然是判断高端人力资源的一个标准之一.

【关 键 词 】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一、高学历人才相对数量不足

据统计数据显示,自1994年我国高考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数量以及在校学生规模逐年增加.教育部2010年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全国各类型的高等教育总规模接近2400万人(包括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生人数为2._5万人,硕士生人数为12.8万人.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是属于世界前列的,但是,如果从相对比例上来看,情况就并不是很乐观.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年)》中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年底,在我国的就业人口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包括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7.4070,这与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我国对于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而言明显不足,人才密度相对较低.此外,根据《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中关于专业技术人才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专业技术类就业人口中,接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仅为29.4070 ,接受过研究生以上教育的仅为4.1 070,这两个数字是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因此,从人才总量上来说,我国在人力资源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甚至算得上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是从人才密度、人才层次以及高端人才数量的角度来讲,我国还是一个人才贫乏的国家.

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复合型、创新性等新型人才奇缺

正如著名人才问题专家、原人才研究所所长王通讯指出,“入世”带来行业的兴衰,传统产业将出现人才过剩,那些既懂法律又懂金融、既懂英语又懂国际贸易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人才将会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除专业科研人员外,我国在高端经营管理人才方面也表现出紧缺的迹象.有关调研表明,目前上海需要的高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超过一万名.与此需求所对应的现状却是,在上海商业领域中的集团经营者们,不懂外语的比例却超过了90070,不会使用计算机的有7_5 070,这些企业经营者实际上是很难适应现代商战的要求的.

在很多专业以及领域中,人才的“过剩”现象和“短缺”现象是并存的.部分领域是总体上出现短缺,而部分领域是总体上过剩,但是高端人才短缺.其具体表现为: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总体上短缺,如计算机行业的核心人才是当前中国最急需的人才之一,现代生物技术人才方面表现出来的缺口也较大;传统产业的高端人才出现短缺,如汽车制造业目前较缺乏高端的设计、研发人才,金融保险业缺少营销、分析决策、证券期货交易等方面的高端人才,传统仓储企业、运输企业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很难在人才市场中找到能满足企业当下需求的专业物流业,尤其是物流相关的高端管理类人才等等.

(二)我国高端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端人力资源的开发仍处于不利地位,并且直接面临着国际上的不利因素.

随着中国加入了wTo,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高端人才的争夺显得日益加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携带大量资金与技术陆续涌入我国,并且借助着雄厚的资本争夺着我国各类技术、管理人才,特别是各行业的顶尖人才、高级人才,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我国在高端人才的跨国争夺上处于了劣势地位.在加入了wTo之后,我国对于高端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构成了我国现有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支撑,这也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之一.然而,随着国外技术、资金、产品的不断流入,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端技术人才却越显缺乏.从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来看,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高水平人力资源作支撑,我国便很难继续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国外的技术与资金,也很难继续维系制造大国的地位,更难以从根本上持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综合竞争力.

二、中国高端人力资源现状成因分析

知识经济下对高端人力资源需求日益增大

进入到21世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概念正在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在当今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中,知识的重要性远高于原材料、劳动力或者资本等要素.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主要是以技术为驱动,仅仅是片面地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化、产品技术的高端化,以此来追求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然而知识经济改变并且超越了这种发展模式,转而将知识作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正如工业经济通过产业革命取代了农业经济,并取得了蓬勃发展一样,知识经济正在通过最新的科技革命来取代工业经济,并为全球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在1996年发表了一篇题为《1996年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报告指出,在经合组织国际与地区内,经济发展己经越来越多地依靠着知识和信息,并提出了知识己经成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理念.以此,“经合组织”提出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C Knowledge-based Economy)的概念.1997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首次在一份政府报告中提出了“知识经济”C Knowledge Economy)的概念.世界银行在以100多个国家为对象进行了一系列经济增长与发展情况等系统性研究之后,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即“以知识促发展”,并强调了知识在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在未来社会中,关键战略资源将会变为信息、知识以及创造性.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具有着非稀缺性以及可共享性,但是创造、掌握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人才却具有着稀缺性以及排他性.因此,经济的知识化依赖于劳动者的知识化、生产管理的知识化和产品的知识化等方面.我国在这个大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高端人力资源方面表现出了多领域的缺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