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第一拓者

点赞:2487 浏览:71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戴秉心(1905-1980),原名炳鑫,浙江金华人.1905年2月5日生于浙江省金华县城.1918年就读于金华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就读于浙江省立蚕桑中学,并在私立浙江艺术专科学校旁听美术、音乐.1924年进入私立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5年转入上海艺术大学西画科学习,之后又在上海东方艺术研究会从事油画创作.1930年与吴作人同期获得公费赴比利时留学,就读于昂维斯之比利时(安特卫普的旧译)皇家美术学院油画科学习.1934年升入比利时皇家艺术研究院油画科深造.1936年学成归国时,正值抗日战争烽火点燃,戴秉心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教学.抗战爆发后戴秉心辗转至重庆,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3-1948年间先后在国立重庆师范学校美术师范科、江津师范学校、四川省立北培师范学校的美术系任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在江苏江宁师范美术师范科从事教学工作.1948年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教授兼教务长.1951年任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同年调任山东师范学校艺术系教授兼系主任.后山东师范学校艺术系与山东省艺术学校合并,成立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戴秉心任该系教授兼系主任.出版有《戴秉心画册》.

1980年3月4日(75岁)患癌症逝世

一、

1950年山东师范学院的新校舍还未完全竣工,仅有中文系、历史系、教育系、艺术系和体育系.美术在校学生不过二三十人.在十几位教师之中,留洋归来的教授4人,即留学法国的李超士先生;留学法国的刘家裕女士;留学日本的王企华先生和留学比利时的戴秉心先生.戴秉心衣着简朴大方,待人谦逊、平易近人,受到学生们的爱戴.李超士先生指导助教进修,王企华先生担任图案课,刘家裕老师担任“美术教学法”,戴秉心则担任水彩画课.戴秉心治学严谨,经常亲自带领学生到工地和景地写生.他那一口浓重的浙江口音学生很难听懂,所以常常动手为学生做示范.他反对因循守旧地描摹教学状态,倡导笔触强烈的表现手法,这些属于表现主义的技法特点与当时崇尚写实主义技法形成格格不如的表现风格,使戴秉心现代派创作手法没有得以发挥,其艺术风格受到抑制.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戴老的一幅题为《教授的早餐》的写生,受到了风暴式的批判,也可以看出当时那种文人心态的宁净.那是一幅只有16K大小的油画,画面上是一只带提梁的饭盒子,里面装着菜汤,外面有两只黑黝黝的地瓜面窝窝头.这是非常真实的生活的写照,但却被指责为污蔑“社会主义幸福生活”典型.因为这幅作品“文化大革命”戴老被关进牛棚、遭受批判.由于和当时主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之间的错位,有不少画家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画风,也有的干脆就撂笔不作画了.但是,戴秉心仍然执着地在画作中表露出自己的观点.戴老曾为女劳模曲淑姿画了一张肖像,自然是表现主义式的狂放笔触,谈不上“像不像”的问题.但是,“像不像”却是现实主义艺术的起码要求,为此戴老有了下面一段话:“中国的仕女画、日本的浮世绘,哪一个是像本人的?所谓樱桃小口、杨柳细腰,那都是艺术家审美趣味的表现.世界上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理想而画画的,他画的也都是他理想中的美.如果没有理想,艺术家便不成其为艺术家,充其量是一个技巧纯熟的手艺人.

戴秉心先生的一生,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安贫乐道、与世无争,和善谦恭,谨慎为人”.这是我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总结出来的求生之道.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使有钱的人也照样写不到东西,肖富元先生在1996年来到戴秉心先生家中时感到心酸的原因.他写道:“尤其当我踏进戴老先生家里拜访戴老太太时,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动,屋里只有两张简陋的椅子、一张床,床下放着一只生锈的皮箱,一张桌子,桌上放着戴秉心的遗照,一张傲骨凛风的脸,深深刺痛我的心.”这种穷困潦倒的情景,在那样的年代,几乎是普遍的,戴先生和师母都不善于处理生活,一直到去世都是如此,但从不计较.中国文人对于精神和物质追求的双重标准,直到今日仍然在许多注重形而上的境界享受的知识分子中可以看到.

二、

戴秉心师承欧洲现代画派,并融合东方艺术风格,在油画风格探索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师承欧洲现代画派的技法,结合东方绘画传统,努力探求油画民族化的道路.其作品在老一辈油画家中具有显著的个人特色和道路.同时他还喜爱音乐艺术,把音乐和美术艺术同时融入与作品表现中.他认为艺术家当真诚地对待自己,不要掩饰自己,不要使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遭到扭曲.戴秉心的艺术灵感是从音乐这扇大门流淌出来的,戴秉心认为音乐和美术是相通,他使用颜料在画布上涂抹的时候,就如拨发一个铿锵有致的音节,他说:“我虽然最终学了美术,但总是忘不了音乐,并且觉得,画画特别是使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作画,就像敲击钢琴的键盘一样,是一种美的创造.”

中国油画第一拓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949年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经过在华东革命大学的短期学习之后,戴秉心先生于1951年来到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授.当时的中国油画艺术主流是“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容不得任何旁门左道画派.这样的创作观念,造成了戴秉心在艺术上的寂寞,他很少参加省内和国内的美术展览,也不从事大幅的主题性创作,只是偶尔在校内和系内举行的观摩和交流中,看到他的画面很小的写生习作.因为借由绘画怡情养性的关系,以及物资缺乏所致,戴秉心的油画几乎全是小幅作品,其中大半是现场写生之作.目前仅见的数十张纸本油画,取材类似文人画的册页,有的画江畔停泊的舟子,有的画岸上的鲜花;即使画的是屋宇密集的城镇和阡陌交错的田野,戴秉心着意的,也是一种出尘的宁静淡泊,而不是激越的形式美感.

戴秉心一直是以饱含着个人追求的态度去写生的,正如画家曾说过的:“世界上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为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而作画的,他所画的总是他理想中的美”.画面近景中的太湖石,其形式语言有着明显的野兽派味道,恰恰是画家一直秉承的独立艺术追求,即使对景写生的画作,也有着与当时国内主流写实路线迥然不同的风貌.戴秉心是一位有独立追求的油画家.他接受过系统的欧洲绘画训练,亲炙了各种现代画派的风潮,在他流传下来的以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小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坚持个人艺术理想,有机地融合东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不同于时代主流的写实主义的审美趣味. 戴秉心纸板油彩风景写生版面虽然不大(约有半平方尺多),但画面饱满、场景宽阔、内容丰富、色彩鲜艳、用笔潇洒、奔放、简洁、流畅.13个男女人物或静或动、或聚或散、或远或近,树林葱郁,枝叶在风中摇曳,林间小路崎岖蔓延,伸向树林深处,几缕阳光穿透茂密的枝叶写在林间的泥土、枝干和人们身上,一派秀丽风光和闲情逸趣杳然纸上,充分表现出画家精湛深厚的艺术功力.常言道:画不再大小,精到则灵;小画画大,以小见大,才见真功夫.此话在此更显恰切!由于他去世过早,加上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油画艺术创作受当时政治运动和经济收入贫乏的桎捁,所以他存世的作品特别是大幅作品很少.

三、

戴秉心是一位有独立追求的油画家.他接受过系统的欧洲绘画训练,亲炙了各种现代画派的风潮,在他流传下来的以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小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坚持个人艺术理想,有机地融合东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不同于时代主流的写实主义的审美趣味.


在西式教育还没有在中国全面普及之前,有许多画家是在私塾完成他们的启蒙教育的,戴秉心也是这一个背景出身的艺术家.他们这一代画家与往后的画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作画笔触带有中锋圆笔的书写性格;当中国的油画艺术遭到时代曲解的时候,他们往往拿起少年时代练就的本事,用毛笔和宣纸另僻一个出世的画路.

戴秉心是一位有独立追求的油画家.他接受过系统的欧洲绘画训练,亲炙了各种现代画派的风潮,在他流传下来的以静物、人物和风景为主的小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坚持个人艺术理想,有机地融合东方艺术风格,所形成的不同于时代主流的写实主义的审美趣味.“我的画是想追求一种稚拙美,这是中国人的质朴的美.没有一个画家不是为追求理想中的美而画画的,像不像,那是照相机的事情.”—戴秉心(见朱铭《回忆戴秉心教授》)

由于物质条件的贫乏,戴秉心很多油画都是在简单地涂了一层胶底的马粪纸板上的作品,很难长久保存下来.所以今天能够看到戴秉心留下的作品已为数不多.1996年,台湾索卡艺术中心的艺术经纪人肖富元先生,计划推介中国第一代留学海外的油画家,曾专程来到济南访问戴秉心.此时戴秉心已经离开人世16年,从戴夫人那里,肖富元得到80余幅作品.《戴秉心画册》当年在台湾得以出版.应肖富元先生的邀请,民盟山东省主委朱铭先生为画册作序言.

在历经世纪沧桑后,当今艺术品市场异常火爆的气氛中,以戴秉心这批“老油画”仍然是首领的先锋.在回望山东油画历程之时,许多人物的名字,戴秉心、李超士、闻一多、王曼硕、刘家裕等人,他们不仅是山东油画事业的先驱,也是载入中国油画史的重量级人物.

他的油画作品,从构思、立意、造型、设色,

凡是对现代中国美术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解放以来流行于中国美术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主要是受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影响的结果.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艺术家们虽然在《上海座谈会纪要》所强调的新艺术理想指导下,大幅度偏离了苏联模式中的若干手法--如用色、画面构图、人物造型等,但在创作方法上并没有作实质性的超越.从我匀掌握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大多数艺术家于创作时,首先是按特定的政治主题去构思情节,然后再将其置于真实的环境中,就好像它的确发生过似的,标准是勿须解释,画面能够让人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与主题思想.客观地看,在各地举行的草图观摩中,因思想内容不过关的倒在少数,大多数没通过的草图其实是没达到上述标准.正因为如此,很多作者把百分之八、九十的精力放在了用画面编故事上,而画正稿却没有花多少时间.这使得相当多作品十分粗糙.由于绘画不能象文学在时间的流动中表述故事,加上还要在符合党的政策和生活真实方面保持必要平衡,画家们所遇到的麻烦是可想而知的,

现代画派当中也有一些在艺术上持严肃态度的画家,他们致力于绘画形式因素的探求,在色彩、造型和画面的结构以及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