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链接在急诊转运体系中的临床应用

点赞:4249 浏览:99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病人在出诊现场评估救治-急救转运-院内急诊科及E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三个环节救治过程中无缝隙链接技术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346例和实验组372例,并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E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 键 词 】 无缝隙链接;急诊转运;规范救治

无缝隙链接技术是一种集信息网络告知、现场评估、规范救治标准、急救转运、院内急诊抢救、EICU及专科延续治疗等融为一体的信息化、整体化、环环相扣的新急救模式.它改变了独立型、院前急救型、指挥型、依托型等常见急诊急救体系存在的因指挥调度、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导致的三环之间的不协调的格局[1].为了提高急救质量,2010年6月以来我院采用无缝隙衔接技术急救模式对急诊患者进行急救,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我科经过院前急救、急诊转运并院内急救患者共718例,把2009年6月~2010年6月资料346例设为对照组,男性172例,女性174例,年龄15~92岁;2010年6月~2011年6月资料372例设为实验组,男性187例,女性185例,年龄14~93岁.两组患者除急救模式不同外,其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研究资料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并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院前、院内急救评估观察指标有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救治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

1.3 无缝衔接技术急救模式 我院急诊科无缝衔接技术从2010年6月开始,主要在下述方面加强了急救建设:(1)提高急救专业技术,急救人员均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统一的救治评估模式:如CPR、气管插管、ACS和介入治疗指征.(2)更新、添加院前、院内急救设备:双向波除颤监护仪、快速血糖测定仪、气管插管、急救呼吸机、多参监护仪、心电图机等急救设备.(3)完善通讯设施:从病员呼叫我院“120”开始出诊一直到院前急救医生与我院急诊及相关科室医生交代病情,及时做好相关应急准备.(4)缩短出诊时间:我院绘制本市各地区详尽地图,清楚标明各通行路口及特殊禁行说明;对出诊医护人员及司机要求熟知地形、路线,选择最佳路径,快速到达现场.(5)转运怎么写作途中保障:急诊科医生既是院前、院内急救医生也是转运怎么写作医生[2],他们在转运怎么写作途中与护士一起担负不断评估、监护患者生命体征,CPR不间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接转运呼吸机,建立相关液体通路,记录出入量,护送回医院,及时交接,做到环环相扣.(6)加强制度建设:急诊科有严格的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制度,有ACS及急性心、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制度及程序,先救命后挂号、交费,先在急诊药房借药,先住院后交费,保障了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快速到达导管室,需要紧急手术的病人快速到达手术室.(7)院前与院内急救病历记录完整:包括八项评估指标(血压、脉搏、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神志、心电图、血糖)的记录.(8)患者辅助检查途中及住院途中安全:在急诊科危重病人到相关辅助科室检查时,由急诊医生携带急救设备陪同检查,如气管插管接转运呼吸机的患者到CT室做检查.病人在急诊住院,由经治医生联系好相关科室,并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后再收住院,危重病人由急诊医生与护士共同送往住院科室重症监护室,与病房医护人员交接病人,包括八项评估指标、辅助检查及用药的书面交接(急诊病历详细记录).

无缝隙链接在急诊转运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急诊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使用SPSS12.5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即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观察指标相比较P<0.05,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院前急救观察指标比较(X±S,n)

表2两组患者延续急救观察指标比较(n;%)

3.讨论

3.1 无缝隙衔接在急诊救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急救医疗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沈伟锋等[4]认为,我国急救医疗怎么写作体系建设应以“三环理论”为指导,其基本内涵是急救医疗怎么写作体系的三个基本环节,即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院前院内无缝隙衔接涉及到院前急救体系和院内急救体系两个方面,因为两个急救体系都有自身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将导致院前院内衔接不畅,影响了急救医疗体系的救治效率.院前急救是院内抢救的基础,院内抢救是院前急救的延续,对每一位患者都存在一个抢救衔接的问题,衔接的速度和全院应急小组的协作能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救治效果,急诊患者无论院前还是院内,病患都表现在病情急、时间急,要求尽快处理,我们要根据患者病情的情况,毫不拖延地迅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治,做到随叫随诊和院前院内无缝隙链接,以提高了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3.2 院前院内急救环节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ICU和手术室之间大多也尚未建立起无缝隙衔接的抢救机制,各类病员到医院后都要经过急诊科分诊,才能进入ICU或手木室,而不能根椐特殊情况将病人直接送入ICU或手术室进行抢救.院前急救医生与院急诊室医生对患者病情多以的是口头上的交接为主,虽然对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抢救和治疗情况有院前急救病历,但内容较为简单、在病历项目、书写等方面尚不能做到院前急救系统的统一、规范.总之因诸多客观因素,现在存在的院前急救与医院间的链接实为“松散形式”的链接.因此急需建立和完善急救体系,即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的机制:院前急救为患者在院内进一步的治疗作好充分准备,院内急救为院前现场急救提供专业指导,相互配合,统一协调使患者真正在第-时间内享受到人性化、准确、及时、有效救治,从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3.3 我医院顺应社会需要,建立并实施无缝隙链接急救模式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是我市的龙头,同时担负着怎么写作周边约五十余万居住民众的急救医疗保健,新时期形势下如何加强院前院内急诊急救的管理,做到“拉得出、展得开、救得快、治得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借鉴国际急诊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建立并采用无缝链接技术尽早实现诊治一体化的无缝隙急救模式对急诊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急救,使病人在黄金时间得到有效救治,收到满意效果,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急诊科的医生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方式与院前急救医生联系,提出和指导院前急救医生做出诊断、确定抢救治疗方案,实现院前与院内急救良好互动,实现信息传递的“无缝隙”链接;更为重要的是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技术水平同步提高和发展,实现专业技术的无缝隙链接;管理的无缝隙是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链接“无缝隙”的重要保证,有院前院内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同时还有政府行政部门加大支持和管理、监控力度,协调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共同发展,注重链接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标准、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法律和法规,[5]进一步规范健全急救体系无缝隙链接的运作体系.


4.小结

我们建立并实施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技术,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对促进和提高院前急救的医疗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实验组缩短了出诊时间,在现场初步评估,尽快明确了急救诊断,尽早进入标准化治疗,并及时安全的把患者转运到医院并在急诊科得到有效的后续治疗,安全护送到EICU或专科病房.现场救治、急诊转运、院内急诊科急救及E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等多个环节之间形成了有效无缝隙链接,保障了急救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命存活率,减少了患者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