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老话题新认识

点赞:13233 浏览:569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流行较为广泛的慢性致病菌之一,尽管大部分感染者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幽门螺杆菌是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也是胃恶性肿瘤的危险因子.此外,缺铁性贫血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的发生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我国Hp平均感染率为59%

在不同地区、种族、人群或同一人群的不同个体之间,Hp感染情况差别较大.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年龄、社会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卫生条件、居住环境、职业等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相关.贫穷、受教育程度低、卫生条件差、居住拥挤、儿童与父母或保姆同床、易接触患者胃内容物(如胃肠科医护人员、内镜检查医生)等,都是Hp感染的高危因素.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经济刚刚崛起的发达国家,Hp感染率普遍偏高.特别是儿童期感染率更高,10岁以内人群感染率已达50%,以后继续增加,60岁时可达75%以上.我国调查结果显示,西藏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84%,北京为57%,上海为59%,广东为42%,全国平均感染率为59%.除非经过药物治疗,否则Hp感染将是终身的.

Hp感染的四种诊断方法

诊断Hp感染的方法有四种:一是胃镜检查,除诊断Hp感染外,还能明确胃部是否有病变:二是13C尿素呼气试验,可准确、快速地诊断目前是否存在Hp感染,还能用于药物疗效的观察,可用于儿童和孕妇;三是血清免疫学检测(抗Hp抗体IgG),只可判断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不能确诊目前是否存在感染;四是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试验,适合幼儿、孕妇、年老体弱者者及根除后的随访,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

杀菌治疗两大“须知”

根据我国和亚太地区《幽门螺杆菌诊治指南》,患有消化道溃疡、胃MALT淋巴瘤、胃癌手术后、有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针对关节炎的止痛药物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必须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在我国胃癌高发地区,对无症状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也有积极意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没有症状,少数患者即使有症状,也是些非特异性表现,如食欲不振、早饱、腹部不适等,极易被当作Hp感染、消化性溃疡或其他胃肠道疾病,故胃内病变情况不明的患者,尤其是年龄较大者,不应随便用药,而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胃镜检查,以免症状被掩盖,延误诊治.

根除Hp感染,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或铋剂加2种抗生素,1~2周短程疗法,根除率可达80%~90%.一般停药四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是最佳复查方法.若复查提示幽门螺杆菌未被杀灭,应请专家进行补救治疗.杀菌治疗真正成功后(而非检测阴性),成人一般不会再次感染,再感染率低于3%.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由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和卫生部重点实验室组成.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211工程”重点学科、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A 类)、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中心、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学科创始人是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江绍基教授和现任名誉所长萧树东终身教授.现任所长和科主任是房静远教授.

幽门螺杆菌感染:老话题新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消化内科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目前,消化内科年门诊量超过34万人次.学科的临床特色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胃癌与大肠癌的预防与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酸相关性疾病(胃食管反流病等)治疗、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脂肪性肝病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肝纤维化的无创伤性诊断及肝移植前后的内科处理、炎症性肠病诊治.

科主任简介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上海市“重中之重”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副秘书长、肿瘤组组长,上海市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肿瘤诊治研究.

特需门诊:周一下午(东院) 周二上午(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