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点赞:6302 浏览:206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关 键 词 :吉林省;动态监测;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P641.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ki.jlny.2014.23.0045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水监测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吉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地下水监测工作从无到有,积累了大量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到目前为止共刊印了30余年的地下水年鉴,并建立了地下水资料数据库.这些资料为地下水预测、预报,地下水资源评价、规划及环境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在三水利用转化与国民经济建设及生产的决策中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各级领导部门指挥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怎么写作,为实施取水许可制度,科学管理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1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现状

1976年在白城地区开始建立第一批地下水监测井,以后,在各地(市、州)、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逐年从平原区至山丘区、河谷平原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地下水监测井网,目前全省平原区共有地下水水位井1285眼,包括五日监测井1025眼、逐日监测井260眼、水质监测井238眼、水温监测井202眼.其中平原区地下水监测井779眼,监测井密度为每百公里一眼井;山丘区有监测井506眼,主要布设在山间河谷平原、台地等地.全省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具有省、市、县管理机构的监测队伍,基本控制了全省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动态,每年获得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12.5万个,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以及各类规划提供了宝贵资料.


2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有些单位对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地下水工作是额外负担,没有经济效益,政绩不明显的思想.工作中只重视征费和其他工作,而对地下水监测工作关心不够,地下水管理人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影响地下水正常工作,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2.2经费紧张,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由于地下水经费投入渠道多样化并且不十分明确,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用于地下水的检测工作的资金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随意性较大,各地各单位不同时间拨给的数额也不等.甚至有的地方地下水动态监测经费短缺,无法正常购置检测必需的检测物资,快速检测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2.3管理体制不理顺,不利于地下水工作的开展

我省地下水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有由水文部门管理,也有由水利部门管理的,长春、四平、吉林、辽源、延边由水文部门管理,白城、松原、通化、白山由水利部门管理.机构不完善,责任不明确.

2.4监测设备技术和信息传输手段落后

由于地下水井网建设监测运行管理费用缺乏,导致基层单位交通工具无法及时维修,测具难以更新.我省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建立运行已20多年,但监测设备仍比较落后,量测水位仍沿用建网初期的测绳、测盅或皮尺、木尺、毫安表之类.水位观测资料不准确,水温观测问题也较多,使用的酒精温度计冬季受冷酒精刻度线断条现象严重,水银温度计刻度不明显易损坏影响观测,常出现全年是同一个数值的反常现象.目前数据信息传输仅靠信件邮递一种手段,遇到重大旱情,信息很难及时传输,时效性差,满足不了各级部门对地下水信息的适时需要.

2.5无专用地下水监测井,监测质量受影响

我省目前无地下水专用监测井,所有的地下水监测井均借用生产井或民用井,在农业灌溉季节时常观测不到水位,水位监测资料直接受用水影响,监测质量难以保证.又由于生产井或民井自然淘汰或损坏,更换频繁,资料连续性差,监测井网很难稳定,自1999年新井网实施以来,换井率较高,给地下水动态分析、预测预报带来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测资料的质量,降低了观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增加了管理费用和难度.

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下水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工作建议及对策

建议尽快理顺地下水管理体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机制,把地下水监测工作纳入到领导任职考核责任制当中,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进一步理顺地下水经费投入渠道,增加地下水监测工作的经费投入.建议将地下水监测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直接划拨省水文局,增加一年三次的地下水统测经费;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编制地下水监测井网规划,尽快推动国家级、省级和地方配套井网建设,实施地下水专用井建设计划,加大地下水井网建设经费投入力度,逐步配备现代化的通讯传输设备,提高地下水观测质量和信息传输时效性,降低管理费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地下水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对市县两级地下水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新技术培训的力度.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水文现代化和完成为资源水利怎么写作的新任务的需要.

作者简介:王志强,大专学历,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