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河县地方志工作报告

点赞:32587 浏览:1538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2011年工作,部署2012年任务.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代表宁河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作工作报告.

2011年工作回顾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市志办的指导下,2011年,我县方志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方志工作机构恢复建立.如期完成《天津区县年鉴》供稿任务.编辑《宁河年鉴》,年底出版.《宁河县志(1979-2010)》续修完成初稿修定工作,县志续修工作处于攻坚阶段.方志资料丛书第二辑《清初良相杜立德》即将出版.

以下从机构建立、志鉴工作、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理顺志办隶属关系,方志工作机构重新建立.

年内,经县政府常务会讨论,报县委领导研究,经市编制委员会批准,2011年11月,恢复宁河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常设机构,隶属县政府办公室管理,副局级全额事业单位.县志办工作机构的重新建立,充分体现了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高度重视.

2011年初,我县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后,各单位成立了方志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方志工作形成县政府领导、专门机构管理、各单位分管领导负责和主笔人员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天津区县年鉴(2011)》供稿工作如期完成.

2011年4月底,完成《天津区县年鉴(2011)》供稿工作,供稿文字4万字,涉及概述、大事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乡镇章节内容,提供随文图片20张、彩页2版,刊载照片9幅,所刊照片重点反映了宁河园区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载体建设的新成果.

三、2011年《宁河年鉴》印刷出版.

在《宁河年鉴》编辑工作中,坚持“三审四校”制度,严把质量关.供稿单位主笔完成初稿后,分管领导修改、领导小组讨论、主要领导审定后上报稿件,体现了年鉴工作的严肃性,稿件质量逐年提升.县志办责任编辑初步修改后,由主笔人员审校并合编,形成蓝本,报县领导审定.编辑过程中,市志办领导及相关处室人员,跟踪指导怎么写作,帮助解决地图版权问题.印刷排版过程中,县志办责任编辑反复校对稿件,确保年鉴出版质量.彩页设计水平、封面装帧质量与印刷质量又有了新的提高.

该书由全县127名主笔人员撰写素材,52名摄影人员提供照片资料,县志办11名同志参与编辑,所刊载的内容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县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全书设置23篇,分目126个,编辑文献16篇、动态条目981个、荣誉录4种、统计资料3种、附录23件.编辑彩页32版、随文图片35张,文字总量42万字.所记述的内容准确,体现全面性、系统性、权威性、时代性、区域性、资料性和便查性七大特点.新编彩页重点反映了我县园区经济建设与民计民生工程建设的新成果.


在年鉴编辑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总结年鉴编辑工作经验,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篇目结构,完善记述内容.《宁河年鉴》从2009年创刊到2011年,已经连续出版3卷,依据新情况,每年都有新的局部调整,都力求反映时代进步的特征.

(二)丰富的基础材料,方便取材,提高了编辑质量.多数单位的基础稿件条目和文字总量超过框架条目要求的数量,从总体上说,方便了筛选工作.志办工作人员阅读与编辑的文字总量约500万字,从中择篇选目;搜集查看照片1.2万幅,从中选取彩页与插图,浩繁的工作量保障了编辑质量.

(三)反复核实,求真务实,提高了年鉴的准确性.如,对领导名单、基础数字、荣誉奖项等内容,反复校对,力求完善.对各单位领导名单以及任职情况的核实,由专人负责,到组织部完成校对工作.

(四)注重实用,基础数据的连续刊登,便于不同年度鉴书的对比.利用统计资料编辑《2010年宁河县乡镇农业经济情况表》、《2010年乡镇经济数据表》和《2010年天津市五区县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表》,重点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状况,突出年鉴实用性.

(五)规范综合性条目编写,确保记述要素完整无缺.重点对概况内容进行规范,要求组织沿革、基础数据、地理位置、户数人口、耕地面积、主要职能、工作业绩等要素齐全,排序一致.

(六)应用网络办公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网络即时通讯窗口,县志办与撰稿人员在工作指导、反馈意见、材料编辑与信息传输等方面,随时沟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结2011年,年鉴编辑工作在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了创新:

(一)丰富了年鉴记述内容与反映形式.依据年度新情况,综述部分增加了《宁河县“十一五”期间发展概述》;文献部分新增《宁河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分目中新增了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怎么写作、粮食储备、农村社会调查、邮政储蓄、汇鑫商贸、中行等10个单位的内容;新增了各单位副职人员的记载.年鉴内容不断完善,提高了年鉴资料的综合性.

《宁河年鉴(2011)》彩页中更新了《宁河县行政区划图》,添加随文图,以图文并茂形式,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各单位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提升了年鉴的耐读性.

(二)适时调整篇目内容的分布结构.2010年政府部门实施了机构改革,据此,我们对部分篇目结构的设置和内容的记述重新进行了调整.如,将人事工作归并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分目下记述;将物价、粮食工作调整到发改委分目下记述;将林业、畜牧兽医、农机中心工作调整到农工委分目下记述;将编委办工作调整到县委工作序列中记述;将县志办工作调整到政府工作序列中记述;将潘庄工业区升格到县级工业经济园区篇目之中.篇目布局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年鉴的时代性.

四、全面组织、整体推进,县志续修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按照《县志续修总体规划》和《县志续修年度计划》,2011年县志续修按篇目结构设置要求,依次展开业务培训、搜集整理资料、编辑资料长编、编修初稿、意见反馈等工作.截止2011年12月,123个单位完成资料搜集工作,编写资料长编500万字,并且上报初稿,县志办完成133万字稿件的合编工作.初选照片1880幅.年内,邀请顾问参与前志补遗工作,该项工作基本完成. 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聘请市志办专家授课,讲解志书体例特征.在年初地方志工作会议上,以会代训,参考外省市二轮志书编修经验,志办重点讲解志书编修方法.编辑《修志辅导手册》,发行130份,组织主笔学习与交流,重点指导搜集资料与初稿撰写技巧.县志办深入卫生系统等单位进行行业志编纂的指导,加快了整体工作进度.

(二)充实编修力量.县志办聘请15名富有志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为修志补遗工作顾问,并颁发聘书.年内,杨霞副县长主持召开两次补遗工作座谈会,收集补遗材料4.5万字.政府办等单位聘请续志工好者帮助工作,充实了修志力量,为按时供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搜集基础资料,长编资料力求完整.教育、文化、人口中心、、物价、技术监督等部门都及时到档案馆、上级部门搜集、复制资料,制作卡片,编写长编.、文化、水务等部门的基础资料均在10万字以上,保障了资料的全面性.气象与社保等部门充分利用图表体例,反映本单位发展变化情况,一目了然,值得借鉴.

(四)实行责任编辑分编、总纂通审制度.县志办深入供稿单位协商解决资料搜集与初稿撰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责任编辑分篇初审、志办主笔二审、总纂三审的流程,完成初稿合编工作.

五、开发方志资源,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文史资料编研取得新成果.

县志办研究制定了宁河地方志文史资料编研计划,地方志资料的发掘与整理工作逐步规范,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积极为“发掘宁河历史文化,弘扬宁河人文精神,推动宁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继宁河地方志文史资料第一辑《古代巨泽七里海》出版后,与市志办、市档案局联合编审宁河地方志文史资料第二辑《清初良相杜立德》完成印刷前的准备工作.该书设置《梁城阁老》、《初登仕途》等22章,计15万字,详细记述了原籍宁河镇的杜阁老一生的业绩.为编审此书,县志办人员三赴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文史档案资料,核实历史事件,确保记述内容的真实可靠;深入杜阁老后裔家中座谈,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核实相关情况;聘请天津古籍出版社专家审校;征求市志办及市档案局的意见和建议,协商解决业务规范、印刷质量等问题,确保出版质量.

六、加强方志干部队伍建设,业务能力有了新提高.

强化学习意识,方志工作人员注重研读前志与外省市志书,钻研市志办业务规范.注重积累材料,将统计年鉴、乡土教材、总结、报告、报刊文摘等相关资料汇集于县志办.及时总结经验,在已出版的年鉴书籍中寻找不足,不断完善新的年鉴结构.和谐共事,县志办与供稿单位的沟通能力逐步增强.强化职业操守,责任编辑在校对稿件过程中,觉察某单位贷款余额增加值的计量单位不合逻辑,立即核实,再行定稿,体现了志人性格.

积极组织全县修志人员学习应用排版与图片处理专用软件.研究出版流程,缩减不必要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注重提高摄影技术、图片处理与传输技术.为提高彩页质量,自行拍照2000余幅,从中选优.排版与彩页设计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版《宁河年鉴》实现自行排版.

总结2011年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供稿方面存在“迟”、“缺”、“重”、“片”、“残”、“代”、“多”等现象.

――“迟”:因搜集资料难度大等原因,个别单位上报稿件较迟缓,影响整体编修进程.图表和人物资料上报整体较慢.

――“缺”:因材料搜集不细致等原因,部分单位上报的材料存在“缺项断线”等问题.

――“重”:因沟通不畅等原因,综合管理部门与具体职能部门的上报材料,存在重复交叉等问题.

――“片”:因个别单位综合协调缺乏力度,加之主笔人员年轻,对本单位工作不熟悉,上报材料不完整.

――“残”:因个别单位上报的材料体例不完备,“志体”多“述体”少;文字多、图表少;事物多、人物少.

――“代”:因业务规范不够熟悉等原因,存在以总结代替志鉴供稿的现象.上报材料存在论述性、报告性语言较多,不符合志鉴体例要求.

――“多”:因修订不够细致等原因,造成上报材料的文字过多.个别单位的初稿超过6万字,给志书编修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二、编修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宁河县地方志工作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工作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是志办人员综合素质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需要尽快了解掌握全县的重点工作和各单位的主要工作.

二是志办人员需要进一步提高志鉴编修能力,掌握编修规范.

三是组织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工作沟通与指导.

以上问题,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012年工作部署

2012年,宁河县地方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在市志办指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县第十四次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认真执行《地方志工作条例》,依法组织开展志鉴编修、文史资料征集编研、方志理论学习研讨等工作,传承宁河优秀历史文化,弘扬宁河人文精神,充分发挥方志社会功能,为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宁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继续开展《宁河县志》续修工作.按照《宁河县志续修规划》,在2011年县志资料长篇和初稿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精心修改,形成蓝本初稿.

(一)组织县志办编辑人员,集中力量,整合、浓缩各单位上报的资料长篇和初稿,完成篇章无题序的撰写,形成较为完整的合稿.

(二)按照横不缺主项,竖不断主线的规范要求,面向各供稿单位征求修改意见,甄别与核实数据、充实内容、优化节目结构.

(三)邀请前部《宁河县志》编修人员、二轮志书编修顾问及我县方志爱好者,广泛征求意见,对合稿内容进行补缺纠错.

(四)组织县内档案、历史、法律、经济、军事、保密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志书合稿的特定内容进行专项把关.

(五)邀请市内志界同仁,对篇目框架结构提出修改意见.

(六)汇总各方面意见建议,对合稿进行全面修订,完成总纂,形成蓝本初稿.

二、编辑2012年版《宁河年鉴》.依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状况,适时调整完善年鉴的框架结构,使其更具时怎么发表展的特征,符合年鉴的规范要求.紧紧围绕2011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着重记述“三重”工作、民计民生工作和改革发展中涌现的新生事物.力求全面、系统、完整记述我县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工作.按照年鉴规范,精益求精,突出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宁河县区域特色,力将《宁河年鉴》打造为精品佳作.

三、高质量完成供稿任务.一是按照市志办统一要求,3月底以前完成《天津区县年鉴》供稿任务.二是按照市档案局要求,6月底以前完成《天津档案志》供稿任务.

四、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编纂宁河县地情资料文献.深入研究我县地理、历史、人文演变发展的历程,发掘、征集、整理、编研具有历史价值的史志资料.年初,出版史料丛书第二辑《清初良相杜立德》.年内,编审历史名人《清代侍郎廉兆纶》,启动《当代宁河名人》资料征集的前期准备工作.

五、完善管理、加强培训.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晰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及时顺畅的工作信息报送机制,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积极参加市志办组织的赴外省市学习交流活动,开阔眼界.适时邀请市地志专家进行辅导讲座,系统学习地方志业务知识.走出去,向先进区县学习,不断提高我县地方志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六、广泛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发挥地方志书的社会效益.在中小学校举办“学家乡历史,爱宁河现在,为宁河未来发展做贡献”的主题宣传教育讲座活动.

七、开展方志学术研究,强化资政咨询怎么写作.积极参加市志办组织的方志学术研究活动,加强与方志界同仁和广大志书爱好者及有关部门的广泛联系,紧密围绕宁河县地情,开展理论探讨,创建学习型机关.积极为市志办创办的《天津史志》供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方志信息资源,从历史中寻找依据,编研相关资料,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与参考,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治功用.

同志们,方志工作任重道远,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志办的指导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定信心,勇于负责,将宁河地方志工作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