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点赞:23539 浏览:1065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现在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把“学科”和“活动”两类相对独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推动了德育课程由认知教学到活动教学的转轨.由于活动课是一门正在探索过程中的新型课程,因此,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认识和实施“活动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

1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共设计了16项活动内容,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如第一课的“收集十月革命以来反映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资料”;第三课的“根据国家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采取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第四课的“根据切身经历,结合有关资料,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如第二课的“从国家的独立、统一、、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第三课的“收集典型事例,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第五课的“以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题,交流各自的看法”.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如第二课的“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第四课的“采取各种调查方式,了解所在地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的情况,并就如何改善文化环境,提出和交流各自的建议”;第五课的“共同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比较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表达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1.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1.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1.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活动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西部大开发、入世、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2教师适度指导.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2.3转变学习方式.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3活动课目前的尴尬

3.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对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点滴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初三政治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2活动课的开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分组讨论要求该课堂隔离于其他班级,避免干扰和被干扰.还要求有较大的教室,便于教师巡视,随时解决他们的疑问.但现有的教室数量、大小等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了活动课的质量.

3.3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总之,活动课以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也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