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企业概念

点赞:6522 浏览:217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22-0031-05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专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探讨高校、培训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办法.分析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特点与校企合作过程中专业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企业概念”贯穿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基本思想.

关 键 词:校企合作;企业概念;课程体系;企业课程

1背景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建立高校与社会各方面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机制将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成为高校改革关注的热点.笔者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以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探讨高校、培训机构、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施办法,通过引人“企业课程”,强化校企合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构建高校与社会相关行业(企业)协同、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2校企合作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被形象地称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一公里”问题.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校企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成为一种趋势.

2.1校企合作的基本形式

校企合作的形式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投资模式.又称学校引进企业模式.由企业投资,在学校建立相关的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场地、研发中心等,甚至于投资建设模拟企业环境的工作场所.

(2)校企互动模式.又称校企合作分工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以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为主,企业实习、实训为辅,理论与实践互动开展人才培养.通常由企业提供实习与实训基地、实验设备与材料等,学校则根据教学计划和内容,将有关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放到企业进行,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课程嵌入模式.这种方式通常是高校与具有企业性质的培训机构(中心)联合进行的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培训机构的相关课程以模块化的形式融入到高校专业课程之中.

(4)综合性模式.以一种模式为主,多种模式有机结合.如企业投资与校企互动相结合、校企互动与课程嵌入相结合等.采取综合性模式,可以集多种模式的优点,更加密切校企间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多方面得到锻炼.

除上述几种模式外,还有一些其他校企合作方式,如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与研发型企业共建创新实验中心,甚至于企业参股,直接参与高校建设等.在校企合作大的框架下,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并形成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校企合作办学与实践创新的关键所在.

2.2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实践基本问题分析

在面向企业需求的校企合作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有许多值得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内容涉及教学模式改革、运行机制建立、实践平台建设等,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但从目前校企合作的实践与研究成果看,高校在面向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更好地面对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计算机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要面向多企业需求;其二是计算机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要适应企业“动态”的变化和需求.要解决好这两方面问题,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这种机制当能够将高校的人才培养同企业的需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把其中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称为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企业概念”.

3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企业概念”

通常,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怎么写作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怎么写作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的一种盈利性的经济组织.而本文针对的“企业”则是指相对于高等院校的企事业单位总称,包括地方党政机关、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怎么写作机构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始终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面,这是由高校组织形式与管理形式的不变性所决定的,而企业则应当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大范围内面向的对象,是可变的因素.在现行的高校管理模式下,如何将企业的“可变性”纳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变性”的范畴,是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弄清楚企业在校企合作各个环节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各个环节过程的实施办法.对此,我们希望通过建立所谓“企业概念”来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加以阐述.

3.1与“企业概念”相关的实践环节

所谓“企业概念”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间关系的总和.“企业概念”的形成依赖于专业课程计划制定与实施和校企之间的互动形式,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其中实践环节是落实“企业概念”的最主要环节.从认识与实践方面看,“企业概念”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企业认知:这一环节对从学校(高中)到学校(大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企业认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产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认知的主要形式有专业教育、参观学习、企业专家讲座等.活动频率可分为定期(如学生入学的专业教育、按年度参观学习等)和不定期(如邀请企业专家不定期讲座等)基本形式,并在培养方案与课程计划的实践性环节予以体现.这类活动可以在学校或企业进行,活动时间以校内课时计划,或在企业1~2天为宜.作业形式可以是学生的总结、体会、感想和生涯规划等.

(2)企业实践:帮助学生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招、用人机制,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情感,使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这一环节通常安排在企业(或企业培训机构)进行,时间为l~2周.可以通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实践、学生实习的形式加以实施,主要形式为企业短期培训,主要目的是为今后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在企业工作建立基础.(3)企业学习: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适应企业工作、顺利就业打基础.学习的内容为“企业课程”,学习时间为1~2个学期.不同的企业,“企业课程”的内容一般不同,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完成“企业课程”的学习.

(4)企业工作: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为企业工作,这是校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重要举措之一.这一环节通常安排在学生就业前的学期,可以和企业学习同步进行.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参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课题研究、产品联合研发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工作.3.2

与“企业概念’’相关的课程教学与管理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把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与技能以“课程”的形式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1)企业课程概念.

“企业课程”源于校企合作过程的“课程置换”,即用学生在企业培训时学习的相关内容以课程的形式替换原培养方案中相关的专业课程.不妨将这类课程称为“企业课程”,它是校企合作“企业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课程设立的基本要求是:既能使高校在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向多个(种)企业和企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又能维护高校专业培养方案执行的“权威性”和课程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在高校面向多个(种)企业的情况下,学生将分布在各自企业进行学习和培训,这样临时性的课程置换往往给教务和学生成绩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教学文档的规范性与完整性得不到保证.为了有效地实施专业课程计划,强化校企合作意义下的分类培养,保证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这类课程以抽象的方式进行命名,在统一的层面上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企业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企业课程特点.企业课程与企业对人的知识与技能需求有关,与企业的发展水平有关.企业课程通常具有针对性强、内容更新快的特点.企业课程的引进通常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

(2)企业课程设置.在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中,企业课程是课程计划的一部分,企业课程的内容及名称可以随着企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而在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只有“企业课程”的字样,可以“企业课程1”“企业课程2”等形式出现,通常放在专业任选课程范畴,安排在第7学期.企业课程可与相关的专业选修课程一起,以“多选1”的形式提供给到企业(或培训机构)培训的学生选修.每个学生一般根据选修学分的要求,选择1~2门企业课程,并在同一企业(或培训机构)完成学习任务.

(3)企业课程内容.企业课程的内容是依据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定,由内容确定企业课程的“名称”.如:课程性质为“企业课程1”.课程名称为“JA+3G+物联网工程”;“企业课程2”,课程名称为“嵌入式ARM驱动开发”等.不同企业(培训机构)的企业课程名称一般不同,具体使用什么样的名称,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由校企双方商定.对长期合作相对固定的企业,企业课程的名称可以在“校企合作协议”备忘录里拟定;对于临时有变的企业课程,校企双方可以在课程执行计划实施的前一学期商定课程内容与名称.

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企业概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企业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企业课程教学与管理.

(1)企业课程教学.课程教学在企业(或培训机构)进行.企业将来自不同高校具有同样学习要求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组班,并按照企业的方式施教.任课教师由企业具有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可能的情况下,高校可以派出相关专业教师辅助施教,这对提高高校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十分有益.

(2)企业课程管理.主要是课程教学文档的规范管理.高校方面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对企业课程的学分、学时、课程领域方向、课程实施大纲、课程考核办法等“共性”方面的内容作统一规定.具体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考核评价、考试大纲、学生成绩等文档则由企业方任课教师(或专业助教)根据学校教学文档的要求完成并递交校方备案.一般情况下,学校专业学院可以为“企业课程”安排专业教师,处理课程的相关事宜.企业课程结束后,负责企业课程的相关教师将来自不同企业的教学文档资料、学生成绩等进行汇总,统一上报学校的教务部门.

(3)企业课程评价.企业课程的评价通常采取综合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能力考核等,也可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可以加权平均,采用百分制的办法,也可用等级评定的办法.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因企业不同而异,但必须在课程考核办法或考试大纲等相关文件中事先予以规定.

企业课程的引入,将专业培养方案的“不变性”和“规范性”同课程计划实施的“可变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能够面对多个(种)企业,而且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动态化的需求,同时还避免了因课程置换、课程计划临时调整等给教学管理带来的不便,为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开辟了有效途径.


4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国家教育政策制定、高校教育制度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探讨、研究与实践的内容.本文是在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的一点设想与工作总结.从2008年起,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便和苏州、无锡、南京、镇江等地的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2009年暑期首次组织学生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到企业培训机构进行了2周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活动效果极佳,不仅让他们了解了企业,而且让他们明确了今后学习的目的.意想不到是,当时便有11名学生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并在随后的一年中,在企业完成了相关企业课程的培训和毕业设计工作.从毕业设计成果看,内容丰富、专业针对性强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即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本该在校内完成的课程计划如何实施.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2010年新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提出了“企业课程”的概念,使之成为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进行了推广.“企业课程”不只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至少可以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某个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是一门大学问,涉及许多方面与层面的问题.如何在高校的办学机制中有机地融入企业概念,将成为高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