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点赞:27803 浏览:1303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未来的社会也需要尊重法治、具有良好法律意识的公民.作为未来进入社会的中专学生,必须将“法治精神”作为人格要素之一.而作为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学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重任.

【关 键 词】中专生;法律意识;法律教育

所谓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往往与人们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法律意识结构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

中职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生无疑是主力军.他们的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对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我国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总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认识

开展法制教学,重点在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其对法律权威性的认识.目前,中专学生都通过媒体等途径对法律知识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但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了解的层面,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并不多.因此,为了对中专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师在开课前,可以先以班为单位开展关于法律知识的调查问卷,然后根据调查问卷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参照问卷结果的分析,提出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课题进行课堂讨论,然后针对学生讨论出的不同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法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从而牢固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第二,在尊重法律中培养法律意识.

我国法律的制定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法律的社会形象是至高无上的.因此,在中职法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应让学生建立起对法律的尊重,只有尊重了,学生才会认真对待法律教育,才会明确有可为有可不为,才能运用法律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才会从意识上感受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和运用法律的重要性.

1、教师要心中有“法”.法律教育教师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法律指导员,也是学生的法律方向.教师心中有“法”能从言传身教上去感染学生;教师心中有“法”,就能在法律教育中认真对待法律教育,就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是否犯法,加深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具体条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心.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不法现象,并且有些不法现象,学生司空见惯,这反映了我国法制的不健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在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从国家和现实情况人手,从依法治国的理论高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剖析这些现象中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问题,让学生树立起对法律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对法律的公正公平才会充满信心,才能真正体会到法律的神圣,才能培养起他们对法律的尊重.

第三,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探索和了解一个人对事物的心理倾向.这个心理倾向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有全面记忆并深刻理解了法律知识的精髓,才能真正掌握法律知识.只是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法制课堂教学,只会增加学生的厌烦感.如果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开展法制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和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死板化法律条文变得形象生动.如进行刑法的教学时,可以将个别学生打架斗殴、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作为教学案例,并对这种行为的性质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以强化学生的好恶意识,从而充分理解违法和犯罪的概念.采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开展课堂教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环境.

职业学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社会的缩影,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状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法律的信心,进而影响法律教育的成效.

在教学模式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应注意应用性和实践性,把案例教学贯穿始终.案例分析一定要透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力求用法律来解决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变抽象的法律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提高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提高法律实效性;

中专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意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教学方法上,要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将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运用于法律基础教学,将教学内容和典型案例制成多媒体课件,增强其直观性,使法制教育不仅达到了法律知识的传播,增加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准确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在宽松的氛围中积极思考,主动接受教育,增强教学的效果;

在管理上,实行依法治校,实现教育管理法制化.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纪律约束规范师生的行为,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纠”,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律氛围,使法律的权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并产生强烈的法律效应,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职校生法制律教育的需要;

在宣传上,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寓法律教育于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加大法律教育宣传力度,达到对学生违法乱纪预防和教育的作用,从而营造一个培养法律意识的良好环境.第五,法律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道德教育在中专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人们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不仅要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更多的还要受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调整.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引导、榜样的示范及人们的信念来维持,道德行为主要依靠自我约束,但道德与法制密切相关,许多道德规范就体现在法律条文之中.如果中专生普遍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具有高尚的理想与情操,那么学校的法制教育就一定能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因此,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如主题班队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讲座、演讲、征文等竞赛活动,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和基础理论知识,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专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应当强化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着重抓好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依法办事的养成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知法、爱法、守法、用法.强化日常行为的法律意识,采取系列有效措施,填补养成教育空白,扫除学生法律意识盲点,使中专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培养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

第六,确保中专生成长环境的健康,避免不良因素影响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习惯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法制教育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完成大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完成的.家长应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尽量杜绝网络不良信息的出现对孩子的影响,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法权利的维护;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发挥家庭在孩子法制教育中应有的作用,为孩子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做出贡献.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的道路上前进,中专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法制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因此,社会各界应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职责,为中专生的成长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为培养中专生的法律意识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七,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这是由青少年不成熟、易冲动的特点决定的.经了解有的青少年犯罪动机极为简单,往往为获得同学、朋友聚会的几十元钱就去抢劫,为不下同学、朋友的面子就一起参与偷盗或流氓活动等不法行为.这些学生的行为既是对法律的无知,也是辨别是非能力极差的表现.所以在学校家庭教育中,不但要经常向学生灌输何为善恶,何为廉耻,而且要让其懂得善者有何报,恶者有何果.尤其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法律常识明晰罪与非罪、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并学会时常检点自己.要特别注意经常选择那些守法、护法与违法违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在学生中现身说“法”,让学生做到是非界限分得清,行动方向辨得明.只有学好知识,丰富社会生活经验,锻炼各种能力,才能对违法犯罪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分清是非,辨别善恶.未成年人还要加强锻炼身体,增强体魄,这样有助于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时候,及时逃脱或者进行正当防卫,不至于受犯罪行为的随意侵害.

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教育工程.作为中专学校应该将其作为首要工程来抓.否则,我们给社会移交的“产品”将是一个隐形的爆炸品,一旦引爆,将给社会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把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作为首要问题去抓,使我们的中职生有一个完善的人格,让他们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